父母霸道地要我回老家做我一點都不懂也不感興趣的生意,和他們溝通又困難,怎么辦?和固執的父親該如何相處,往往他沒聽完我的話就開始數落我了,或者我的想法都是幼稚的,只有他的想法是正確我必須按他的想法去做(在目前我沒有其他條件可以做我喜歡的事情的時候),我不能頂撞,他又總是否定我,我也不能逃避,而且他有時侯脾氣不好,我很壓抑,怎么辦?
熱心網友
其實,他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憐天下父母心!~所以,不要讓矛盾激化,策略些,在他高興的時候,耐心的說出你的看法和計劃,經常說,細致些,等到他發現你的想法是對的時候,他就會同意了。最好做一些他認可的事情,盡量做好,證明你的能力,我想這些問題逐漸會好轉的。父母永遠是父母,他們是不會給自己孩子吃虧的,代溝會有,但要經常溝通,換個角度,多理解他們,我相信你們是幸福的一家人!你是最棒的!
熱心網友
我喜歡自由 不喜歡約束
熱心網友
他們實際上是太想你了。而你可能也并為讓他們理解到認為你現在過得非常不錯。
熱心網友
沒辦法,誰叫兩位老人家是你的父母親呢。只有犧牲你的主張,順從他們的意志了。
熱心網友
兄弟,你既然提出這個問題也說明,你依然深愛著你的父親,想想父親對我們的好,不是一種幸福嗎?送篇文章,你看看,也是我看了好多遍的文章,希望你也有所感觸!父親,我依然像小時候一樣愛你 小時候,大人們總喜歡問孩子們一個同樣的問題:“究竟是爸爸好還是媽媽好?”而且這種高難度的問題常常是故意守著爸爸媽媽問的。對這樣的問題我常常感到為難。可即使這樣,我仍然會固執地說出“爸爸好”。 我小時候的許多記憶是和爸爸有關的。因為媽媽工作忙,我和她只有在晚上才能見一次面;而爸爸就不同了,我可以整天跟在他后面,抬起頭就看見他高高帥帥的樣子。 我喜歡被爸爸那雙有力的大手舉起來一拋一拋的那種感覺;喜歡坐在爸爸的自行車前,像個小將軍似的指指點點的那種感覺;喜歡跟著爸爸去吃冰激凌,讓又甜又涼的奶液抹滿了嘴巴和小臉的那種感覺……那時候我很佩服爸爸,他好像什么都懂,又那么耐心。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好多好多,記不清每一件每一樁,卻永遠忘不了這星星點點的瞬間的感受。 可從初中起,事情開始慢慢變化。尤其中考時,我的心里承受了莫大的壓力。我的眼淚、我的心語只流向媽媽細膩的心田。爸爸顯得有些不知所措,欲言又止。他的正統說教只能讓我感到心煩。童年記憶里的那個親切溫情的爸爸不知不覺變得嚴肅而暴躁。在訴說這段往事時我要稱他為“父親”,也許這兩個字分量更重些,但更符合我當時的心情。 父親不善于傾聽。在我傾訴時他總是忍不住打斷我,批評幾句——好像一切都是我的錯。我畫畫時他也要站在我身邊評點一番。畫友們都羨慕我,說我爸爸簡直可以給我當老師了。可是我不喜歡這樣,哪怕他說的明顯是對的,我也會按照自己的路子畫下去。為了我的固執,父親沒少給我發脾氣,這樣我就更疏遠他了。我把畫案從寬敞的門廳挪到自己的小房間里,插上門,心情好時也只是讓媽媽進來看看。因為以前我每有得意之作時,滿心的歡喜總是在一開始就被父親殘酷地壓制下去,以至于一段時間內我曾自認為是一個缺乏自信者。媽媽說父親也知道我已經畫得很好了,他只是想讓我畫得更好。我不能接受,我認為這分明是刻薄。 終于有一次我在媽媽的勸說下把一幅成功之作展示給父親。我舉著畫從小房間里走出來,支吾著:“爸,你看我畫的畫。”我只希望聽一句他發自內心的肯定。父親對我的畫稱贊了幾句,輕描淡寫,然后又忍不住評論一下缺點。我不知道他是在維護他的習慣還是他作為父親的尊嚴。我忍著淚水聽完他的話,跑回小屋時我哭了。這究竟是為什么啊? 我的畫在父親那兒得不到認可,心里的想法也就不想對他說了。如果說開始我是害怕他暴躁的脾氣,那么后來這已經完全是一種生活習慣了。我常常與媽媽一起為了學校的事情咯咯地笑起來,偶爾父親看見了聽見了也只能無奈地背過身去。這時我的心里會莫名地生出些酸楚。我知道他也想分享女兒的快樂,我不愿這樣去傷害父親的心,可是這又能怨誰呢? 與父親的隔閡就這樣越來越深,幾乎讓我沒有了彌補它的信心和勇氣。直到接到摯友的來信,告訴我她的爸爸身患絕癥,生命垂危。她好害怕,怕失去她最最親愛的爸爸。當我擁著這樣可憐的心靈一起哭泣時,忽然對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做法感到悔恨。我是不是太自私了,只在意自己細微的感受,卻無視父愛的厚重?難道父親給了我生命,給了我十八年的養育之恩都不夠嗎?難道面對生我養我的父親我就只有索取卻不需要回報嗎?難道我們非要到年深日久,或將要失去這份愛時才知道珍惜它嗎? 我悔恨自己的無知和狹隘。我決心用自己的行動彌補這一切,親手拭去蒙在我們彼此心靈上的這層不算太厚的灰塵。 從那天起,我早晨上學時都不忘說一聲“爸爸,再見!”;周末,他加班時我都會在他出門前說一句“慢點兒騎呀,爸爸”。有時他感到疲勞了,我就會用自己的拳頭在他背上啪嗒啪嗒地敲。我留意到他微駝的背,他臉上無情的歲月留痕,他那已不顯強壯甚至略顯單薄的背影,我很心酸。我不知道自己微小的愛能否滋潤父親的心田。但是,當我甜甜地喊爸爸時,當我悄悄地告訴他考試的好成績時,我看到了他的笑容,我也就得到了答案。 和父親的關系逐漸緩和后,我才真正明白:父親是愛我的,只不過他的愛是沉默的,是用一種厚重的方式來表達的。面對這份厚重之愛,我的內心充滿了崇敬和感激。今天,我捧著這份珍貴的情感把它展示出來,就是想讓父親知道,我依然愛他,就像小時候一樣。 還有,騰格爾的<父親和我>這首歌找個時間也好好聽聽! 。
熱心網友
我們跟老一輩的人有很時候很難溝通````他們不理解我們`我們又不想按著他們那時候的邏輯生活```很容易出現矛盾`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距離產生美``搬出去住`不過孝敬老人是應該的`常回家看看``
熱心網友
多一些愛心給最愛你的雙親,他們是天底下最愛你的人。那是不同于愛情的愛!
熱心網友
沉默是金!!!
熱心網友
你會是你父親的另一個版本,因為你有他的遺傳。多溝通,說出你的想法就可以。
熱心網友
我提幾點:首先要尊敬他,遇事有分歧不急不要刺激他,換位想想.
熱心網友
你應該換位思考一下,父親固執那是因為他認為自己有道理。如果你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問題的話,你就會覺得老爸還是很可愛的嗎。另外,你要多和他溝通,這樣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增進雙方的感情。
熱心網友
的確有些老人很固執,其實象老小孩,就當他是順毛驢,讓著就是了,軟抗硬磨,只管走自己的路
熱心網友
中國觀念變化快,別指望溝通,我溝通了20多年,現在同父輩沒什么話了,適應社會比適應父輩重要。
熱心網友
你要強調自己已經不是小孩了,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原則要堅持;逢年過節和平時要想辦法多給二老報平安,問候不能斷,他們說他們的你只管當沒聽見;歸根結底,讓時間來決定,是你改變他們還是他們改變了你!一切一切,讓親情和著時間來解決吧。
熱心網友
讓著他
熱心網友
和我一樣啊,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啊
熱心網友
跟父母有代溝是很正常的,需要通過比較緩和的,或者間接的方式解決,主要是能創造一個互相溝通的渠道和環境。1. 可以在你的長輩中找一個比較開明的,向他(她)闡述你的想法,處境和希望。由他去跟你的父母溝通,這樣你的父母比較容易接受。2. 可以用家書的方式表達,有條理的有邏輯的闡述你的情況。書面的東西往往比口頭上的交流要容易,不太會造成爭吵等緊張的氣氛,可以給雙方充分的時間去考慮。是你的家庭,總是要面對,心平氣和的處理好家庭關系,才是成熟的表現。我跟父母最近也有很大的摩擦,但是問題總是可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