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燒啦,現在很難受,大家來幫幫我吧,看看我該怎么辦呢?

熱心網友

出去散散心,忘記過去,最好不要去你們兩以前去過得地方

熱心網友

是,出去走走吧,

熱心網友

看來這里確實比幽默要自由些,連發燒都可以屬于戀愛問題.是啊,誰又規定戀愛不可以發燒呢?哎~~~~~~

熱心網友

梨,多喝開水

熱心網友

不要吃香蕉 應該吃蘋果上愛問吧 回答些問題 轉移下注意力 上網時多穿些衣服 多喝水

熱心網友

發燒喝多點水!(注:是猛喝的那種!!喝不下都要喝)蓋多點被子,出了汗就好得了 ~~

熱心網友

發熱(fever)。傳統觀念有謂正常體溫為37℃,是一個籠統的數值。一般成人清晨安靜狀態下的口腔(舌下)溫度波動于一個狹小的范圍(36。3~37。2℃),且不同個體的正常體溫略有差異。體溫可因內、外因素的影響而稍有波動。一日間,下午較早晨為高,一般不超過1℃。在劇烈運動、勞動或進餐后體溫可暫時升高。婦女在月經前和妊娠體溫常稍高于正常。在高溫作用時體溫也可稍高。另方面,老年人代謝率較低,其體溫相對低于青壯年。 [發病原因](1)感染性發熱 各種病原體,如病毒、肺炎支原體、立克次體、細菌、螺旋體、真菌、寄生蟲等所引起的感染,不論是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出現發熱。 (2)非感染性發熱 主要由于下列幾類原因:1)無菌性壞死物質吸收 ①機械性、物理性或化學性損害,如大手術后組織損傷、內出血、大血腫、大面積燒傷等;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內臟梗塞或肢體壞死;③組織壞死與細胞破壞如癌、肉瘤、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應等。 2)抗原-抗體反應 如風濕熱、血清病、藥物熱、結締組織病等。 3)內分泌與代謝障礙 可引起產熱過多或散熱過少而導致發熱。前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后者如重度失水等。4)皮膚散熱減少 如廣泛性皮炎、魚鱗癬等。慢性心功能不全時由于心輸出量降低、皮膚血流量減少,以及水腫的隔熱作用,致散熱減少而引起發熱,一般為低熱。 5)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常 ①物理性,如中暑; ②化學性,如重度安眠藥中毒;③機械性,如腦出血、硬膜下出血、腦震蕩、顱骨骨折等。6)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發熱由于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影響正常的體溫調節所致,屬功能性發熱范疇,臨床上常表現為低熱。 按照發熱的高低,可區分為下列幾種臨床分度: 低熱 37。4~38℃ 中等度熱 38。1~39℃ 高熱 39。1~41℃ 超高熱 41℃以上發熱伴隨下列癥狀,有提示論斷的意義:1。伴寒戰,常見于大葉性肺炎、敗血癥、急性膽囊炎、急性腎盂腎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鉤端螺旋體病、瘧疾及急性溶血性疾患等。 2。伴結膜充血,常見于麻疹、咽結膜熱、流行性出血熱、斑疹傷寒、恙蟲病、鉤端螺旋體病等,類似兔眼的表現。 3。發熱伴單純皰疹,可見于大葉性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間日瘧等多種急性發熱疾病。4。伴出血素質,常見于重癥感染與血液病。前者如重癥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登革熱、病毒性肝炎、斑疹傷寒、恙蟲病、敗血病、感染性心內膜炎、鉤端螺旋體病等。后者如急性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組織細胞病等。5。伴淋巴結腫大,可見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風疹、恙蟲病、淋巴結結核、局灶性化膿性感染、絲蟲病、白血病、淋巴瘤、轉移癌等。6。伴肝、脾腫大,可見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病毒性肝炎、肝及膽道感染、布魯菌病、瘧疾、黑熱病、急性血吸蟲病、結締組織病、白血病、淋巴瘤等。 7。伴關節腫痛,可見于敗血癥、猩紅熱、布魯菌病、結核病、風濕熱、結締組織病、痛風等。[家庭應急處理] 1。臥床休息,鼓勵患者多吃水果或飲湯水,適當時水中加少量食鹽,以補充體內水份。 2。可選用阿斯匹林、APC、撲熱息痛及消炎痛口服,幼兒可酌用10%~15%安乃近滴鼻。3。物理降溫可采用75%酒精或溫水擦拭四肢、胸、背及頸等處,也可以用冰水或涼水浸濕毛巾冷敷,一般于前額或頸旁、腹股溝、腋下及腘窩等處,每隔5分鐘左右更換一次。4。若病因明確,可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發燒  發燒源于體溫調節失去平衡。最常見的情況是由于細菌或病毒入侵造成,如感冒或流行性感冒、扁桃腺發炎。腎臟炎等而并發的。  醫生必須觀察病人的發燒程度、變化情形及有無發寒、頭痛等其他癥狀,來診斷它是單純的感冒或有其他潛伏的疾病。  在家護理方面,保持安靜是最重要的。發燒時體力消耗極大,因此必須使身體保持暖和、流汗、燒才會退。此時,水分流失較多,必須補充水分,并補給失去的營養。食用以能保溫、易于消化且營養價值高的食品較為理想。  退燒藥主要作用是刺激中樞神經、迫使發汗。原則上,要在了解病因后,經醫生指示,才能服用。情況惡化,高燒不退時,須盡早就醫,接受治療。  發燒的護理  發顫哆嗦是發燒的先兆。此時,最好不要讓病人出汗,須保持暖和,安靜休養。  看其是否有發燒以外的癥狀,如臉色或皮膚有無異狀,有沒有不停嘔吐或腹痛、頭痛等。此外,還要注意糞便、尿是否正常。若有上述兩種以上的癥狀,就要到醫院就診。  流汗可將熱釋放到體外,但體內的水份也會流失,水份不足,就很難退燒,因此補充足夠的水份是十分重要的。可多喝粗、茶涼開水和果汁等。  由于容易消耗體力,因此營養的補充很重要。生病時腸胃消化較差,須吃些易消化的東西。可加些米湯、清湯或牛奶等較易入口的食物,并補充魚、肉、蛋等蛋白質豐富的食品。水果及維他命也有助于補充體力。  發燒且全身發燙時,可睡冰枕及溫水拭浴幫助解熱。不過,要注意頸、肩不可著涼。  流汗后要勤換衣服,更衣時要小心不要讓身體著涼,屋里保持溫暖。用熱水沾濕毛巾擦拭身體,再以干毛巾擦干身體,換干凈的內衣及睡衣。  生病時細菌容易繁殖,更要保持口腔清潔,飯后必定刷牙嗽口。  便秘時,更易高燒,要特別注意。無法排便時,可按順時鐘方向按摩腹部。

熱心網友

放到冰柜里你會好受些!

熱心網友

吃藥或者去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