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詳細介紹
熱心網友
我國酸雨大多發生在長江以南,尤以貴州、四川、湖南、廣西等省頻度為高;華東地區時有發生,但尚未達到危及生態系統的程度;長江以北地區大體無酸雨。對我國一些主要城市的降水成分分析結果表明,我國降水屬煤煙型,SO42-是陰離子中的主要成分
熱心網友
上世紀五十年代北歐大面積森林死亡、湖泊河流沒有魚類以及此后美國和加拿大大湖區的酸雨出現,使得酸雨成為在七、八十年代全球熱點問題。近年來盡管歐洲和北美酸雨得到了緩解。但是由于SO2的減排和酸雨的減少呈非線性關系,因此酸雨依然是歐洲各國十分關注的重要問題。我國是除歐洲和北美之外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區,而且我國的酸雨嚴重程度遠遠超過前二者。表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近十年內我國的酸雨發展十分迅速,我國主要酸雨區己由長江沿線擴展到從東北向云南一線以東地區。此外我國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嚴重的酸雨現狀和迅速發展的酸雨態勢,是值得我們十分警覺的現實。我國現有兩個國家級酸雨監測網,一個是中國氣象局于九十年代建立的,擁有88個酸雨監測點,覆蓋全國所有省份,主要布設在各地氣象站和大氣本底監測站,監測結果代表我國大氣酸雨的背景狀況;另一個是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建立的,擁有覆蓋全國的239個酸雨監測站,除了7個是背景監測站以外,其余都設立在城鎮地區,代表我國城市地區的酸雨污染水平。為研究致酸污染物的跨國輸送、不同地區酸性污染和臨界負荷、酸雨的生態影響及其防治方法和提高中國酸雨防治水平,中國氣象局與國家環境保護局加強合作,建立兩個國家級酸雨監測網之間的資料共享是勢在必行的。此外,還需在鞏固和加強現有觀測站網的基礎上,增 國西部和偏遠地區觀測站,加強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在能夠代表我國不同氣候地區中,選擇50個站點開展降水、霧和干沉降的樣品采集,進行化學成分的分析。選擇30個左右的站點進行降水化學中的同位素觀測。充分發揮酸雨監測網的效益,以便更深入地分析我國酸雨的形成機制和遠距離輸送特征,評價酸沉降數值預報模式。。
熱心網友
由于盆地氣候和工業大氣污染的疊加,重慶市是我國酸雨的多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