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主要是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是怎么回事,不明白/
熱心網友
一剪梅 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如。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從情調上看,這首詞是宋亡以前作者早期漫游時所作,寫的是暮春時節的羈旅情懷。 首句直從“春愁”寫起,這春愁實際上是因春而起的羈旅之愁,春光老去,而“燕歸人未歸”,滿懷落拓愁緒,只有借酒來澆,二三兩句“江上舟搖,樓上簾招”就是緊承“酒”字來寫,行人在舟中,看到岸上酒樓旗簾在風中飄舞,似乎在向他招手。“簾”是酒店前掛的旗子,一般稱“酒簾”。“招”字既可作飄舞解釋,又可作“招手”理解,正與上句“待酒澆”之“待”字相應,可謂一語雙關,給人以聯想。秋娘渡與泰娘橋,是兩個地名。作者因思酒而見酒簾,但又沒有真的停下來上酒樓上喝一杯,舟還在搖,人還在行,所以一會兒在秋娘渡,一會兒又到了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暮春黃梅雨季,到處是綿綿不斷的輕風細雨,這是寫景,也是寫情,進一步瀉染愁的氣氛。 上片是就眼前所見,借景寫愁;下片轉入對愁懷的直接述說。作者因感春而生鄉思,所以說“何時歸家洗客袍”?!般y字笙調,心字香燒”,是想見回家的歡樂情景,銀字笙是一種樂器,在笙管上鍍有銀字作標記,故名。如白居易《夜聽高調涼州詩》:“樓上金風聲漸緊,月中銀字韻和調。”心字香是一種香名。作者不寫歸家后如何同父母妻子相見歡聚之樂,而用“銀字笙調,心字香燒”八個字輕輕地勾勒出一個柔和溫馨的氛圍,恰和“風又飄飄,雨又蕭蕭”的意境形成對比反差,這是虛寫,讓讀者充分地去品味想象。思歸而曰“何時”,則知歸家之事一時還無法實現,可是時光并不待人,冉冉春色又在飄泊羈旅中漸漸老去,所以作者最后又生出了“時光容易把人勢”的感慨,春愁和鄉愁是二而為一,互相關聯的?!凹t了櫻桃,綠了芭蕉”二句對得很新巧,紅和綠本是形容詞,這里卻用作了動詞,作者不說“櫻桃紅了,芭蕉綠了”而說“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就寫出了春光老去的動態,顯得活脫形象,口吻之間又露出了主人公對春光的惱恨無奈之情。 讀了這首詞,我們有兩個較深的印象: 首先,這首詞寫春愁、與羈旅之愁,卻表現了一種清淡的情調,它不象柳永《少年游》“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那樣觸目蕭然,滿懷離愁,令人憔悴。也不象晏殊《踏莎行》那樣借“小徑紅稀,芳郊綠遍”的美景來反襯“一場愁夢酒醒時”的凄涼心境,蔣捷這里寫感春懷鄉的清愁卻顯得有點超脫、調侃的意味,作者始終努力調和自己的心境,他因感春而生淡淡的鄉愁,于是馬上想借酒來壓一壓,但又沒有真的去喝個酩酊大醉,落個醒后“愁更愁”的滋味,只是坐在船里靜靜地看著酒旗相招,表現了一種可有可夫的恬淡心情,他寫“風又飄飄,雨又蕭蕭”,語調是漫不經意的,并未給人以凄風苦雨的感覺,配上秋娘渡、泰娘橋的背景,反顯得那樣諧和、輕柔。他感嘆流光易逝而說“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也只是輕微的嘆息,并沒有“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的沉痛。蔣捷似乎是站在“外我”的客觀位置上不經意地玩味著這淡淡的春愁,是帶著一定的審美距離來寫自己的愁懷的,所以主人公的情緒和客觀的景象相融得十分和諧,那輕波搖蕩的小舟、飄飄飏飏的酒旗、微風細雨中的渡橋和花樹,色調都很輕淡、柔和,和作者的淡淡愁情吻合無間,景中既有“我”之情,又淡得幾乎看不出來,不象“碧云天,黃花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范仲淹《蘇幕遮》)那樣一切景物都強烈地著上我之色彩。蔣捷筆下“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這是介于“有我”和“無我”之間的一種境界。全詞用的是平聲“幽”韻,讀來輕柔悠揚,不緊不促,更加完善了這種似有似無的意境。 其次,這首詞語言淺近自然而又清新秀妍。作者巧妙地運用《一剪梅》重迭的復節和體式,反復吟嘆,象“江上舟搖,樓上簾招”、“風又飄飄,雨又蕭蕭”、“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等等,讀起來聲節朗朗,辭情諧暢。用“招”字寫酒簾,活用“紅”、“綠”字,貼切傳神,表現了作者煉字煉意的功夫。毛晉產蔣捷的詞“語語纖巧,字字妍倩”,劉熙載《藝概》也說其詞“洗煉縝密,語多創獲”,這首《一剪梅》即是顯例?! ? 。
熱心網友
惜春之詞也,寫活了,妙絕!春光易逝,春愁愈濃。
熱心網友
時光流逝, 物是人非,時過境遷.還有一層" 只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的意思.
熱心網友
人生苦短,韶華易逝.
熱心網友
這里的芭蕉指的是芭蕉葉芭蕉樹,不是指果實
熱心網友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比舴乔懊婺且话?,真是絕好的一幅鮮亮的畫兒。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細細讀來,何其流光異彩的色,口齒留香的美。而接了那前半句,竟不容你多轉一下的念頭,好好的景致就急速的滑落,非要瞬間黯然了心境,只是那良辰美景奈何天了。 “游園驚夢”了,一直是那般艷麗頹敗的暮春時節,那胡琴咿呀,折轉粉墻,那糜爛紅塵,沒落世家。王祖賢和宮澤理惠的艷麗容顏,卻伴著那樣低低的婉轉調子咿——呀——,姹紫嫣紅艷陽天吶,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如此的春光,如此的顏色,原來姹紫嫣紅開遍,到頭來,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攜手幾曾游園,卻早知是驚夢一的和你說起,秋天里,江南的桂花開的真好,滿隴桂雨,香林花雨,漫山都是景致呵。你隱約的話語還在耳邊的,你說,等秋天來江南看桂花。而秋天卻終于是我一個人去看的桂花,在樹下我還收了些落花回來,攢在那個大大的玻璃瓶里,到現在瓶里的花顏色已經黯淡了。轉眼一春,櫻桃紅了,芭蕉綠了,花兒開敗了,人也不在了。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熱心網友
這是蔣捷《一剪梅 舟過吳江》中的名句。初夏時分,櫻桃成熟變紅,芭蕉枝葉繁茂,一片深綠。這里“紅”和“綠”都是形容詞作動詞用,后面再加上一個“了”字,從動態中寫出顏色的變化,暗示時光的流逝。
熱心網友
櫻桃紅與芭蕉綠都是春末的情景...表達韶華易逝,春光易老...
熱心網友
春天已過,夏天來到。傷春--歷來是感嘆時間的主格調。
熱心網友
櫻桃紅了,芭蕉綠了,韶華易逝,人也老了......
熱心網友
春光易逝,也指美好的時光過得很快,秋天馬上就到了.
熱心網友
就是時間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