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果然智者見智呀,我只能想到我額前的那嘬頭發.好像跟上官婉兒有關系吧.傳說婉兒因觸犯(欲謀反)武則天被則天賜一種刑罰"黥刑",大致是在臉上刺印.后經婉兒巧言辯護,得以改黥刑為用朱砂在額前刺一朵梅花.婉兒本來就貌美,加上眉上梅花的映襯更美吧?不過那終究是個恥辱的印記,婉兒就想了辦法,將額頂的一縷頭發梳下來,擋住了那個罪犯標記的朱砂記,并且稱之為"劉海".其他嬪妃覺得那樣的打扮很漂亮,便爭相效仿,從而延傳至今.以前在一本古代文化常識書上看到的.

熱心網友

剪出來的

熱心網友

你說“劉海戲金蟾”嗎?相傳劉海蟾本不是孩童,原名劉操,是五代期間河北地區人氏,任過大官,因厭惡官場中的爾虞吾詐之行徑,棄官學道。后經八仙中的呂洞賓、漢鐘離的點化,得道成仙。元代世祖期間,被封為“明悟弘道真君”。劉操成仙后,改名玄英,道號海蟾子,人稱劉海蟾之名的由來。劉海戲金蟾的傳說,據孟簇甫所著《豐日段筆談》記載:相傳蘇州有戶貝宏文家,素以商貿為業,平日樂善好施,積德甚多。康熙年間,有自稱“阿寶”之人,上門請作仆人,貝家收留后,他干活勤快。一月下來,發給其工資也不要。平時重活不怕累,不吃不覺餓。有次家人令他洗刷便壺,他竟能將便壺翻里翻外地洗刷。當年元宵節晚上,阿寶抱了小主人外出觀燈,至三更后才回家。主人抱怨他因何如此晚才回來,他卻說今晚蘇州之燈不好看,抱了小主人去福建的省城看燈的。眾人不信,但見小孩手中拿了幾個荔枝,始知其是位神仙,于是待如上賓。數月后,他從貝家的井內,釣到一只三足大蟾蜍,用彩繩拴了負在肩上。此后即不知所終。至此,人們方知阿寶是為井中蟾蜍而來,他就是劉海蟾等等。這是有文字記載的一則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