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波爾、七匹狼等上市公司是不是真的普遍存在故意隱藏經營業績的行為?請看: 我看了一些公司的招股說明書,例如蘇波爾、七匹狼。他們九十年代初還是一個不到百萬級的小公司。到現在的規模,股市上說是億元級。但憑我對他的市場份額的感覺,實際還要大一些。這十幾年的發展速度可想而知。如果他這個速度,就是減少很多,放到上市公司中,股價可想而知了。但他們上市后,公司好像就停止增長了。為什么?更明顯的還有青島海爾,還有很多公司不愿意上市。并且,還有一個現象,既然這些公司的股東,做的最成功的產品是蘇波爾、七匹狼。那么他的收入主要是這兩個產品。這兩個產品給帶給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但他們的招股說明書上卻顯示,他們的這兩個公司,每年的收益率不高,但每過一兩年他們就拿現金增資入股。他們的錢從哪里來的。我想,不外乎是帳外的收入以這種形式裝入公司。如果中國股市全流通,將會是什么情景呢?說了這么多,實際上想說一個問題,就是股市要發展,就要實現雙方的利益共贏。解決這個問題,現在的方法,流通股擴股或者是非流通股縮股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但是,張衛星的卻又走進另一個死胡同。他要為每個公司制定不同的比例。他可能是沒有看明白,也有可能是個人的利益在其中,他為每個公司制定方案,都可以獲取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收入。但這又走進了讓非流通股,特別讓優秀公司的非流通股股東陷入尷尬境界的局面,最后導致雙敗。例如,甲公司凈資產2元,每年的盈利為0,股價為4元。乙公司凈資產2元,每股的盈利是2元,股價是20元。實際非流通股,甲公司的價值應該是乙公司的四分之一。但按照他的方法,甲公司可能縮股比例為2,乙公司的縮股比例是10。如果股價縮股后不變,甲公司每股縮股后為0.5股,價值為0.5*4=2元,乙公司縮股后為0.1股,價值為0.1*10=2元,價值等于甲公司的非流通股股票。這是不合理的。張衛星等人的方法我沒有細讀,讀不進去。他的方法也沒有這么荒唐,但大致如此。而我的意見是,所有上市公司的縮股比例或者擴股比例應該完全一樣,是個大于一的數。這個數是綜合考慮這么多年,流通股股東的貢獻以后計算出來,適當減少確定的(適當減少是為了讓利給非流通股,完全按照計算出來的數字,只能導致這個問題的無限擱置,無限時間大家共輸)。例如這個數字為2。(我稱為他為因為一些股票不能流通導致的流通股股價溢價率)再來考察甲乙兩個公司的股價:甲公司每股縮股后為0.5股,價值為0.5*4=2元,乙公司每股縮股后為0.5股,價值為0.5*20=10元,正好是甲公司的5倍。當然有些公司的流通股股價是不反映價值的,但是只要縮股以后,每股公司的大股東成為最大的莊稼,股價自然會調整到合理的價值。以后就靠市場這個無形的手,進行價值調整了。上市公司股東為了保持控股地位,并不會拋售自己的股票,甚至會繼續購進自己的股票。而用別的方法,由于某些公司的非流通股流通后,股價遠遠超過價值,就會造成拋售浪潮。而低于價值的,只能苦笑了,造成的結果就是股市崩潰。(而用我的方法,通過調節溢價率的大小,可以基本解決這個問題)另外一些專家的方法,什么市值配售等,都是不可能的。可想而知,如果大股東的股票都配售給流通股,流通股還要拿多少錢。大股東是不是就失業了?大股東往往是管理公司的專家,如果他們都失去了股票,公司是個什么狀況?小股東又從哪里拿那么多配售的錢?實踐上,確定溢價率是最重要的。只要有合適的溢價率,大部分公司是同意的,特別是優秀的公司是同意的。少部分不同意的公司,可以按照現行的制度繼續下去,等著下一次溢價率的確定。

熱心網友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他們經常通過關聯公司,或受關聯公司控制的是上市公司的客戶,或供應商來進行利潤轉換及隱藏,目的是為了避免交納15-33%之間企業所得稅,和流通股東參與上市承諾的以前年度利潤的一起分配.從而達到非流通股東在上市公司體外瓜分轉換和隱藏的利潤目的.(這還未包括高管們形成利益集團的個人或集體貪污上市公司業務經濟的便利)情況也有反例的.他們真實或虛增去發映業績,且高分紅送配給所有股東,引發二級市場的熱情投機行為,從而使配合的機構莊家,從二級市場得夠大于上市公司付出分配利潤金額幾十倍的收入,最終從另一途徑得到和上市公司無關的補償.以上的手段及操作思路,但愿你明白.

熱心網友

披著羊皮還是“狼”!

熱心網友

太長了,好公司虛(少)報利潤為逃稅是見慣不怪的事情,上市公司私分收益我想也未償不可行.

熱心網友

誰監督?誰能監督?誰敢于監督?

熱心網友

分析的對!

熱心網友

卻實有,有多報利潤和資產的,還有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虛報虧損的,目的是少分或不分紅或進行利潤轉換及隱藏的,目的是為了避免交納15-33%之間企業所得稅,和流通股東參與上市承諾的以前年度利潤的一起分配.等待要影響其公司的某些利益時,他們就會在下一年度將報表做的剛好贏利,這樣又不能被ST又不會給股民分紅。有時為某一眼前利益就在季度的報表上做的利潤很高,大家一看年底公司利潤會大增于是大筆進入,可是他的目的達到后就在下一季度或年報上又象崩極一樣從高處一落千丈。

熱心網友

但是我問的是 少報 收入的動機是什么?=======時機未到!

熱心網友

在中國,什么東西都有可能是假的,股市就是一個江湖---到處充滿陷阱!

熱心網友

有,還有虛報虧損的,目的是少分或不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