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謝謝回答!

熱心網友

“發現”號這次要在太空飛行13天。那么,宇航員們這次將執行什么樣的任務呢?-送糧:“發現”號升空后,將在空中飛行兩天,然后在第三天的中午與空間站對接。對接成功后,“發現”號的艙門將緩緩打開,隨機攜帶的儀器和供給將被搬到國際空間站,以適當緩解國際空間站既缺物品又缺部件的窘況。而在這些物品中,有一件東西在眾人眼中看來是最珍貴的,那就是“哥倫比亞”號遇難宇航員曾經使用過的個人用品。這些是由他們的親人捐贈的,目的是要讓“發現”號帶著去太空,作為對已逝航天人的紀念。除此之外,國際空間站也堆積了很多垃圾和舊儀器,“發現”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后,還將把這些東西帶出國際空間站。 -拍照:在“發現”號與國際空間站未對接之前,空間站的兩位“居民”將拿出高清晰的長焦數碼相機,透過空間站“星辰”號服務艙面向地球的弦艙,對航天飛機的機身特別是腹部的防熱瓦部位進行拍照,以檢查它的“健康狀態”。歷時93秒的拍照結束以后,照片將被馬上傳回地球,用于地面專家對航天飛機任何可能的損壞進行仔細分析。與此同時,“發現”號本身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它將在對接之前對自身的外燃料箱進行拍照,然后將圖片傳回地面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接到照片后將對航天飛機的外部燃料箱在飛行過程中受到的風化影響進行分析。如果這個時候發現航天飛機部件出現損壞,宇航員將在對接后對航天飛機進行維修;如果情況更加嚴重的話,宇航員就將放棄“發現”號,留在國際空間站等待“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升天接他們回家。-試驗:7月17日,“發現”號升空后的第五天,“發現”號宇航員將走出艙門,進行太空行走。屆時,美國宇航員斯蒂芬·羅賓遜和日本宇航員野口宗千將踩著太空步來到“發現”號的儲物箱前,拿出工具和早已準備好的破損防熱瓦和碳板樣品,進行修理技術試驗。鑒于2003年的“哥倫比亞”號悲劇是由于極度高溫把機翼防熱瓦燒出了一個裂口導致一連串惡性反應引起的,所以此次太空行走,兩位宇航員將把精力放在對防熱瓦和機翼的試驗上。野口宗千將戴著一副太空手套,小心翼翼地用一種灰色的糊狀物,像“糊墻縫”一樣把破損的防熱瓦樣品糊好,而羅賓遜則將用像槍一樣的工具把一種黑色物質噴到破損碳板上,然后用“抹刀”把黑色物質抹平,使碳板回復“完好”。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樣試驗品都是航天飛機最容易出現故障的部件,正常情況下都被安置在飛機機翼上,2003年的“哥倫比亞”號就栽在了它們身上。試驗結束后,這兩件樣品將被帶回地球,送到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進行高溫測試,以研究如果修復后的它們重新進入地球大氣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此后,羅賓遜和野口宗千還將在第7天和第12天進行兩次太空行走,進行技術試驗,并換掉國際空間站的破舊零件。-證明:自從損失了“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以后,NASA斥資110億美元改進了剩余三架航天飛機的安全狀態,以避免同樣的悲劇上演。對于NASA局長克爾·格里芬來說,發射的成功還遠不能證明什么,因為人們都知道降落比發射危險系數更大。美國總統布什曾經“義正辭嚴”地說,美國反對人類將目標瞄準月亮,卻拼命施壓宇航機構,要求無論如何在2010年完成國際空間站的建設。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國際空間站將成為一個太空哨崗,上面記錄著美國的功績,另一個方面就是因為一旦完成了這個長期超負荷、超預算的工程,美國的財力部門就可以松口氣了,其中折射了美國的力不從心。盡管NASA費盡苦心地改善“發現”號的安全和健康狀態,但許多人還是對“發現”號抱有懷疑,畢竟“發現”號的年紀不小了,而且在“發現”號準備發射之前,NASA曾經三度后推發射時間,稱對外燃料箱仍然存在擔心,所以仍需要加強安全措施,這其中也說明了NASA欲通過一次大的成功來證明自己的決心。 。

熱心網友

宇航

熱心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