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宇宙是無限的,但是我從來就沒有真真感受到過什么叫無限.可能是因為地球上的東西沒有無限這感念.假設宇宙真的無限,你能描繪下什么叫無限么?假設宇宙是有限的,那么在有限的宇宙外面又是什么呢,外面是有限還是無限呢,呵,好象這問題就是繞來饒去的,那位天文高手幫我解決吧!
熱心網友
宇宙是什么?我國一般認為是時間和空間的總和,但是究竟是不是呢?人們認為在宇宙爆炸之前時間為0,也就是說大爆炸之后才有了時間和空間.我們所說的無限一般指時間和空間.我們可以想一下,無宇宙時可以說是一個點,既然那時有范圍那么現在為什么沒有呢,它只不過變的比以前大了許多. 愛因斯坦曾想來描述我們的宇宙,可他失敗了. 另有一種超弦理論說可以解絕愛因斯坦一生都沒有解絕的問題.這一理論說世界上至少有十一維空間......這是我們難以想像的!目前我們就知道無限是指時間和空間就可以了.
熱心網友
有限無界(并非無限)多唯超球面無法真正理解
熱心網友
樓主的說法有問題,宇宙是有限的,正在不斷膨脹
熱心網友
"宇宙"指的是時間和空間眾所周知,宇宙是一個能量,密度,溫度無限大的點迅速爆炸的產物,爆炸后才有了時間和空間.怎么能說是無限呢?
熱心網友
哲學其實不適合來回答宇宙學的問題,那根本是瞎扯嘛。宇宙有限無限的概念其實也不應當用數學的方式來思考,宇宙150億光年只是指它的可視距離,宇宙膨脹是指空間本身的膨脹,說它無限也好有限也好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事實上,研究宇宙學問題沒有人會問這種哲學問題,因為它根本只是人們思考角度的不同。宇宙大爆炸中的爆炸其實是個誤區,很多人認為那就跟炸彈爆炸一樣,其實爆炸只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在宇宙極早期(普朗克時標)那都是量子引力的問題,在這以前我們無法解釋什么的。所謂“爆炸后才有了時間和空間”更是一種誤解,時間、空間的概念不是那么好解釋的,我們只是認為時間的起點在所謂的“爆炸”發生時,其實這里的爆炸指的就是宇宙的inflation(中文翻譯成暴漲)過程。
熱心網友
現代理論 宇宙是有限的
熱心網友
.
熱心網友
什麼叫無限?就是沒有邊際。現在說宇宙是有限的。他是膨脹的,無限怎麼膨脹。宇宙有多大150億光年,就這麼大。
熱心網友
宇是指無限的空間,宙是指無限的時間。這里的無限是相對的。舉個例子,假設有個螞蟻,他對他所生活的地球進行思考:這個地球用盡他想的所有辦法,他也看不到邊界,于是他只能說,地球是無限的。人好像就是這只螞蟻,我們只能推測楚宇宙有200億年的年齡,只能觀測到150--200億光年的范圍,對以外的部分,我們不清楚。雖然有一些假說,但是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明。你可能想過,假如你的生命不會終結,你一直朝著宇宙的一個方向運動下去,就不會走到邊界嗎?宇宙是否有邊界,就像螞蟻眼中的地球是否有邊界是一樣的。以他目前的實力,他根本無法知道地球以外的世界。我們現在能做的是兩方面:研究微觀粒子,從微觀粒子的性質揭開物質的秘密,因為宇宙起源時,宇宙中只有微觀粒子的存在。另一方面,進行天文觀察,建立假說,搜集證據。
熱心網友
1、現代宇宙學對自己的對象即物理宇宙是比較清楚的。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百科全書對此提供了比較一致的看法,如中國:“宇宙學,天文學的一個分支。它從整體的角度來研究宇宙的結構和演化。”而“宇宙”則是“廣漠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彌漫物質的總稱。”;如美國:“宇宙學是一個研究物理宇宙的整體結構的天文學分支。”;再如蘇聯:“宇宙學,天文學的一個分支,是一門把宇宙看作為一個全部的整體,以及宇宙中被天文觀測的那部分就是上述總體的一部分的科學。”總之,宇宙學的對象是作為整體的物理宇宙的結構和演化,并且“物理宇宙”并不是指已被觀測到的那些天體系統,而是指最大的物理時空及其包容的全部物理客體。這種思想甚至不再是宇宙學家個人的思想了,而且進入了教科書,如美國的英格利斯所著的《行星·恒星·星系》一書便明確的表達了這種思想:“我們定義的宇宙包羅了所有客觀存在的物質,由于物質的數量和宇宙的大小難以估量,因此我們的討論只能從目前所知的可觀測宇宙的情況入手,根據對可觀測宇宙的分析,天文學家便能創立關于整個宇宙的結構(宇宙論的研究)及其起源、演化以至未來(宇宙演化學的研究)的各種假說。”宇宙學作為一種自然科學,它對自己的對象物理宇宙是明確的,這種明確如同自然科學其他分支對它們對象的明確一樣,是可以訴諸定律、公式及操作程序的,而這些東西正是科學之所以提供客觀確實和明晰可靠的知識的基礎。2、在研究物理宇宙時沒有比自然科學更為優越的方法,物理宇宙的有限無限只能靠現代宇宙學去研究去下結論。這條原則至少在形式上已經取得了國內學術界的公認,因為在過去,哲學代替論既害了自然科學又害了哲學自己,這個教訓人們并沒有忘記。但是有些同志往往又忽視這一點,繼續用哲學的方法來把握物理宇宙的有限無限。為了使這條原則得到確立,我將指出:(1)用任何方法來把握物理宇宙都必定自覺不自覺的、或多或少的運用自然科學理論,(2)如果它得出的結論與現代宇宙學不一致,那必定是因為它所使用的自然科學與現代宇宙學基本理論的不一致。試考察關于物理宇宙無限性的哲學論證,它們大都會用到19世紀發現并確立的能量守恒定律,這里存在兩個問題:(1)在有限時空的有限次科學實踐中總結出的能量守恒定律,是否可以作為證明宇宙無限性的理論前提?因為證明者往往是反對把熱力學第二定律運用到整個宇宙(這會導致宇宙熱寂說),那么為什么熱力學第二定律不能運用到整個宇宙而第一定律就能呢?當然對這個問題持一種絕對的經驗主義的態度也是不對的,但是問題在于,現代宇宙學已經在研究能量守恒定律本身的宇宙學根源,使它在整個宇宙尺度上不再是一個基本的經驗定律,在這種新的自然科學背景下,怎么能繼續把它作為一個絕對正確的前提來論證宇宙的無限呢?(2)證明者往往把空間的無限理解成一種實體的無限,把時間的無限理解成一個過程,我們知道,作為實體的無限,其特征是加一點不多,減一點不少,那么,在空間上的無限宇宙如何保證物質和運動在量和質上的守恒呢?還有一種論證認為“根據有限和無限的辯證關系,只要承認了有限宇宙的存在,那就得同時承認在時空上對這個有限宇宙的超越。”這里也存在兩個問題:(1)辯證法不是思維強加給自然的規律,思維中的聯系不能直接外推成現實的物理的聯系。恩格斯曾很幽默的說過:“如果我把鞋刷子綜合在哺乳動物的統一體中,那它決不會因此就長出乳腺來。”正象不能由對立統一規律推出必然存在萬有斥力和磁單極一樣,有限在思維中向無限的轉化,并不能成為物理宇宙無限性的證據,例如對于愛因斯坦的有限無界模型(作為現代宇宙學中一種可能的模型),在思維中雖然可以超越這種有限,但是有限宇宙之外卻沒有時空也沒有物質客體,從而不能認為物理宇宙可以超越這種有限。(2)認為“在時空之上,有限宇宙被超越”,正是牛頓時空觀的表現,似乎宇宙存在于時空之中,時空是為宇宙的不斷超越提供的一個背景,這與現代宇宙學中的相對論精神是相違背的。現在,我將由這確立的兩個前提提出質疑。從哲學上提出宇宙無限性的結論,那么這里的宇宙是不是物理宇宙?如果是物理宇宙,那么由上面前提2可知,在研究物理宇宙時沒有比自然科學更為優越超乎其上的方法,物理宇宙的有限無限只能靠現代宇宙學去研究去下結論。但是現代宇宙學告訴我們,物理宇宙的有限無限至今未有定論,許多觀測方面的原因使得這個問題很難一下子解決。那么,講物理宇宙的無限性只不過是一種猜測,是一種可能,沒有通常人們所賦與它的那種程度的確實性。如果不是物理宇宙,那么就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即上述意義上的宇宙(我們暫且稱它為非物理宇宙)是否有結構、從而是否存在結構的有限無限問題?是否可以量化、從而是否存在量的有限無限問題?如果這兩個問題都是否定的答案,那么我們可以考慮宇宙的什么東西的有限無限問題?并且其中的有限無限又是什么意思(是不是通常意義下結構的有限無限或量的有限無限)?上面的質疑我想是可以允許的并且是嚴密的,有人可能反對劃分物理宇宙和非物理宇宙,但為了把問題弄清楚,這種劃分是必要的,并且我并未對非物理宇宙作進一步的界說,只是強調它同物理宇宙是不一樣的(這也不是否定它們之間的聯系,假如有聯系的話),這是為了把各種概念盡我們所能弄清楚,因為前提1中已經說明,相對于其他各種各樣對宇宙時空的理解如藝術的、宗教的、心理的、社會的、經濟的等等來說,物理宇宙是最清楚明白的。如果對以上質疑沒有一個明確的回答,那么堅持宇宙的無限性結論沒有任何認識上的意義。盡管在這里,因為對流行的宇宙無限論的含意不清楚我不能斷定它正確與否,但我還是可以指出,導致它或伴隨著它的一些觀點是錯誤的或者至少是不恰當的。一、為了既調和現代宇宙學和傳統哲學之間似乎存在的矛盾,又保持原有的宇宙無限論不變,有人提出,哲學上的宇宙是無限的全部的宇宙,自然科學的宇宙只是哲學上的宇宙的一部分,是有限的。為什么自然科學的宇宙就必然是有限的呢?他們說這是因為宇宙學所研究的總是“我們的”宇宙,而所謂“我們的”就是“人類已經觀測到的”,如認為“實際上宇宙學所研究的只是人類在一定時代觀測所及的最大天體系統,是無限宇宙的一部分。”這樣宇宙學的對象就自然是有限的了。我想這正是對現代宇宙學的一種不正確的認識。首先它抹煞了現代宇宙學與以往的宇宙學的區別。如果說過去有宇宙學的話,那它主要是以哲學思辨猜測的宇宙論和對宇宙進行天文觀測研究的天文學兩種形式出現,后者作為一種廣義的宇宙學(研究宇宙天體),其對象的確是“一定時代觀測所及的最大天體系統”,然而,現代宇宙學與以往“宇宙學”區別就在于:(1)不是用思辨猜測的方法,而是用奠定在成熟物理學之上的理論與實驗觀測相結合的科學方法,(2)不是局限于已經觀測到的部分(那不是宇宙學,而是狹義天體物理學和天體演化學),而是力圖從對宇宙的局部觀測中把握宇宙整體的性質。其次它忽視了現代天文“觀測”的豐富性和復雜性。現代天文觀測尤其是對大尺度天文現象的觀測總是滲透著理論的,觀測到的只可能是天體系統的性質而不可能是天體系統本身,而由觀測到的性質決定天體系統時就需要理論,但理論所覆蓋的區域總是整個宇宙,所以有些性質如微波背景輻射實際上就是整個宇宙的性質。這樣就要求人們不能把“觀測到的”與整個宇宙截然分開。再次,它實際上是對自然科學持一種狹隘的經驗論立場。科學史一再說明,把科學的對象限定在人類已經經驗過考察過的地方,那么任何科學都是不可能發生的。突破經驗不是要在經驗之外憑空構想,而是在有經驗基礎的理論的指引下進行探索,這也是科學的宇宙學與哲學的宇宙論的區別。明確了以上的問題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現代宇宙學那里宇宙可能是有限的也可能是無限的,關于它的對象,我想應該這么說,宇宙學所研究的是人類在一定時代觀測直接和間接所及的最大天體系統以及用物理理論把握的宇宙作為整體的性質。我還是同意宇宙學是研究“我們的”宇宙的看法,但是“我們的”不應作“已觀測的”解,而應理解成“人類原則上可以認識的”。這樣可以很明確的區分宇宙唯一論者和宇宙多樣論者:很顯然,凡關于世界的可知論都必定是這種意義的宇宙唯一論者,只有不可知論者才可能是宇宙多樣論者。如此看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宇宙學在這種意義上是一致的,都承認宇宙的可知性和宇宙的唯一性,而把宇宙唯一論和多樣論同宇宙有限論和無限論分別對應起來是不對的。現在我們再來分析,既然自然科學的宇宙并不必然是有限的,而是整個物理宇宙,那么作為包含自然科學宇宙的哲學上的宇宙又是什么意思。我感到,在哲學界流行的這種觀點是說,宇宙在時空上是無限的,而宇宙學只研究這個無限時空中有限的一部分,其他部分由于“我們的”科學還達不到,所以只有靠哲學去研究,因為“哲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比自然科學高明”。從以上的討論可以看出,如果是在這種意義上講“宇宙學的宇宙只是哲學宇宙的一部分”,那是完全錯誤的。雖然,如果把哲學上的宇宙看成既包括物理宇宙又包括所有的心理宇宙(廣義的講有思維、情感、意志以及人類的文化現象),那么上述的說法還是可以成立的。但這里的問題是:(1)如何理解“無限”?因為精神現象很難在時空中定位,那么這里“無限”就不能是時空的無限,精神現象也不能量化和具有統一的結構(物理客體具有時空上的統一結構),因此無法理解這里的“無限”,(2)物理宇宙和心理宇宙可否作為一個統一體加以把握?很顯然,心理宇宙觀本身就是心理宇宙的一個部分,而物理宇宙卻沒有這個特征,這種最深刻的差別讓我們懷疑是否存在作為物理宇宙和心理宇宙之和的哲學上的宇宙。二、人們認為物理宇宙應該是無限的,還和對有限無限的直觀理解有關系。有限無限的基本含義是結構的不可超越和可超越以及量的有窮和無窮,我們往往稱前者為有界無界,后者為有限無限,因為這樣比較直觀。當數學和物理學還未顯示出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時,人們是將它們混為一談的,并且不會出現什么問題。但是現在,這種差異已經比較明顯了,這反映在兩方面:(1)對一個實體來說,結構的無界并不意味著量的無限,如一個球面,它的面是無界的,但面積卻是有限的;(2)對一個過程來說,結構的無界有界同量的有限無限之間幾乎沒有對應關系,如對于無窮序列{},它的序列無界而項值是有限的,只有無窮序列{}它的序列無界項值也無限。這還提醒我們注意,在講某個對象的有限無限時,一定要指明它的什么東西有限無限,例如數學上就存在這樣的情況,一個無限長度的曲線所圍成的面積可以不大于一個有限半徑的圓面積,即它的面積是有限的,但周長是無限的。物理宇宙的確應該是無界的,但是,究竟是有限的無界還是無限的無界,這還需要現代宇宙學進一步加以研究。我以上討論的都是結構的和量的有限無限問題,但如果對象沒有結構特征和量的特征,那么是否還存在有限無限問題呢?如果存在那又是什么意義上的有限無限?假如宇宙早期是一片渾沌的話,那么說它有限無限是什么意思?對于藝術家眼里的宇宙,說它詩意無限又是什么意思?這都需要弄清楚。三、導致人們堅信“哲學研究全部的物理宇宙,科學研究部分的物理宇宙”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他們不認為宇宙學可以研究作為整體的整個物理宇宙(universe as integral whole)盡管他們大多都承認現代宇宙學是科學,不是偽科學,但只是在形式上承認,實質上不認為科學的宇宙學是可能的,這表現在:(1)否認現代宇宙學以整個物理宇宙為對象,如“西方宇宙學卻主張以‘整個宇宙’為對象,這又怎么能實現呢?”這就好象我承認場論是自然科學,但不承認物理場是場論的對象一樣莫名其妙;(2)不承認有什么宇宙的統一物理特征,在他們看來宇宙是無限的豐富多樣,怎么會有統一特征;(3)不承認模型方法可以把握整個宇宙的物理幾何特征,在他們看來,能納入模型的總是有限的,無限宇宙怎么可以靠模型來把握呢?這樣在實質上完全抽掉了現代宇宙學賴以生存的基礎。作為科學的宇宙學的可能性是建立在如下三點之上的:(1)宇宙必須表現出可觀測的整體特征,(2)宇宙各部分之間必須存在物理上的聯系機制,(3)在地球這個局部所發現的自然規律可以適當的外推到整個宇宙。大尺度紅移現象的發現為第一點提供了觀測證據,引力理論的發展特別是廣義相對論的出現為第二點提供了物理理論根據,第三點無法得到證據,對這個問題(也是一切自然科學面臨的問題),科學家都持有一種經驗主義的謹慎態度,科學史一再不顧懷疑論的警告才有了科學的發展。正是這三點都有一種科學上能容忍的答案,現代宇宙學才敢于把宇宙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科學的考察。至于觀測證據的缺點和不可靠、物理理論的不完善,那正是因為現代宇宙學是一門新興學科的緣故。四、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為什么要堅持宇宙的無限性觀點,我認為原因是:經典作家為了防止任何的唯心主義神創論在自已的體系里出現,在當時的科學史背景下,必然要堅持宇宙物質性和無限性的統一:(1)從時間上講,不能有起源,否則就會出現第一推動,(2)從空間上講,不能有限,否則有限之外的地方就為上帝留出了居住的場所。自然科學發展到今天,已經完全改變了過去的那種自然科學背景。物理學家在開始建立物理的第一推動理論,從而變一個神學命題為一個科學命題,把上帝從它的可能顯身之地都給驅逐了。有限空間之外的問題也得到了自然科學的解決(一種嘗試)。因為我們知道度規無限未必就是實際上的無限,所以即使宇宙是無限的,也不能避免“之外”的存在,怎么辦呢?現代有許多物理學家把“宇宙之外是無”作為物理邊界條件確定下來,賦與“無”以物理意義,這樣不管得出的宇宙模型是有限還是無限,都為掃除神學的地盤提供了自然科學的證據。現代宇宙學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必須用自然來說明自然,不能求諸于非自然或超自然之物”,“不是基于信仰來討論宇宙創生的”,這同經典作家的本來意思和要堅持的原則是完全一致的。正由于此,只有科學才可能最后戰勝宗教神學,只有現代科學才能最好的維護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主義性質,任何對“宇宙無限性”的盲目信仰,都是宗教精神的殘余表現,都是違反經典作家的本來意思的。把握宇宙從來是令人神往的,人類在回答宇宙的有限無限問題時對宇宙的本質總有更深入的理解,這種理解不應僵化成教條以致窒息任何更新的思考。如果這種教條是存在的,那么澄清概念和命題是打破教條的好方法,最新自然科學總是為澄清問題提供條件。(原載《自然辯證法研究》1987年第1期)。
熱心網友
一切在圣經上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