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迷惑

熱心網友

月經是指有規律的、周期性的子宮出血。又稱為月事、月水、月信、例假等。嚴格說來,伴隨著這種出血,卵巢內應有卵泡成熟、排卵和黃體形成,子宮內膜有從增生到分泌的變化。但是在臨床上常有不經過排卵而有子宮出血的現象,叫做無排卵性月經。   月經第一次來潮稱為初潮,初潮年齡大多數在13~15歲之間,但可能早在11~12歲,晚至17~1 8歲。我國各地區初潮年齡相差不大,但體弱或營養不良者初潮可較遲,體...

熱心網友

月經是指有規律的、周期性的子宮出血。又稱為月事、月水、月信、例假等。嚴格說來,伴隨著這種出血,卵巢內應有卵泡成熟、排卵和黃體形成,子宮內膜有從增生到分泌的變化。但是在臨床上常有不經過排卵而有子宮出血的現象,叫做無排卵性月經。   月經第一次來潮稱為初潮,初潮年齡大多數在13~15歲之間,但可能早在11~12歲,晚至17~1 8歲。我國各地區初潮年齡相差不大,但體弱或營養不良者初潮可較遲,體質強壯及營養良好者,初潮可提早。月經到49歲左右則自行閉止,歷時約35年左右。   月經應該有正常的周期、經期、經量、經色和經質。   出血(即經血來潮)的第一天稱為月經周期的開始,兩次月經第一天的間隔時間稱為一個月經周期,一般為28~30天,和農歷一個月的時間差不多。周期長短因人而異,偶而提前或延后不超過7天仍可視為正常,即月經周期不應少于21天,也不能超過35天。妊娠及哺乳期月經會停止。   經期是指經血來潮的持續時間。正常月經持續2~7天,一般為4~5天。經量是指經期排出的血量。月經量的多少很難統計,臨床上常用每日換多少次月經墊粗略估計量的多少。有人測定正常人月經血量約為10~58ml,個別婦女月經量可超過100ml。有人認為每月失血量多于80ml即為病理狀態。一般月經第2~3天的出血量最多。由于個人的體質、年齡、氣候、地區和生活條件的不同,經量有時略有增減,均屬正常生理范疇。   經色是指月經血的顏色。月經血一般呈暗紅色,開始色較淺,以后逐漸加深,最后又轉為淡紅色而干凈。除血液外,尚含有子宮內膜碎片、子宮頸粘液及陰道上皮細胞。月經血的主要特點是不凝固,但在正常情況下偶爾也有一些小凝塊。   經質是指月經血的性狀,正常情況下經質不稀不稠,不易凝固,無明顯血塊,無特殊氣味。經質的病理改變,不僅是常見的月經疾病,還是臨床辨證的重要依據。通過了解經質的改變,可為臨床提供重要的辨證資料。婦女月經來潮,經血濃稠或粘膩者,稱為“經質粘稠”。   月經病泛指與月經或月經周期有關的各種病證。包括經期、經量、經色、經質和月經氣味等的異常,或經期及其經行前后周期性出現的各種較為明顯的證候。如果臨近月經來潮之前或經行初期,伴有輕微的小腹脹痛或腰部酸痛,或乳房輕微作脹,或情緒不太穩定等現象,但不影響工作與生活,月經來潮后或干凈后便自然消失者,這是常有的生理現象,一般不需作任何治療。有的青年女子,在月經初潮后的頭一二年之內,月經不能按時來潮,或提前或延后,甚或停閉數月,這是由于腎氣未能充盛所致,這些女子只要無明顯全身證候,待身體逐漸發育成熟后,自能恢復正常。還有一些絕經期前后的婦女,常會出現月經紊亂,其周期、經期、經量以及經質都不甚正常,情緒也表現得不太穩定,只要是對生活與健康沒有危害,一般也不作病態而論。   此外,有少數婦女,身體無特殊不適,而定期兩個月或三個月,甚至一年,月經來潮一次者,古人分別將定期兩個月月經來潮一次者稱為“并月”;三個月月經來潮一次者稱為“居經”;一年一行者稱為“避年”。也有極個別的婦女,終生沒有月經來潮,但又不影響正常生育者,古人稱之為“暗經”。還有的婦女在懷孕早期,仍按期有少量月經來潮,但對胎兒無不良影響,古人稱之為“激經”,這都屬于個別現象。      一般月經期無特殊癥狀。有些婦女可有下腹及腰骶部沉重下墜感覺,個別可有膀胱刺激癥狀如尿頻,輕度神經系統不穩定癥狀如頭痛、失眠、精神抑制、易于激動,腸胃功能紊亂如惡心、嘔吐、便秘或腹瀉以及鼻粘膜出血等現象。在一般情況下,月經來潮并不影響工作和學習。但不宜從事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應避免洗冷水浴及下水田勞動,禁止性交,注意經期衛生。 月經周期的調節機制及臨床表現   下丘腦在中樞神經系統控制下,受到興奮即產生Gn-RH,通過丘腦下部與垂體之間的門脈系統進入垂體前葉,使之分泌FSH和少量LH。這些垂體激素使卵巢內的卵泡發育成長,并隨著卵泡的逐漸成熟而分泌愈來愈多的雌激素,促使子宮內膜增生。日益增多的雌激素,將對下丘腦和垂體產生負反饋作用,使FSH的分泌減少,但促進LH的分泌。排卵前LH分泌明顯增多,卵泡生長迅速,終至破裂而釋放出成熟的卵子,即排卵、排卵后LH急聚下降,而后LH和FSH協同作用,使破裂的卵泡形成黃體,其中粒層黃素細胞及卵泡細胞將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并隨著黃體發育產生愈來愈多的孕激素,使增生的內膜轉入到分泌期或月經前期。黃體期孕激素與雌激素達到一定濃度時,將協同對下丘腦及垂體起負反饋作用。排出的卵子如未受精,黃體即退化,孕激素及雌激素的分泌隨之漸減少,導致子宮內膜的退化剝落,月經來潮。下丘腦、垂體因卵巢激素濃度的下降而不再受抑制,于是一個新的性周期又從此開始。   一、初潮 月經首次來潮稱為“初潮”。初潮年齡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環境、氣候及健康狀況等,一般在13~15歲之間,也有早到10~12歲或遲到17~18歲的。   二、周期 自月經來潮的第一天算起,一般25~35天,平均28天。   三、持續時間和經血量 持續時間因人而異,可從1~2天到7~8天不等,多數在3~6天之間。經血量通常以用多少紙墊及浸透程度來作粗略的估計,有人用放射性59Fe或51C同位素標記紅細胞來測定人的經血量,前者為10~55ml,后者為35~58ml,并認為總失血量超過80ml者為病理狀態。   四、經血特點 為暗紅色,血量過多時為鮮紅。血內含有退變的內膜碎片、宮頸粘液、陰道上皮細胞、細菌及白細胞等。經血一般不凝固,但偶亦有小凝血塊者。如有較大血塊出現,說明經血量超過正常。經血不凝的主要原因為破壞后的內膜釋放出多量活化物質,將經血內纖溶酶原激活為纖溶酶,使纖維蛋白裂解成流動的分解產物,內膜內還含有破壞其它凝血因子的活化酶,使凝血受到影響。   五、經期癥狀 一般無特殊癥狀,有時可有全身不適、困乏、乳房脹痛、手足發脹、下腹及背部酸脹下墜等,還可有便秘、腹瀉(前列腺素作用)、尿頻及納差。個別的有頭痛、失眠、心悸、精神抑郁或易激動等,多在月經后自然消失。

熱心網友

一般剛來的頭兩天比較多,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些。然后慢慢的少,持續一個禮拜左右就完了。如果得了炎癥什么的就另當別論了。

熱心網友

是的,會流不少。一般頭2天量較大,慢慢就沒有了。這個沒必要放在心上。醫生認為正常的月經出血應為20~60毫升,超過80毫升為月經過多。  以衛生巾的用量大概估計, 正常的用量是平均一天換四五次,每個周期不超過兩包(每包10片計)。假如用3包衛生巾還不夠,而且差不多每片衛生巾都是濕透的,就屬于經量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