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高人指點一下,現在日本很多軍艦的名字都沿用二戰時期的是嗎?
熱心網友
日本二戰戰列艦扶桑級:扶桑號、山城號 伊勢級:伊勢號、日向號 長門級:長門號、陸奧號 大和級:大和號、武藏號 金剛級: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 從1913年到1942年的29年里,日本海軍共建成戰列艦12艘。其中“大和”號(還有同型的“武藏”號)艦齡最短(1941年建成),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強,裝甲最厚,被譽為無堅不摧、固若金湯的海洋鋼鐵城堡。因此,迷信大艦巨炮制勝論的日本海軍對它的期望值很大,認為憑借象“大和”號這樣的單艦威力就可馳騁太平洋,與美艦隊抗衡了。然而,在美航母特混艦隊的打擊下,“大和”號幾乎無所作為。它作為聯合艦隊旗艦參加了中途島海戰,出師受挫,繼而投入馬里亞納海戰、萊特灣海戰,均未取得令人注目的成果。最后于1945年4月7日,作為第二艦隊旗艦(司令長官伊藤整一海軍中將),“大和”號率輕巡洋艦“矢矧”號及8艘驅逐艦駛向沖繩海區,企圖對登陸盟軍進行特攻。但在航渡途中,遭到美航母群的突擊,中千磅航彈7枚,小型航彈數十枚,隨即沉入九州坊之岬附近的大海。“大和”號葬身海底,標志著帝國海軍從明治建軍起的70余年歷史宣告結束,日本軍國主義的末日也臨近了。金剛級戰列艦雖然憑借其速度,經歷了大小數十次海戰,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滅頂之災,但正如非正義的戰爭終究要失敗一樣,它最終無法逃脫艦沉人亡的下場。1942年11月13日,日本艦隊準備故計重施炮擊機場,出動了“比睿”和“霧島”兩艘戰列艦,由1艘輕巡洋艦、14艘驅逐艦掩護,氣勢洶洶殺向瓜島。然而當晚美國海軍的一支巡洋艦編隊攔截了該炮擊編隊并重創了“比睿”號,使之動力系統失效無法全速逃離美機的空襲范圍。天亮后遭到從美亨德森機場起飛的轟炸機多次攻擊,在薩沃島北方4.6海里處沉沒,188名艦員喪生。一天后,11月14日,“霧島”號加入另一支炮擊編隊重新進入薩沃島以西海面,遭遇美軍的一支戰列艦隊,隨重創美南達科它號戰列艦,自身也被美軍擊中起火,于15日凌晨沉沒,212人死亡。 1944年10月25日,栗田艦隊在薩馬島海戰中慘遭失敗,后于28日逃至文萊。11月16日,編隊駛離文萊開赴日本本土。11月21日美海軍“海獅”號潛艇在臺灣海峽發現了“金剛”號戰列艦。起初,雷達搜索到該艦時,由于距離較遠,值班員誤以為是陸地。當再次發現目標時,確認是日海軍的一個編隊。“海獅”號艇長賴中中校當即命令跟蹤目標,接近敵人。2時56分,“海獅”號距目標2700米時,艇長一聲令下,6枚魚雷直撲日軍編隊。“不幸”的事情終于發生了,“金剛”號戰列艦艦首及其中部各中一枚魚雷,艙室進水并引起彈藥庫大爆炸。“金剛”號在燃燒,火光照明整個海域一片通亮,爆炸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接著,艦體開始下沉,不久即翻船沉沒,地點是基隆以北70海里處。由于風大浪急,救助工作無法進行,結果,只有237人僥幸生還,其余約有1250人葬身魚腹。 “榛名”號順利回到日本本土,因缺少油料而鮮有出戰。1945年7月28日在吳縣軍港遭到美軍飛機輪番攻擊,嚴重受創。后于1946年2月,在盟軍司令部的命令下解體。7月4日,“榛名”號被大卸八塊,肢解成一堆廢鋼爛鐵。自此金剛級戰艦全部報銷。日本二戰重巡洋艦古鷹級:古鷹號、加古號、青葉號、衣笠號 妙高級:妙高號、那智號、羽黑號、足柄號 高雄級:高雄號、愛宕號、鳥海號、摩耶號 最上級:最上號、三隈號、鈴谷號、熊野號 利根級:利根號、筑摩號 1942年7月成立了用于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支援作戰的第8艦隊,第6戰隊為其中主力部隊。美軍在瓜島登陸后,第8艦隊司令三川軍一中將率由鳥海、古鷹、加古、衣笠、青葉、天龍、夕張、夕風組成的特混艦隊偷襲倫加島的美澳艦隊。8月8日午夜,以鳥海受輕傷的代價擊沉美澳軍阿斯圖里亞號、昆西號、文生斯號和坎培拉號,芝加哥號受重創,可謂完勝,但于翌日回程途中,加古號在新愛爾蘭島北方遭美國潛艇S-44的魚雷攻擊沉沒。古鷹級火力薄弱的特點也在后來的戰斗中逐漸暴露出來,并付出慘重代價。1942年11月11日午夜,兩軍在薩沃島海域再次交鋒,剩余的古鷹級三級參戰。古鷹號遭到美艦的雷達控制主炮的集中射擊,于12日凌晨40分被擊沉。青葉號遭到美艦雷達控制火力射擊,受損嚴重。衣笠號與友艦合作擊沉1艘驅逐艦,并擊毀2艘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但于三天后的11月14日,炮擊瓜島機場后,在薩沃島外海遭美國航空母艦企業號艦載機和海軍陸戰隊戰機炸沉。瓜島之戰后,古鷹級僅殘存青葉號一艘。1943年4月,青葉號于新愛爾蘭島的卡比恩遭到美機轟炸。1944年4月,于馬尼拉觸雷受損。1945年7月24日及28日,在吳縣軍港遭到二次空襲,大毀沉船,戰后被打撈解體。1944年10月,世界上最后的大海戰在菲律賓萊特倒海域展開。最上號和海軍最老舊的兩艘戰列艦——山城和扶桑一起被編入西村指揮的水面戰隊,奉命突入蘇里高海峽。25日凌晨,炮戰和魚雷戰開始,日本艦隊被打得一塌糊涂,僅驅逐艦“時雨”逃離。倒霉的“最上”號中了無數美國戰列艦的大口徑炮彈后,正副艦長均被擊斃,由炮長代替指揮。這時遇上緊跟著突入該海峽的志摩清英中將指揮的第二進擊艦隊。旗艦“那智”號發射魚雷后,準備躲到“最上”號的火光后,但是在駛近該艦后,發現其還以8海里的時速前進。“那智”被渾身是火的“最上”號迎面撞上,這次是“那智”的左面艦首被撞掉一部分,最高速度降為20節。第二天,一群美國“復仇者”式飛機發現了掉隊的“最上”,命中一枚炸彈,由驅逐艦“曙”號發射魚雷擊沉。“最上”號是太平洋戰爭中唯一兩次撞艦的戰艦,可謂是倒霉透頂。“鈴谷”和“熊野”號被編入粟田健男海軍中將指揮的第一進擊艦隊,準備從北面的圣貝納迪諾海峽突入。25日早晨,遭遇一支為萊特的兩棲部隊提供空中掩護的輔助力量——“塔菲三號”。“塔菲三號”僅包括6艘護衛航空母艦,3艘驅逐艦和4艘比驅逐艦還小的護航驅逐艦。但在美艦隊和飛機的聯合打擊下,日軍遭到重創。“鈴谷”號被美機重創,嚴重損毀后,由驅逐艦善后。“熊野”號遭美艦“瓊斯敦”號魚雷攻擊,命中一條并嚴重受損,退出了戰斗。1944年11月25日,“熊野”號在科隆灣遭到美機猛烈攻擊而沉沒。至此,曾經威風一時的最上級戰艦全部從海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