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7個多月,體檢時鋅元素指標比正常值低一點點,醫生說補不補都行,因為孩子吃奶量不大,所以給她買了葡萄糖酸鋅口服液,說明書上要求9歲以內的孩子一天一支,那我女兒這樣小月齡的孩子也要服用這么多量嗎?

熱心網友

給孩子補鋅應遵醫囑 前不久,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和中國兒童中心聯合發布了《中國十城市0-6歲兒童健康狀況調查報告》,報告指出,部分兒童無機營養素鎂、鉛、鈣、鐵、鋅不足,5種無機營養素中達標最差項是鋅,缺鋅嬰幼兒比例達到了39%。可是很多家長并不是通過到醫院檢查后遵醫囑給孩子服用鋅營養液,而是盲目跟著廣告補鋅。有關專家指出,嬰幼兒不應該盲目補鋅,補鋅過量同樣會影響兒童健康。  專家指出,鋅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是幾十種金屬酶的組成部分,對蛋白質合成有重要作用。缺鋅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造成智力低下。但若體內不缺鋅而濫補,也會影響健康,因為人體內的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既不可少也不可多。若補鋅過多,可使體內的維生素C和鐵的含量減少,抑制鐵的吸收和利用,從而引起缺鐵性貧血。另外,當孩子體內鋅元素過多,鈣元素減少時,在鎂離子的作用下,可抑制吞噬細胞的活性,造成免疫力下降。經常給孩子服用含鋅藥物,還會使體內鋅、銅元素的比例增大,影響膽固醇代謝,使血脂升高。過多的鋅還會對肝造成損害,嚴重者會有黃疸性肝炎的表現。所以補鋅一定要遵醫囑。兒科專家介紹,要預防小兒缺鋅癥,服用補鋅營養液并不是惟一的辦法。嬰兒最好是母乳喂養,因為人乳中含有豐富的鋅,而且易吸收。另外動物性食物中的鋅含量高,易吸收。所以對嬰幼兒適量添加富含各種微量元素的動物肝、蛋黃、魚泥等輔助食品是非常必要的。對小兒而言,堅持膳食多樣化,合理安排食譜,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偏食,不挑食,便可預防鋅缺乏癥,而不用額外服用含鋅藥物。 補鋅主要通過飲食,鋅的含量高一般是牛肉、牡蠣,貝類的比較高,像玉米、松子、芝麻都含鋅,這些食物可以優先選擇。嬰兒應如何補鋅 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他(她)的營養物質來源全憑日常所攝入的食物。母乳,顯然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營養品,它含豐富的營養素和免疫物質。在母乳所含的各種營養素中,鋅元素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研究人員曾對45名健康產婦的乳汁進行了含鋅量的測定,發現分娩后12天內的母乳,含有大量的鋅元素,平均濃度為血清鋅的4-7倍;此后,母乳的含鋅量便會迅速下降。到產后56天時,僅比血清鋅濃度高出20%左右;到產后6個月以后,母乳鋅含量與血清鋅已無明顯差異。研究人員認為產后應盡早開奶,盡量讓孩子吃4-6個月的母乳,因為母乳喂養的孩子鋅缺乏癥的發病率較低。 牛奶含鋅量雖然也不少,但它主要和在分子的蛋白質結合,影響腸道吸收,其中僅40%的鋅被人體利用(而人乳中的鋅有60%可以被利用)。那么,牛奶中所含的鋅究竟能不能滿足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呢?研究人員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83名從出生開始,一直單靠人工喂養的嬰兒分成甲乙兩組,給甲組嬰兒每天加服少量硫酸鋅,3個月后,他們身高平均增長10。7厘米,體重增加3。1公斤。給乙組嬰兒加服復合維生素B,3個月后,他們身高增和8。9厘米,體重增加2。7公斤。由此可見,兩者之間判別很明顯。從第4個月起,孩子們都開始添加蛋黃、肉糜、魚泥、肝未等輔食,由于這些食物含鋅量較高,所以6個月時兩組小兒的血清鋅含量都有比較明顯的升高,其生長速度也相仿。但甲組嬰兒的身長、體重仍超過乙組嬰兒。不僅如此,服硫酸鋅的甲組嬰兒體制較好,發熱、咳嗽、腹瀉等的發生率比乙組嬰兒明顯減少,兩者之比為37:137。這說明缺鋅還會降低抗病能力。 鑒于上述情況,對6個月以下的人工喂養兒(指喂普通鮮牛奶和普通奶粉的嬰兒)應補充少量硫酸鋅,每日約5-10毫克(請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此外,及時添加輔食是非常必要的。2-3個月的嬰兒,可補充菜湯或果汁;4-6個月的嬰兒可添加爛粥、蛋黃;7-8個月的嬰兒可加肝泥、菜未、魚泥及碎肉等,以防止缺鋅,保證孩子生長發育的需要。 -----------------鈣劑的正確服用 2004-6-2 14:14:00   不論是從食物中得到的鈣還是服用的鈣劑,都必需在胃中解離,然后,在小腸部位被人體吸收利用•小腸吸收利用:最新證據顯示,人服用120mg鈣就可使主動吸收過程飽和。大多數情況下,口服鈣的吸收4個小時內完成。由此可見,把一天需要的鈣量分開服用才是經濟實惠的補鈣方法鈣的吸收與一次攝入的鈣量有關:•攝入400mg以上時,膳食鈣可吸收25%;攝入鈣為300-400mg時,吸收率增加到35%;攝入量在150mg以下時其吸收率可高達50%。  少量多次更科學。    把每天的鈣攝入量分成較小的劑量分次服用,可以顯著增加鈣的吸收。如每天需要補充500mg鈣,一次服用500mg可吸收172mg;如果分成3次服用,即每次服用約150mg,鈣的吸收總量可達286mg,遠遠大于500mg一天1次的吸收量,這甚至比一次服用1000mg(~233mg)吸收的還多。少量多次服用不僅大大地增加了鈣的吸收,而且沒有高劑量的副作用風險。 -----------------------談談我對小兒服用鈣劑的認識: 1)據調查,我國學齡前兒童因維生素D缺乏等原因引起鈣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達50%,由此引發的小兒佝僂病患病率達30%以上;孕產婦低鈣癥狀的發生率達60%,產后骨質疏松癥的患病率達10%以上。更年期婦女骨質疏松癥的患病率達40%。某些人出于商業目的,在媒體上大加炒作,宣揚“全民缺鈣,全民補鈣”,“鈣越多越好,補鈣可治百病”,使濫用鈣劑變成了中國人的一種時尚消費。2)正確認識補鈣,不隨廣告走。不要被各類響亮的補鈣商品名稱所惑,切記此類商業用語純屬炒作,在營養學領域多數并不存在。還是要根據自身需要做出選擇。 3)不要聽信夸大宣傳。如某些鈣品的廣告稱的“沉積好、吸收快”,使人誤認為人體對鈣的吸收是簡單的過程,實際上鈣進入人體首先要進入血液,再形成含鈣細胞,之后再通過復雜的變化過程穿透骨頭最外面的硬層,固定到里面的骨質中。另有廣告宣稱自己的產品“顆粒比一般產品小若干倍”,實際上顆料大小只是物理變化,并不能從本質上改善人體對鈣的吸收率,目前人體對補鈣產品中鈣的吸收率僅在30%左右,事實上并不存在所謂“95%”的吸收率。選用鈣制劑,首要看鈣在制劑中占多少百分比。如:您要補充600mg的鈣,用碳酸鈣只要1500mg,枸櫞酸鈣就需要2717mg,乳酸鈣需要4615mg,葡萄糖酸鈣需要6667mg,各種氨基酸鈣也在5000mg以上。市面上有的鈣制劑,其分子式比葡萄糖酸鈣還復雜,要攝取600mg需要10~15克制劑,這樣做是不可能的。有的公司宣稱他們的鈣制劑在骨骼中沉積率很高,這里有一個體內對鈣沉積的閾值問題。一般體內鈣的閾值是1000~1500mg,鈣的攝取再多,鈣的閾值也不會升高,因此也不會沉積更多的鈣。 4)對兩種鈣制劑要特別注意。第一種是活性鈣,這是由近海的牡蠣、蚌、貝等的殼經過高溫活化后,磨細而成。這種沿海軟體動物吸附能力很強,能將近海的污染物,鉛、汞等重金屬吸附。因此這種活性鈣中有重金屬,pH值又很高,偏堿,服后胃腸會有反應。第二種是用家畜動物的骨骼磨粉制成的鈣制劑,由于重金屬尤其是鉛容易沉積在骨骼中,因此服后也會受重金屬污染。這兩種鈣制劑,尤其是活性鈣是應該被淘汰的。 5)兒童腸胃功能較弱,不要選擇堿性強的鈣品,如碳酸鈣、活性鈣等;不應在服用鈣品時同時飲用汽水、碳酸飲料等,以免降低吸收率。要盡量通過改善飲食結構,達到從天然食品中獲取足量鈣的目的。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鈣較多的有牛奶、奶酪、雞蛋、豆制品、海帶、紫菜、蝦皮、芝麻、山楂、海魚、蔬菜等。特別是牛奶,每100g鮮牛奶含鈣120mg,如果每人每天喝奶250g,便能提供鈣300mg;每天喝牛奶500g,便能供給600mg的鈣;再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供給的300mg左右的鈣,便能完全滿足人體對鈣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這些含鈣豐富的食品時,應避免過多食用含磷酸鹽、草酸、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以免影響鈣的吸收。現在提倡兒童一天4杯奶,更不易出現缺鈣情況。 6)補鈣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看吸收。每次服用元素鈣超過200mg時,就會降低吸收率。兒童過量服用鈣品,會抑制對鋅元素的吸收,因此對缺鋅兒童進行補鈣時應以食補為主。 7)檢測鈣的含量,應去正規醫院。商店藥店里擺放的“單光子骨密度測試儀”,只能測手臂的尺骨和橈骨,而鈣的流失主要危害是腰骶椎和髖骨的缺鈣,因此這種測試不準確。而且這類儀器是放射源,其輻射會對身體產生影響。 8)鈣產品并非越貴越好,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鈣產品,其品質沒有太大區別。而且不同鈣品適宜人群也不同,碳酸鈣含凈鈣量高,吸收率高,是傳統補鈣制劑,但它并不適合胃酸缺乏者;磷酸鈣含磷高,但不適合慢性腎功能不全者。 9)在很多家長朋友心中存在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孩子多汗,夜驚,睡眠不實等表現就是“缺鈣”,要馬上補鈣。其實,出現那些癥狀并不一定是缺“鈣”,也可能是缺乏維生素D。除外新生兒會因真正缺鈣可引起抽搐外,其余的都是先缺維生素D,而導致鈣磷代謝障礙。所以,兒童要重視補充的是維生素D。補充方法包括曬太陽和正確應用維生素D制劑。據科研報告調查,每天服用單純鈣制劑的學齡前兒童,其佝僂病的患病率與未服鈣劑組基本相同。 10)但要提醒的是,在服用添加維生素D的鈣品時,必須防止積蓄中毒。由于兒童個體差異,也不是所有小兒同時既缺鈣又缺維生素D,部分人長期服用維生素D反而會抑制體內自身維生素D的形成,或是引發維生素D大量攝入而積蓄中毒現象,中毒癥狀為高鈣血癥引起的肝腎功能損傷和軟組織鈣化,表現為食欲減退、反應遲鈍、心律不齊、呼吸困難、惡心嘔吐、煩渴多尿、便秘等。 11)一些疾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補鈣。研究發現,心臟病患者補鈣不當,會因鈣沉積而引發人身意外。此外,正在服用甲狀腺激素、皮質類固醇等激素類藥物的患者,補鈣時要先向醫生咨詢,因為鈣劑與這類藥物可能會相互影響,造成對人體的不利影響。 12)順便說說,老年人缺鈣是引起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原因,也應從改善飲食結構和服用鈣品兩方面加強鈣的攝入量。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單純補鈣并不能全面防治骨質疏松癥,內分泌失調、維生素D活力下降、運動量減少、鹽攝入量過高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老年人患骨質疏松癥。 何醫生和徐醫生 。

熱心網友

據我了解,鋅是很容易補的,而且補鋅最好的方法就是葷食,因為魚、肉類的食物里都有較高的鋅。我的寶寶八個多月了,就沒有額外的補鋅。 順便說一句,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安全,是藥三分毒哇! 祝小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