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我國在商代(約公元前1600—約公元前1046年)已經知道用鐵,河北藁城、北京平谷出土過兩件商代的鐵刃銅鉞。河南浚縣也曾出土過年代相當于商末周初的鐵刃銅鉞合作鐵援銅戈。但這幾件兵器所用的鐵不是人工用礦石煉成的,而是利用天然的隕鐵鍛造而成。 我國什么時候才有人工冶煉的鐵呢?根據近年來考古發掘,從目前的認識來說,我國開始用礦石冶鐵的時間當不晚于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中期。因為春秋晚期的鐵器已經發現過好些件,其中有江蘇六合程橋兩做出東周墓出土的用塊煉鐵制成的鐵條和白口鑄鐵丸,湖南長沙一座春秋晚期墓中出土的白口鑄鐵鼎。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長沙這座墓葬中還出土了一把用中碳鋼制成的劍!從塊煉鐵到鑄鐵和鋼,其間是應該有一個發展過程的,但他們卻幾乎并列在我國冶鐵史最前面的篇章上,這在世界各地都找不到第二個哪怕是多少接近的例子。這是我國古代冶鐵工匠的勛業,是世界冶鐵史上的奇跡。在古代世界上我國還有一個特殊的制鋼方法:鑄鐵脫碳鋼。它是將鑄鐵件退火脫碳,使之成為鋼件。根據用途的不同,在退火時適當掌握,可以得到含碳量不同的高碳鋼以至地毯鋼,這是變鐵為鋼的一種簡便的方法。北京豐臺大葆臺西漢燕王墓(公元80年)出土的書刀和簪,是運用這種工藝最早的實例。印度梵文中的鋼,有一詞作“Cinaja”(秦地生,“秦地”指中國),就反映出中國鋼鐵對印度的影響。公元一世紀時,羅馬博物學家普林尼在其名著《自然史》中說:“雖然鐵的種類很多,但沒有一種能和中國來的鋼相比美。”證以史實,其說法并非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