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F1賽車底盤僅重35公斤(80磅)左右,是現代工程的杰作。它是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負載元件直接裝配在上面,所以要求賽車底盤有足夠的強度,可以承受各個方向的沖擊力,同時不發生各種變形。在底盤前部,前懸架和轉向系統傳遞賽道表面狀況以及側向反力和制動力。前風翼也通過翼板上的車鼻傳遞大量的氣動載荷。底盤的后部是發動機支座,由于是賽車底盤前半部   和后半部(發動機,變速箱,后懸架和后風翼)的連接點,所以要承受巨大的彎矩和扭矩。賽車底盤的側面,也必須十分堅固,因為那是邊艙的連接點,會有強大的氣流通過。負荷甚至傳遞到底盤的底部,底部的底板是空氣動力學裝置,能配合產生強大的下壓力。車手受到的制動慣性力以及轉向離心力也會通過座位和安全帶傳到底盤的底部。   F1底盤基本上都采用碳纖維材料,相對于它的重量,其強度是很高的。底盤要有足夠的防止變形的能力,這對賽車的總體性能很關鍵,因此扭轉剛度和彎曲剛度是非常重要的。另一個基本的設計要求就是要有足夠的抗碰撞能力,否則的話,在重大的事故中賽車就不能保護車手。一方面要有足夠的剛度,另一方面又要有足夠的抗碰撞能力,這是一對矛盾的事物——因為越堅硬,所需碳素材料越多,碳素材料越多,結構就越脆。所以,規定一些材料是不允許使用的,這些材料沒有足夠的彈性,不適合F1運動環境,這就是所謂的“高模量”碳纖維。   通過流線型設計將沖擊載荷分散,避免尖角形狀產生的應力集中,底盤設計者能夠解決硬度和彈性之間的部分矛盾。底盤設計中運用了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給定底盤復雜的結構及作用在上面的力,運用有限元分析計算出一個堅固、輕重量的底盤結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限元分析是一種計算方法,在設計階段可以準確度的進行設計初級階段的預測和關鍵部位的分析。盡管底盤的結構特點比較復雜,通過計算機將其簡化成一定數量的單元,就可以分析其特性以及在大量載荷下所發生的變化,并且計算最有效的制造途徑。   FEA(有限元分析)軟件能夠用彩色的符號顯示結構載荷分布情況,顯示哪些地方應力集中,哪些地方是可能發生脆弱斷裂的點,設計者可以根據這些修正他的設計方案,做動態和靜態仿真。通過這些方式夸張顯示底盤的細微變形,便于設計人員找到發生變形的部位。沒有FEA,底盤的結構就會可能有更多的不完善之處,底盤會比實際需要的更重,使賽車缺乏競爭力。像碳纖維材料一樣,FEA最早運用于航天工業,然后被F1設計者所采用。運用于F1中最著名的FEA軟件是PTC公司的Pro/MECHANICA,法拉利車隊就用此軟件。   F1賽車底盤為“三明治”結構:中間是蜂窩狀鋁板,兩外層為碳纖維。兩外層由許多層碳纖維組成,被緊緊地壓在一起(經過高溫高壓處理將柔韌的結構變很堅硬)。碳纖維在成型之前注入了環氧樹脂,并確保樹脂均勻分布,保證固化后成份的一致性和材料性能。這三層結構以極高的密度緊緊地貼在一起而形成了一個整體。   直到現在,F1底盤分塊制造,然后再粘接在一起。但在這個過程中,強度,剛度和重量都已進行了優化,所以實際上可視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對駕駛艙的兩個部位進行了加固—一個是車手的后靠背,一個是車手膝蓋的周圍。   相對賽車的其他部件,底盤的制造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因此必須首先設計底盤。在底盤制造之前,必須先生產一個與之大小相同的模型,再根據它制造模具,在模具中粘貼碳素纖維,最終制成底盤。這是一個從CAD到CAM的過程,同樣采用了計算機輔助制造技術,從CAD設計系統出來的數據,轉換成CNC代碼進行模型加工。這種底盤模型一般是由厚板加工而成的,將這些板鉚接在一起,即制成底盤模型。 。

熱心網友

底盤是基礎,你這個問題純粹在刷分吧。

熱心網友

底板就好像是樓房的地基 沒有地基哪里來的樓房?

熱心網友

所有的零件都裝在上面,就象電腦里面主板的作用!

熱心網友

應該可以固定車身吧

熱心網友

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