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1歲了,我想把奶斷掉,聽說用苦膽涂在奶頭上,可以斷掉,可我試了一下,孩子不怕苦,照吃不誤,我犯愁了,怎樣才能給孩子把奶斷掉?
熱心網友
隨著月齡的增長母乳已不能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需要,孩子周歲的時候,母乳的營養成分就更差了。另外,孩子吃母乳過久,還可以造成小兒因戀母乳而不愿吃其他食物,這勢必會造成營養不良,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 從生理學的角度講,小兒到了10個月就應該開始斷奶,最遲不要超過1歲。孩子六七個月時已經長出了牙,胃腸道內的消化酶也逐漸增多,消化能力越來越強,食量隨之也增加了,因此對食物和營養也有了新的要求。 開始斷奶的頭幾天可先給孩子少喂一次母乳,由奶粉代替,成功后再少喂一次,并逐漸添加稀飯、面湯等食物。添加的食物可以由一種到幾種、由少到多、由簡到繁地逐漸增加,最后達到完全以食物和奶粉取代母乳。 時間要看具體情況。適應期的長短因人而異,有的孩子幾天就把母乳斷了,有的需要2至3個月的時間。這主要與孩子對母乳依賴的程度有關系。比如說,一個奶水不太充足的母親,她的孩子從一出生就是混合喂養的(一半母乳,一半奶粉),這樣的孩子斷起母乳就比較容易。而媽媽的奶水很多,這樣的孩子從小不需要別的食物,斷起母乳就困難一些。這一方面是孩子主觀上對母乳的依賴,另一方面是客觀上的因素,就是小兒的胃腸消化功能是逐漸適應新食物的,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應該選擇早春和晚秋時節。因為這兩個季節氣候宜人,瓜果蔬菜豐富,可以較大范圍的為嬰兒選擇適當的食物供烹飪所用。另外,不冷不熱的季節也是少生病的時候,這個時候斷奶也比較科學。 不要在乳頭上抹辣椒水、黃連等那樣做會使孩子的精神受到刺激,產生恐懼心理,還會對新的食物也產生戒備心理,從而有礙于孩子的身心發育。 。
熱心網友
斷奶對嬰兒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是嬰兒生活中的一大轉折。斷奶不僅僅是食物品種、喂養方式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斷奶對寶寶的心理發育有重要影響。這就是為什么心理學家將此過程稱為第二次母嬰分離。嬰兒在吸吮乳汁的同時不斷地與母親進行感情交流,獲得母愛,這對嬰兒身心發育具有重要影響。如果斷奶方法不得當,不但嬰兒心理上難以適應,還會給嬰兒的身體健康帶來負面的影響。在奶頭上涂辣椒、墨汁、紅藥水、紫藥水或黃蓮水的斷奶方法,是不可取的,會給嬰兒心理上帶來極大傷害。嬰兒也會因此而哭鬧、恐懼、不安、或以吸吮手帕、被頭及母親的衣物來獲得安慰,甚至形成日后難以糾正的兒童異常行為。 首先,在心理上,父母要把斷奶看成是自然過程。當嬰兒對母乳以外的食物味道感興趣的時候,應該用適當的語言誘導和強化,使嬰兒受到鼓勵和表揚,感到愉快,使嬰兒在心理上把斷奶當作一個自然過程。同時,家里的其他親人應有意識的多與嬰兒接觸,如:帶寶寶去公園,接觸大自然,開闊眼界,跟寶寶一起做游戲,使寶寶感到身邊的人都愛他,都跟他玩,使他高興,有安全感、信任感。 其次,斷奶應該在嬰兒1-2歲間完成。先從減少白天喂母乳次數開始,逐漸過度到夜間,可用牛乳或配方奶逐漸取代母乳,最遲2歲應徹底斷母乳。但仍需每天給1-2次牛奶。這期間,嬰兒從蹣跚學步到自由行走、玩耍,嬰兒的活動范圍逐漸擴大,興趣逐漸增加,與母親的接觸時間逐漸減少。有利于斷奶。 再次,斷奶時,不要讓嬰兒看到或觸摸母親的乳頭。當寶寶看到其他寶寶吃母奶時,要告訴寶寶“你長大了,小寶寶吃媽媽奶,你不吃了”。母親在斷奶期間不應回避,應多和寶寶在一起玩他感興趣的游戲,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寶寶哭鬧時,父母及家里的親人一定要幫助安撫寶寶,給寶寶更多的關愛,千萬不能急噪,更不能訓斥寶寶。在斷奶期間,不應母嬰分離,這樣會給寶寶帶來心理上的痛苦。另外,一旦斷了奶,就不要讓嬰兒再吃母乳。 。
熱心網友
不能這樣看問題,寶寶吃母奶,最主要是在乎這種倚在懷抱里的感覺,不是奶的味道。任何一種長期依賴的行為會養成不好的習慣!
熱心網友
是可以斷奶的了,我的兒子就一歲斷的.很簡單啊.你出去玩個兩三天,不給寶寶吃,也不讓他看到你就好.我兒子就是這樣的斷的.不過有的寶寶可能哭的厲害,你也不能心軟.還好,我兒子那時還沒有怎么的哭的.
熱心網友
這么小就讓孩子斷奶太殘忍了吧,早斷奶對孩子的發育不好,不要因為自己的美毀了孩子,還是在等一段時間把,再用奶瓶代替就差不多可以了。孩子要緊呀 !
熱心網友
你的孩子還有點小,才1歲,等到1歲半再斷吧。如果實在想現在,那你就對孩子撒個謊,說你的奶頭破了,然后你就用膠布粘住奶頭,然后再狠下心來聽他哭鬧幾個晚上,注意絕對不可以中途撕開,否則就前功盡棄了。注意:一定要狠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