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八十年代人的衣著與色彩都是什么樣子的?電影《廬山戀》拍攝于哪一年?請盡量回答的仔細一點!

熱心網友

處于改革開放初期,所以差異比較大,中老年基本是工作服,灰或深藍的滌卡料子,冬天是軍大衣,比較講究的會穿中山裝。比較時尚的男青年會穿瘦腿的褲子(牛仔褲還并不流行),夾克衫或蝙蝠衫,蛤蟆鏡也是一種時髦的標志;女性通常是連衣裙或蝙蝠衫,帶有很大的墊肩。

熱心網友

藍色和黑色

熱心網友

一樓夠仔細的了

熱心網友

偶沒有印象。

熱心網友

23年前,我們在《廬山戀》里認識了張瑜和郭凱敏,也就從那一刻起,我們便開始在心里祝福他們,心里或多或少地希望他們能像日本的山口百惠、三浦友和那樣,走下銀幕結為伉儷。23年過去了,他們到底生活得怎么樣呢?近日,他們接受記者采訪。談了他們的過去和現在。關于《廬山戀》 張瑜:電影讓我們一夜成名 記者(以下簡稱“記”):當時《廬山戀》特別火,火到什么程度,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嗎? 郭凱敏(以下簡稱“郭”):電影放映以后,一夜之間我們兩個人的名字被人們議論得多了。那個時候看這部片子,是排隊買票的,看完以后觀眾談愛情談得多,把我們兩個當做愛情的代表人物。 張瑜(以下簡稱“張”):以現在的說法,當時這部片子可以被稱作是偶像劇,所以引起了很多年輕觀眾的喜愛。我覺得《廬山戀》的成功有很多方面,天時、地利、人和的造成了它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廬山戀》在電影史上應該占有它特殊的地位。那部戲一出來以后,我和小郭也算是一夜成名了,出去以后圍觀的人很多。總而言之,《廬山戀》給我們兩個人帶來了很多很多。 記:這部影片當時還引發了一些爭議,說這部影片到底是電影還是時裝展示,到底是風光片還是故事片,你記不記得你在影片當中到底換了多少套衣服? 張:我也不是太記得,大概有40多套吧。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對男女在戀愛,男生對女生說,我們來打個賭,張瑜在這部戲里到底換了多少套衣服,為了這個事他們看了好多遍電影,總是記不住。后來那個男生進場以后,就準備了一張紙條,我換一套衣服就撕一張紙條,后來他知道,我換了大概是43套衣服。關于兩人的感情 郭凱敏:我和張瑜的關系很純記:《廬山戀》是你們第一次演愛情戲,一對金童玉女走到一起,當時有沒有想法?郭:想法肯定有,還很多,但是就不讓你想,因為我們那個時候還是學生輩演員。我們當時想的是如何把這個角色塑造好。當然了,我跟張瑜私交特別好,是一種男女之間為了演這個戲,相互之間的一種尊重,相互之間的一種幫助。 張:導演當時知道我們兩個人都是單身還沒有談過戀愛,所以我能感覺他是故意在制造一些氣氛和環境讓我們兩個人獨處。而且小郭確實對我挺好的,他經常給我打飯,我們經常在一起探討劇本。 記:有沒有兩個人關在房間,對某一段比較火爆的愛情戲,說咱們先預演一下。 張:沒有,絕對沒有。郭:那個火爆的愛情戲無非就是接吻,導演一開始并沒有說。跟張瑜合作挺有意思,在生活中她年齡比我大一點,實際上我幫助她比較多,因為我覺得她是個大小姐,女同志,作為男子漢要幫助她,我們在排戲中建立這種感情以后,戲里頭出現的眼神都特別準,不閃。 張:我覺得其實在《廬山戀》的表演過程當中,我們兩個保持了一種基本的東西,也就是作為一個演員所不可缺的東西,最真的、最純的那一面,我們在拍戲的過程中,沒有任何的雜念摻雜在角色之中,所以表演比較自然,造作的痕跡比較少。關于自己 張瑜:我失去了演戲的黃金期記:《廬山戀》這部電影,你有英語對白,后來你這點英語用到美國去了。張:我是1985年出去的,我覺得我自己的生活閱歷太簡單了。我非常想吸收一些知識,希望開拓自己的視野,增長一些生活的閱歷。 記:那么到了美國以后,你看到的現實和在美國你所經歷的一切相似嗎? 張:并不是太一致。在我們成為明星之前,或者說沒有成為明星之前,有家庭的父母呵護著,做了明星以后,那就成了掌上明珠了,很多人從各個方面給我們很多愛與關懷,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那樣的生活環境比較優越,所以并沒有體會到生活有多么地艱難和不容易。 記:如果當年你不去美國,一直在上影廠當演員,那么你的未來會是什么樣的? 張:我覺得我還是會遵守我自己的座右銘———好好地做人,好好地演戲。我可能會不甘于那時候的現狀,也許我會嘗試一下做導演。 記:你在美國這些年你覺得收獲最大的是什么? 張:我了解到了整個電影制作的過程。讓我學習到當導演、當攝影、當美工等等各方面的經驗,這對于我現在做制作人很有幫助,它讓我可以很自由地駕馭一個攝制組。 記:那你失去的是什么? 張:失去了我演戲的黃金時代。 記:除此之外呢?張:失去了我的家庭,我美好的婚姻。關于自己 郭凱敏:去海南發展大受打擊 記:你這一段時間跟前一段判若兩人,是什么讓你變得如此陽光?郭:是心態上的調整。去了海南之后,經歷了一些風風雨雨。這幾年從做導演、做制片到現在以演戲為主,走了一條自己愿意走的路,所以在心態上有一個很大的變化。 記:經歷了這么一圈,從原點出發又回到原點,你的感覺是什么? 郭:我談不上大徹大悟,我現在的感覺就是,做什么并不重要,做一個普通老百姓最重要。擁有什么也并不重要,擁有一個非常健康的身體和心理最重要。 記:當時你選擇你所走的路,一定是有原因的,我聽說你是去海南電視臺當副臺長才去的。 郭:沒有沒有。當時我想去海南發展,建個電影制片廠。我們能不能建立一個類似好萊塢的亞洲電影廠,我覺得在中國可以,我帶著這個夢就去了。到了海口的第一感覺是到了國外,感覺特別好。緊接著第二天我就去海南電視臺,我把檔案拿去,人家卻給了我一個悶棍,說沒有編制,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待業。 記:要等多長時間?郭:問號,因為特區嘛,特區的事特辦,沒有編制,不一定你來就有編制啊,我覺得這個打擊比較大,這一個打擊就是兩年。 記:但你愛上了海南島,要不然的話你不會在那兒待著。 郭:剛開始那半年我確實猶豫了,我想干脆回上影廠去吧,但是半年以后我愛上它了。 記:愛上海南歸愛上海南,但總得生存啊。 郭:所以開始想招了,天天沒編制我就成了一個廢人了。那個時候憋火啊,你說一個男人面對著這么一個熱愛的土地沒工作,沒法施展,多壓抑啊。我后來直接找宣傳部長,找省委書記。第二天編制就批下來了,進入海南電視臺了。 記:到海南電視臺干什么?郭:我以為我去干導演,因為那時候我已經做導演了,我都想好了錄什么題材,誰知讓我往主持人的方向靠,這個對我來說有點像喜劇,我千里迢迢從上影廠的演員劇團跑到了海南待業了兩年,到了海南電視臺給我安排了一個主持人。 我主持了一臺春節晚會,海南的春節晚會,主持得還挺好。但是當時我想這么下去慘了,當主持人了,遠大理想跑哪兒去了,看來在海南成立電影廠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在海南電視臺待了一年多一點,即將分房子的時候,我離開了海南電視臺。 恭子鏈接 電影《廬山戀》 《廬山戀》是我國新時期以來較早拍攝出的一部具有濃郁抒情風格的風光故事片。這樣一部以表現男女青年真摯戀情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影片,它的投拍在當年是比較大膽的,更何況女主角周筠尚屬前國民黨將領的女兒,且又僑居美國。顯然,編導在選材及立意上的創新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歸根結底也是當時整個中國思想解放的大背景而使然。 影片在整體風格上,呈現出以景生情、以景抒情、借景寫情的敘述筆法。全片緊緊扣住“廬山”這個特定的景觀環境,以山水風光之壯觀秀麗,嘆賞歌頌祖國山河之壯美妖嬈,繼而抒發和展示人物的愛美之心、愛戀之情、愛國之魂。 影片不光強調入景、寫景,更強調出情寫情,因而影片對人物的心理活動、內心情懷的細致入微的刻畫成為該片的又一大特色。而且影片刻寫人物心理充分調動了電影鏡頭語言的特殊表現力,給人以很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廬山戀》是一部拍得相當精美的影片,影片的畫面清麗、壯觀,敘述節奏明快、舒展,演員的表演質樸、純真,尤其是影片充分展示了廬山自然名勝風光之美,其中所呈現出的那些大雪裝點后的廬山景致更顯得多姿多嬌,美如仙境。 該片于1981年獲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張瑜),第四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演員獎(張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