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在蔡琰的《悲憤詩》里,“所略有萬計,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語。失意幾微間,輒言‘斃降虜,要當以亭刃,我曹不活汝!’”這里的“我曹不活汝”怎么解釋呢?第二。建安七子王粲在他的《登樓賦》里“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這里的“曾何足以少留”怎么理解,“少”是否是通假字,通哪個字?

熱心網友

我曹:猶我輩,兵士自稱。“‘斃降虜,要當以亭刃,我曹不活汝!’”是說兵土對被虜者不滿意,就說:“殺了你這死囚,讓你吃刀子,我們不養活你了。”曾何足以少留:竟不能讓我暫居一段. 曾:竟.有加重語氣的作用。“少”就是稍微的意思.與《觸龍說趙太后》中:“太后之色少解。”的“少”同意。

熱心網友

少,常做略微講,據上文雖好而非吾土,這句應為何必停留。曾是加重語氣。

熱心網友

詳細一些:“曾何足以少留”翻譯為“竟怎么值得稍稍停留”。其中的“少”就是稍微的意思,此用法又如《觸龍說趙太后》中:“太后之色少解。”

熱心網友

“少”不是通假字,古代就是這樣用的。

熱心網友

我曹不活汝: 曹,輩也。活,使動句式。 用我兒子的話說就是“我們不讓你活” “少”同“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