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看了一遍<<水滸>>中魯智深的故事,有幾個佛教名詞不懂,請哪位朋友給我解釋解釋.檀越 禪和子 維那 知客僧 職事僧請告訴我它們的意思和出處.
熱心網友
一、檀越:翻譯成漢語為施主。梵語“檀”,漢語是“施”的意思。“越”是施的功德巳越貧窮之海的意思。原來是梵語“陀那缽底”翻譯過來的。“陀那”是“施”“缽底”是“主”,而翻成檀越也不是正規的譯法,翻譯者是把“陀那缽底”中的“那”字略去,只翻了“陀”字,音譯成“檀”字,再加一“越”字,意取從施舍做功德,可以越渡過貧苦之海。檀越也常譯成檀那。二、禪和子:也可簡稱“禪和”。俗稱參禪的人。也指禪僧,和尚。“和”有親和的意思。三、維那:梵語“羯磨陀那”是寺中三綱之一。(三綱:上座、維那、典座)是寺中管事務的人。“陀那”是“授”的意思,“羯磨”是“事”的意思,即是在寺中按排事務的人。“維”是漢語“綱維”的意思,“那”是梵語,略去了“羯磨陀”三字,寺里的僧人好比是網,要有一個有德望的人來管理,維那好比是綱了。維那還是領導眾僧念頌修持的負責人。四、知客僧:專司接待客人的僧人。五、職事僧:執管日常具體事務的僧人。以上請參見《佛學大詞典》。
熱心網友
知客僧:專司接待客人的僧人。職事僧:執管日常具體事務的僧人不知道了
熱心網友
真的回答的不錯了.
熱心網友
為何不賞點專家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