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厄爾尼諾”(EI Nino)在氣象學中使用起源于秘魯和厄瓜多爾。在秘魯和厄瓜多爾海岸,每年從圣誕節起至第二年3月份,都會發生季節性的沿岸海水水溫升高的現象,3月份以后,暖流消失,水溫逐漸變冷。當地稱這種現象為“厄爾尼諾”,西班牙語的意思為“圣嬰”,即圣誕節時誕生的男孩。這種現象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但是從19世紀初才開始有記載。現在所說的“厄爾尼諾現象”是指數年發生一次的海水增溫現象向西擴展,整個赤道東太平洋海面溫度增高的現象。   在20世紀60年代,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厄爾尼諾”是區域性問題,它主要影響太平洋東部的南美沿海地區和太平洋中部的澳大利亞沿海地區。然而20世紀80年代以后,通過氣象衛星的觀測發現,“厄爾尼諾”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現。由于海水表面溫度平均每升高1度,就會使海水上空的大氣溫度升高6度,造成大氣環流異常,嚴重地影響世界各地的氣候。所以每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會發生諸如冷夏、暖冬、干旱、暴雨等異常氣候。  1982—1983年,東太平洋赤道海域的海表面溫度持續高于正常溫度,引起了全球氣候異常。全球一部分地區發生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不遇的嚴重旱災,而另一部分地區卻遭受了多年未遇的暴雨和洪水。臺風、冰雹、雪災、凍害、龍卷風等災害也在全球各地頻頻發生,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200億美元。這是本世紀最嚴重的“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一般每隔2-7年出現一次。但是,20世紀90年代后,這種現象卻出現得越來越頻繁了。不僅如此,隨周期縮短而來的,是“厄爾尼諾現象”滯留時間的延長。這一現象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雖然對“厄爾尼諾現象”的探索還在進行中,但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厄爾尼諾現象”的頻頻發生與地球溫暖化有關,其變化的跡象表明,“厄爾尼諾現象”并不僅僅是天災。

熱心網友

使海水溫度升高的現象使魚與海生植物死亡與海火山有關。

熱心網友

“厄爾尼諾現象”是指數年發生一次的海水增溫現象向西擴展,整個赤道東太平洋海面溫度增高的現象。

熱心網友

“厄爾尼諾”(EI Nino)在氣象學中使用起源于秘魯和厄瓜多爾。在秘魯和厄瓜多爾海岸,每年從圣誕節起至第二年3月份,都會發生季節性的沿岸海水水溫升高的現象,3月份以后,暖流消失,水溫逐漸變冷。當地稱這種現象為“厄爾尼諾”,西班牙語的意思為“圣嬰”,即圣誕節時誕生的男孩。這種現象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但是從19世紀初才開始有記載。現在所說的“厄爾尼諾現象”是指數年發生一次的海水增溫現象向西擴展,整個赤道東太平洋海面溫度增高的現象。

熱心網友

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是一種發生在海洋中的現象,其顯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現異常的增溫現象。由于熱帶海洋地區接收太陽輻射多,因此,海水溫度相應較高。在熱帶太平洋海域,由于受赤道偏東信風牽引,赤道洋流從東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高溫暖水不斷在西太平洋堆積,成為全球海水溫度最高的海域,其海水表面溫度達29℃以上,相反,在赤道東太平洋海水溫度卻較低,一般為23~24℃,由于海溫場這種西高東低的分布特征,使熱帶西太平洋呈現氣流上升,氣壓偏低,熱帶東太平洋呈現氣流下沉,氣壓較高。  正常情況下,西太平洋上升運動強,降水豐沛,在赤道中、東太平洋,大氣為下沉運動,降水量極少。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由于赤道西太平洋海域的大量暖海水流向赤道東太平洋,致使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溫度下降,大氣上升運動減弱,降水也隨之減少,造成那里嚴重干旱。而在赤道中、東太平洋,由于海溫升高,上升運動加強,造成降水明顯增多,暴雨成災。  厄爾尼諾現象是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不穩定狀態下的結果。據統計,每次較強的厄爾尼諾現象都會導致全球性的氣候異常,由此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1997年是強厄爾尼諾年,其強大的影響力一直續待至1998年上半年,我國在98年遭遇的歷史旱見的特大洪水,厄爾尼諾便是最重要的影響因子之一。  由于厄爾尼諾現象給全球帶來巨大的災難,因此,這種現象已成為當今氣象和海洋界研究的重要課題。。

熱心網友

厄爾尼諾是熱帶大氣和海洋相互作用的產物,它原是指赤道海面的一種異常增溫,現在其定義為在全球范圍內,海氣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氣候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