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災害有哪些?

熱心網友

我國氣象災害的種類   ◆旱災 是我國一種主要的氣象災害。在一些地區雖有一定的水分條件,甚至降水豐富,能夠滿足大量人口與經濟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較長的時段(幾個月甚至幾年)降水異常偏少,以致于不足以維持該地區人們的生活與生產需要,造成經濟損失,甚至人員死亡的事件,這就是旱災。旱災分布很廣,不僅是多雨地區的嚴重自然災害,甚至在半干旱地區也是嚴重的自然災害。  旱災是我國占第一位的氣象災害,影響面最廣、最為嚴重。旱災在我國分布雖廣,但程度并不同。相對來說,我國華北地區、黃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災最為頻繁。旱災還可引起一些次生災害,如引起農林災害中的森林及草原火災和病蟲害;地質災害中的土壤沙化。  ◆雨澇 是我國主要氣象災害之一。我國古代典籍中通常將連續的大、暴雨記為“霖雨”、“淫雨”。“霖雨如注”、“淫雨不絕”即為連續的大暴雨。雨澇是氣象災害之一,它是長期降水或瞬時大量降水(如暴雨、大雨)而產生的大量積水造成山洪暴發、河流泛濫、內澇洪水,從而使莊稼歉收或絕收、交通及通訊受阻、海難、人畜疾病及傷亡,這種災害叫做雨澇。  我國是世界上出現暴雨較多的國家之一,降雨量集中且強度較大。特別是我國北方地區往往在幾天內降雨量就達到或超過常年平均降雨量。  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大部分地區為典型的季風氣候,因此雨澇的分布有明顯的地域性和時間性。雨澇主要影響我國的東部和南部,尤其是大興安嶺——太行山——武陵山以東地區。我國西部少雨,僅四川是雨澇多發區。我國雨澇時間分布特點是南部早,北部晚。  雨澇的次生災害有:農林災害中病蟲害;地質災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災害中的洪水、內澇、巨浪、風暴潮。  ◆熱帶氣旋 是我國主要氣象災害之一。它是一種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空的氣旋性渦旋。因發生的地域不同,名稱也不同。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國南海的叫“臺風”;發生在大西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東部的叫“颶風”;發生在印度洋、孟加拉灣的叫“熱帶風暴”;澳大利亞稱熱帶氣旋為“威力·威力”。根據中國氣象局的規定,我國把“臺風”改稱為“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盡管在各地的名稱不同,但造成的危害卻是相同的。它不僅以巨大的風速人類的生命財產,而且它的巨浪、暴雨和風暴潮也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因此它是一種破壞力極強的天氣系統。  全球每年的熱帶風暴(包括臺風和颶風等)大約有60多個,其中約76%發生在北半球。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受熱帶氣旋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平均每年約有7個熱帶氣旋在我國登陸,主要影響太行山——武夷山以東地區,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及海域。我國古代把臺風稱為“颶風”。它是我國沿海地區降水的主要來源,也是風災、澌潮災和水災的主要來源。因此,熱帶氣旋有利也有弊。利的一面是,一次熱帶氣旋過程可以帶來豐沛的降水,可以使局地的旱情得到緩解。害的一面是,熱帶氣旋有許多次生災害,如地質災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災害中的洪水、內澇、巨浪、風暴潮。◆寒潮與冷凍災害·  寒潮:是我國主要氣象災害之一。它是聚積在高緯度地區的強冷空氣,迅速南下,入侵我國,造成大范圍的劇烈降溫,并伴有大風、雨雪、冷凍等災害發生。這類天氣過程稱為寒潮或強冷空氣。寒潮是從9月至來年5月影響我國的主要氣象災害,而災害嚴重的季節是春、秋二季。·  冷凍災害:當氣溫異常降低時,往往造成人及動植物的傷亡和許多物體的變形、斷裂等而引發一些事故,并導致人畜傷亡及經濟損失,這種現象稱為冷凍害。  冷凍害也是我國主要氣象災害之一。它可分為冷害和凍害  ┄凍害:指近地面空氣溫度從0?C以上驟然降到0?C以下,或者在冬季或早春相當一段時間的平均最低溫度低于多年平均值,而造成動植物傷亡和經濟損失。  凍害包括積雪(雪災和白災)、凍雨(雨凇)、霜凍害、積冰、凍害等5種。  ┄冷害:指農作物在生育期間遭受低于其生長發育所需的環境溫度(但仍在0?C以上)的侵害,引起農作物生長期延遲,導致農業減產。冷害包括低溫害、倒春寒、寒露風等。  我國冷凍災害的特點:發生范圍廣、季節性和時段性強、地域性強。主要有南方春季低溫連陰雨,又稱“倒春寒”;東北地區夏季低溫冷害;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寒露前后低溫冷害,又稱“寒露風”。  冷凍害的次生災害有農林災害中的作物、林木疾病;水文災害中的水污染;地質災害中的沙漠化。◆風颮災害  風颮災害是我國主要氣象災害之一。它是指冰雹、雷雨、大風、龍卷風、雷暴等強對流性天氣造成的災害。這種災害易引起山洪暴發、交通通訊受阻、人畜傷亡、交通事故、災難和火災等問題。  風颮災害的特點是突然出現狂風暴雨或冰雹,來勢迅猛,危害時間短,影響范圍小(有的人也稱它為局地風暴),但破壞性很大。  風颮災害造成的災害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風災(包括雷雨大風和龍卷);二是雹災;三是暴雨洪澇。當形成災害時常常都有,但造成災害的主要原因不同,有時三并重,有時二種或一種災害為主。除了旱災、雨澇、熱帶氣旋、冷凍和風颮等主要災害外,我國還有一些危害僅次于上述災害的氣象災害。  暴雨是種重要的氣象災害。它不僅是產生洪水災害的原因,而且還是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原因。我國是一個暴雨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一般說,年雨量較大的南方的暴雨頻次遠高于北方,但是北方植被條件不如南方,雨水匯流速度很快,造成的災害也更為嚴重。我國的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風盛行期間。特別是冬、夏季風的鋒面的雨帶和臺風是直接引發暴雨的重要天氣系統。·高溫和干熱風  我國夏季比同緯度地 區氣溫明顯偏高,高溫也常常是一種嚴重的災害。如果把氣溫大于35?C作為炎熱日,那么我國東部各地都有可能出現炎熱日。其中東北平均每年不到1天,河北平原在10天以上,北緯26~30?之間一些地方大都在30天以上,許多地方超過40天。特別是在南方,盛夏高溫高濕往往同時出現,這就更加阻礙人體汗液揮發,因而更覺悶熱難當。近幾十年來,城市的熱島效應更增加了熱害的嚴重性。  高溫天氣容易讓人感覺不舒服,以至引發多種疾病,尤其是對露天作業和年老多病的人來說危害更大。容易造成中暑、機體失調,引發各種疾病甚至死亡。高溫對農作物生長發育所造成的危害稱為熱害,這種危害常常造成農作物減產。  干熱風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熱害,它是高溫低濕與一定風力組合而成的綜合性農業氣象災害。干熱風一般出現在春末夏初我國北方麥區小麥灌漿乳熟階段至臘熟前期,可以造成農作物減產或品質下降。·白災和黑災  白災與黑災是我國冬季北方牧區嚴重的自然災害。白災是降雪過多,掩埋了牧草,使牲畜無法放牧就食而引起的災害。黑災是降雪過少,干旱無水所產生的災害。  我國牧區白災主要發生在10月至次年4月份,尤以11月份和3~4月份發生頻次多,危害重。而它影響的牧區主要有內蒙古高原牧區、青藏高原牧區、新疆北部山區和祁連山牧區。  黑災主要發生在我國牧區的無水冬牧場。這種牧場因牧草生長季節無水飲用而無法利用。只有在冬季形成穩定積雪后才能利用。因此無積雪或少積雪的年份,因牲畜吃不上雪,在這里放牧會遇到災害,就形成了黑災。黑災發生的牧區以我國西部的牧區居多。·低能見度災害  霧是由于大氣中水汽凝結成的小水滴(直徑2~15微米)匯集在帖地面氣層中,使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00米在下的水汽現象。在大霧出現時,空氣中的相對濕度達到100%。因此,我國有霧的地區大都在東南部降水較多的濕潤與半濕潤地區,西北的干旱與半干旱區則很少見。  我國霧日最多的地方是四川峨眉山,而四川省重慶市是多霧的城市,每年平均有69個霧日,最多一年達148天,被稱為“霧都”。  由于我國主要霧區位于人口較多的濕潤與半濕潤地區,這里也是交通運輸最為頻繁的地區,這就使得霧成為因能見度下降而發生交通事故的最嚴重的氣象災害。  大沙暴是大風造成的惡劣天氣現象。大沙暴使大量的塵土卷入空中,能見度急劇下降,幾米外不辨人影。它是嚴重的自然災害,能卷走表土,破壞農田,吹走人畜,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  大沙暴屬于風沙的一種。風沙包括沙塵暴(能見度小于1公里,大氣混濁)、揚沙(能見度在1~10公里之間,大氣混濁)、浮塵(是塵土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日色晦暗,無災害的大氣現象)。大沙暴多以干旱地區為主。風沙吹走地表肥沃的表土,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大雪暴在我國除南嶺以南及云南大部分地區外,各地都可能出現。出現大雪暴時,滿天雪花,能見度下降到1公里以下,加上地上積雪一時無法融化,嚴重影響交通運輸。此時,不僅機場關閉,公路、鐵路運輸也可能中斷,城市內的交通運輸也要受到嚴重影響。牧區若發生大雪暴,往往造成與外界的聯系及供應中斷,人畜缺少食物,因饑寒導致疾病甚至死亡,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失。   近些年來,由于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及不正常地使用化學物品(如氟,各種農藥),從而又出現一些新的氣象災害,如酸雨、大氣污染;加重了一些已有的氣象災害,如溫室效應、城市熱島、El Nino和La Nina、高溫熱浪、紫外線輻射等。。

熱心網友

多啦!!旱災、水災、暴風、臺風、龍卷風、雪、雨、霜、雷、呃爾尼諾(好像這么寫的)……

熱心網友

臺風.暴雨洪澇.干旱.寒潮.......

熱心網友

以上答得都不錯。

熱心網友

大風、雷擊、漬澇、積雪、冰凍、干旱、水災、熱浪、寒流、暴風雨、龍卷風、濃霧、閃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