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人有糖尿病,有什么有效的辦法治,而且效果比較好?謝謝!

熱心網友

好象沒有

熱心網友

辦法是很多,但是都是常期用藥或胰島素,如果你的家人年齡偏大的話,最好用胰島素比較好.

熱心網友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出現一種藥物可以根治糖尿病。如果有誰發明了這種藥物,相信可以獲得諾貝爾獎。資料介紹,糖尿病患者需要終生服藥。不過使用有些好的保健品如:松花粉可以有效的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質量。不妨試試。松花粉對糖尿病康復的作用糖尿病是一種因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導致的體內糖代謝紊亂,使血糖升高的慢性進行性內分泌代謝病。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表明,糖尿病與癌癥、冠心病一樣都屬于生活方式疾病...

熱心網友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出現一種藥物可以根治糖尿病。如果有誰發明了這種藥物,相信可以獲得諾貝爾獎。資料介紹,糖尿病患者需要終生服藥。不過使用有些好的保健品如:松花粉可以有效的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質量。不妨試試。松花粉對糖尿病康復的作用糖尿病是一種因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導致的體內糖代謝紊亂,使血糖升高的慢性進行性內分泌代謝病。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表明,糖尿病與癌癥、冠心病一樣都屬于生活方式疾病,因此對糖尿病的治療主要是飲食療法,輔以運動療法和藥物療法。臨床實踐證明,花粉不僅是一種最佳營養食品,對糖尿病也有良好的療效,中外不少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中都含有花粉。依據現代醫學的研究,花粉對糖尿病的作用機理主要是:花粉中維生素B6對胰腺β細胞有保護作用。現代研究表明,胰島素不足的原因主要是β細胞機能發生障礙,或β細胞被破壞所致。而β細胞的破壞又是營養不平衡所引起的,特別是在肉類等蛋白質豐富的食品中,含有色氨酸,但人體對它的吸收利用是有限的,多余的要靠維生素B6來控制并使其轉化為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如果維生素B6不足,多余的色氨酸在人體內就會自行轉化為黃尿酸。黃尿酸在體內積累到一定數量,就對胰島素內的β細胞起破壞作用,使其喪失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引起糖尿病的發生,而多食花粉,可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B6,來控制因食用肉魚等所攝取的多余色氨酸,防止這些色氨酸轉化為黃尿酸,使胰島素中β細胞不在受到破壞,并能逐步恢復β細胞正常分泌胰島素的功能,糖尿病也就逐漸痊愈。臨床對糖尿病患者的測定,發現均缺鋅、鈣、鎂,花粉中除含有鈣、磷、鉀、鈉、鎂外,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如鐵、銅、鋅、錳、鉬、硒等。花粉中豐富的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對糖尿病患者也有良好的作用。臨床研究發現,鉻、鋅、錳、鐵、及常量元素鎂、鈣、磷、與糖尿病有特殊親和。補鉻可激活胰島素、改善糖耐量,鈣能影響胰島素的分泌與釋放,若磷低會使胰島素在細胞膜上的結合異常,鋅可維持胰島素的結構與功能,鎂則參與胰腺β細胞的功能調節,可改善代謝。花粉中纖維素含量很高,纖維高的食物用于糖尿病患者是近年的研究進步,而松花粉所含各種纖維素中僅木質素就高達25.9%。糖尿病患者服用后會有飽腹感,對糾正“三多一少”癥狀有很大幫助。當前對糖尿病患者生命最大的威脅是心血管病并發癥,以及腎臟疾病、神經障礙、白內障、皮膚病等并發癥。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易出現多種并發癥,是因為糖尿病患者體內缺少胰島素,使糖的代謝無法正常進行,人體也就無法得到所需的熱能。在這種情況下,人體就只有將體內貯存的脂肪和蛋白質轉化為能量,供給人體所需。但脂肪和蛋白質轉化為能量必須在鉀的幫助下才能順利進行,因而鉀被大量消耗,由于人體中鉀的含量是有限的,結果導致人體大量缺鉀而引起多種并發癥,如引起腎小球破裂,造成腎臟疾病;腎過濾不良,引起高血壓和心臟負擔加重,人體得不到足夠的熱能來維持體溫,在不知不覺中體溫下降,造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松花粉福含鉀,每100克含鉀128.3毫克,食用松花粉可以獲得足夠的鉀,因而可以防止糖尿病患者多種并發癥的發生,對糖尿病患者的康復十分有利。目前的研究成果,已證實服用松花粉對糖尿病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飲食療法。但應該注意的是,開始食用松花粉時,原有的藥物治療不要停止,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隨花粉食用時間的增加而逐步減少為宜。

熱心網友

不知是一型還是二型,得了多長時間了,此病不怕,就怕控制不好得并發癥。我媽得的是二型的,平時只吃藥但是副作用太大了,現在我得知一種新療法可徹底治愈。就是電療加吃藥(純中藥)。十一放假期間我去拿的藥并學習了這種電療的操作。二型的需要1年時間可治愈,費用也就在5000左右。一型的可能要時間長些,特別是依賴胰島素的。如果有意交流可來電0371-65971129。

熱心網友

貴陽市華烽醫院主治醫師張少武:(叩叩445105990) 糖尿病患者應該在醫生指導下,堅持服用正規降糖藥物治療。歡迎在線咨詢。2型糖尿病治療新策略胰島素盡早用山東省濟南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 王建華胰島素已在臨床上應用80多年,不知挽救了多少糖尿病人的生命。遺憾的是,多年來對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沿襲的還是“先從飲食控制開始,繼而是單一或聯合應用口服降糖藥,不得已最...

熱心網友

貴陽市華烽醫院主治醫師張少武:(叩叩445105990) 糖尿病患者應該在醫生指導下,堅持服用正規降糖藥物治療。歡迎在線咨詢。2型糖尿病治療新策略胰島素盡早用山東省濟南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 王建華胰島素已在臨床上應用80多年,不知挽救了多少糖尿病人的生命。遺憾的是,多年來對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沿襲的還是“先從飲食控制開始,繼而是單一或聯合應用口服降糖藥,不得已最后才使用胰島素”這樣一種治療模式。許多糖尿病人更是對胰島素心存偏見與誤解,寧可血糖長期控制不好,也不愿意使用胰島素,白白錯過了最佳時機,致使原本可以避免的并發癥出現。近年人們逐漸認識到:2型糖尿病人應當早期應用胰島素,只要用之得當,不僅安全,而且益處多多。以往那種把胰島素視為口服降糖藥完全失效的最終手段或者是病情嚴重惡化后的無奈之舉是消極的、不可取的。  目前一般認為: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胰島素抵抗(IR)和胰島β細胞的功能缺陷。對此也有不同觀點,最有名的論據是對美國Pima印第安人的調查,結果發現,糖尿病人與健康對照人群的胰島素敏感性并沒有明顯差別,區別在于前者胰島分泌功能明顯降低,并由此提出“胰島β細胞功能衰退是導致2型糖尿病發生的主導因素”的觀點。UKPDS研究顯示,在2型糖尿病初診時,病人β細胞的功能約為正常人的50%,隨著病程的延長,β細胞功能將以每年4.5%的速度進行性下降。我們必須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早在2型糖尿病前期就已經有胰島β細胞功能減低,沒有胰島功能的失代償,糖尿病就不會發生。正是這種認識導致了國內外對糖尿病治療觀念的重大轉變,即從單純降糖到注重胰島功能的保護,而胰島素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恢復第一時相胰島素分泌 1997年,以色列專家Ilkova等對14例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兩周,然后停藥,其中有9例病人隨后僅通過飲食控制就可使血糖保持正常平均達3年以上。這說明在糖尿病早期,胰島β細胞功能損害是可逆的,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可以明顯改善病人胰島分泌功能。我國學者得出的結論基本相同,而且還證實,早期強化治療能夠恢復第一時相的胰島素分泌,這意味自然病程向后倒退到幾年前的“糖調節異常”階段,其臨床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許多對磺脲類藥物繼發性失效者可以重新恢復對藥物的敏感性。  改善胰島素抵抗 長期高血糖可以通過下調葡萄糖轉運系統而加重胰島素抵抗(IR)。芬蘭學者觀察到,胰島素治療使胰島素作用的受體后缺陷得到部分逆轉,從而保持較低血糖值。此外經過兩周治療以后,平均每日胰島素需要量下降23%。迄今臨床上并沒有證據顯示應用胰島素可以加劇胰島素抵抗,恰恰相反,經過胰島素治療后能夠增加外周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  減少慢性并發癥的發生 UKPDS試驗表明,HbA1C每增加1%,心梗危險性增加14%,卒中危險性增加12%,充血性心衰危險性增加16%。通過強化治療可以顯著減少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慢性并發癥。空腹血糖小于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小于7%即可顯著降低微血管病變,但空腹血糖低于6.0mmol/L、糖化血紅蛋白小于5%才能顯著減少大血管病變。目前還沒有哪種口服降糖藥物能與胰島素媲美,即便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降糖藥物聯用,降糖效果的增加也很有限,而且像磺脲類等促胰島素分泌劑還存在著隨病程延長而療效遞減的現象,而胰島素的降糖作用強大而且持久。目前主張:血糖降得越低越好,而胰島素就是最佳選擇,當然前提是要合理應用。  保護心血管 目前結束的幾項大型循證醫學研究發現,高胰島素血癥并未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以往國際上制定的強化治療標準是將糖化血紅蛋白(HbA1c)控制在7%以內,UKPDS執行的也是這一標準。最近一些資料顯示,達到上述標準可以明顯減少微血管病變,但對預防大血管病變還遠遠不夠,后者要求對血糖控制更加嚴格。  強化治療與低血糖風險 通過胰島素的強化治療,血糖得到嚴格控制,大大減少了慢性并發癥,與此同時低血糖風險也相應增加。權衡利弊,顯然這不應成為排斥胰島素應用的理由。隨著新的胰島素類似物的出現,在同等療效情況下低血糖的發生率明顯減少。另外,通過加強糖尿病教育和血糖自我監測、改進胰島素治療策略,完全能夠做到揚長避短,安全達標。  胰島素與體重增加 使用胰島素(特別是用量較大時)可引起體重增加,而肥胖是導致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因素,但這并非不可克服,一方面要加強飲食控制及運動鍛煉,還可將胰島素與雙胍類藥物聯用,既能避免體重明顯增加,又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胰島素的應用策略 人體生理性胰島素分泌分為空腹狀態下的“基礎胰島素分泌”和進餐時的“餐時胰島素分泌”。當今的胰島素治療策略,一是強調更加精細、更加符合胰島素的生理分泌模式;二是主張早期應用胰島素,才能有效逆轉和保護胰島β細胞的功能。三是主張個體化應用。  總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早期使用胰島素已成為當今國內外共識。但要真正把這一先進理念落實到臨床具體治療中,還要做許多耐心細致的工作,宣傳教育是最關鍵的一環,不僅僅是對糖尿病患者,也包括我們醫務人員自身。

熱心網友

輕微可用飲食,運動療法,否則得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