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本的最新坦克和我國最新坦克PK誰贏啊?
熱心網友
東亞坦克龍虎斗 中國99VS日本90 中國99式主戰(zhàn)坦克在1999年國慶50周年大閱兵中一亮相,就引起國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它是繼96式后中國裝備的最新型主戰(zhàn)坦克。日本90式主戰(zhàn)坦克是繼61式、74式后的第三代主戰(zhàn)坦克,在世界坦克排行榜中,它1997年排行第一,1998、1999年排行第三,最近幾年也是榜上有名,其先進性不言而喻。日本90式坦克與99式坦克外形尺寸相似,重量都小于50噸級,均有3名乘員,因此兩者具有較強的可比性。現在,讓我們將99式和90式主戰(zhàn)坦克來虛擬對抗一下吧。 防護性能比較 99式坦克的車體及炮塔均為全焊接鋼裝甲結構,正面防護弧度范圍內安裝復合裝甲。炮塔構形扁平,擁有極佳的抗彈性。炮塔前的復合裝甲厚度600毫米左右,炮塔的其它部位則被鐵柵及各種附屬物所覆蓋(這對破甲彈有一定的防護力)。坦克炮塔右后部裝有一部光電對抗裝置,它主要對付敵方坦克的激光測距機和反坦克導彈的紅外制導系統,可針對敵方發(fā)出的激光束和紅外制導信號向坦克乘員及時發(fā)出警告,并自動控制對抗系統加以迷盲。它的出現,使99式坦克有了近程反導的主動防御能力,該設備屬世界領先水平的設備。為防攻頂武器,99式坦克炮塔頂裝甲中間為很耗費加工工時的弧形加固結構,在反坦克兵器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這一設計無疑是具有前瞻性的。另外,99式坦克還可以加裝我國已經研制成功的三代附加反應裝甲,使得其防護力更加強大。 90式坦克的車體及炮塔均采用復合裝甲。該裝甲以性能先進,造價高昂著稱,據稱其對破甲彈的防護性能優(yōu)于英國的喬巴姆裝甲,對穿甲彈的防護性能與MIAlHA的貧鈾裝甲不相上下。其它的部位也采用了間隙裝甲。炮塔采用了與“豹”2類似的六邊形,炮塔內部由防火板間隔,有三防裝置。炮塔前的復合裝甲厚度550毫米左右,但其炮塔與車體之間的空隙較大,存在“窩彈區(qū)”,這在戰(zhàn)時往往會造成致命的危險,這是90式坦克設計上的一個致命缺陷。 在軍事愛好者眼中,中國99式坦克最具爭議的地方是裝在車體底部的俄式轉盤式自動裝彈機,容易誘發(fā)二次引爆。在車臣戰(zhàn)爭中一些俄羅斯的T-80、T-72就因為誘發(fā)二次引爆而炮塔被炸上天。90式采用了西方普遍運用的彈艙分離和泄壓板結構,似乎能夠避免這一情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轉盤式自動裝彈機位于車體內部,綜合防護力為最強的部分,同時,西方坦克彈藥為分開放置,大部分彈藥也放置底部,一旦誘爆,即使炮塔不飛天,也會造成車體全毀和人員傷亡。根據俄羅斯研究的實戰(zhàn)概率,隔艙化很難減少傷亡,如果車體被擊穿,隔艙也不能抵擋,因此還不如加強外部裝甲和防護結構。看看MlAl為代表的西方坦克裝彈設計就知道它只能算部分隔艙,部分炮彈(通常為l2發(fā))位于炮塔尾艙(90式從車頂裝彈),該部位裝甲很薄,目標明顯,即使單兵火箭也能擊穿,一旦擊中,即使不對人員造成大的損害,也會損傷炮塔,失去戰(zhàn)力,有時沖擊波把下方動力室完全炸壞,結果必然是大修。T-72、T-80的主要問題,在于車體中可燃材質過多,滅火抑爆系統不良導致誘爆而非金屬射流擊穿導致誘爆(蘇式坦克炮塔炸上天的原因在于小炮塔與車體連接方法過于簡單,因此常被掀翻),誘爆在西方坦克也沒能根本上解決,只有采用炮彈個體防護,減少誘爆的威力和機會,而中國滅火抑爆系統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達到西方水平,遠超過蘇聯。在第二次車臣戰(zhàn)斗中,一輛T一72遭受了近20次致命打擊,兩名乘員受傷,但是仍能堅持作戰(zhàn)近4個小時,并且一馬當先沖破對方陣地。另一輛T-80U履帶炸壞,孤立無援受打擊了6個小時,遭受各種單兵火箭彈、反坦克導彈、火炮等各種反坦克武器近百次打擊,3名乘員都活了下來。因此不能因采用轉盤式自動裝彈機就片面否定99式坦克的防護性能。就戰(zhàn)場生存能力而言,99式坦克應遠在T-72之上。 現在,攻擊力的發(fā)展已超過了被動防御的能力,未來的防護途徑,重點在主動防護系統,減少可發(fā)現性,為此99采用多頻偽裝涂層和激光壓制系統,以求不被發(fā)現或被發(fā)現后不被攻擊。此外,90式坦克的外形只寸比99式大(西方坦克的通病),使得其被彈率也較99式大。 火力性能比較 主要武器 99式坦克采用1門威力強大的50倍口徑125毫米滑膛炮,該炮與90-II和96式坦克的125毫米滑膛炮有所不同,其身管顯得較長,抽氣裝置位于跑的中部,而后兩者的則位于跑得中部靠前。它裝備三種彈藥,分別是尾翼穩(wěn)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榴彈[彈藥分配比4:3:3(尾翼穩(wěn)定脫殼穿甲彈:空心裝藥破甲彈:殺傷榴彈)],彈藥基數39發(fā)。發(fā)射尾翼穩(wěn)定脫殼穿甲彈時,初速為1760米/秒,直射距離為2300米時對均質裝甲的穿甲厚度650毫米以上(有資料顯示在2000米的距離可達到860毫米的穿甲能力),發(fā)射破甲彈時初速1000米/秒。該炮裝有性能可靠的自動裝彈機,火炮射速可達10發(fā)/分。99式上的125毫米滑膛炮,并不是單純仿制俄羅斯,而是在俄國風格上采用了西方的技術和多年來我軍科研人員的成果。在坦克炮的研究上,俄羅斯傳統一直比較粗糙,致力于增大口徑,提高威力,而較少關注內部潛力的擴展及提高彈藥的威力(蘇聯坦克炮許多甚至直接從海軍炮、野戰(zhàn)炮移植而來),他們注重火炮的結構簡單,戰(zhàn)時容易制造,而難以稱為精良的產品,即使如此,蘇聯的l25滑膛炮也不是垃圾,而是一種可怕的武器。在兩德統一蘇軍撤出時,美德技術小組火速在一所倉庫中找到了一輛待修的T-80B坦克進行測試,試驗結果驚人。據前西德一少校回憶:“在正常距離,我們的‘豹'2(可能是‘豹'2A3,采用主要武器為L44型120毫米滑膛炮)與Ml的火炮很難穿透T-8OB的前裝甲,只有最新的烏合金穿甲彈藥勉強能穿透,而最新的貧鈾彈順利穿透。但我們的裝甲在T-80B火炮下像奶油似的,只有美國新研制的貧鈾裝甲勉強堅持得住。”我們采用俄式風格,西方技術的125毫米滑膛炮,火力性能不用懷疑,無論是火炮性能,還是新發(fā)展的彈藥,都超過俄國水平,99式坦克很早就公開宣稱可遠距離擊穿MlAlHA的前裝甲,這是比較可信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上的l20毫米滑膛炮的炮口動能已超過“豹”2和美國MlAl裝備的的L44滑膛炮5%,99式坦克的l25毫米滑膛炮性能更勝一籌,遠超俄國的l25毫米滑膛炮,足以傲視群雄。 99式采用的俄式自動裝彈機,有一大弊端,就是固定角裝填。每發(fā)射一顆炮彈,炮口要返回水平方向,這樣,重新瞄準的時間長。同時,從種種情況看,在復雜條件下,可靠性不高,在車臣T-72一般每戰(zhàn)斗兩小時,就會出現故障,不得不手動裝填。我們的自動裝彈機由于吸收俄國經驗,提高工藝,以MBT2000看,故障率小于千分之四,遠小于俄羅斯,發(fā)生故障后還可以手動裝彈,車臣戰(zhàn)爭中T-72的乘員的主要抱怨炮塔和底盤內部太小,加裝彈機后過于狹窄,因此發(fā)生故障后手動裝彈非常艱難,而我們的99式坦克采用的類西方式豐滿型炮塔和較大的底盤,已解決這一問題。99式采用先進的獵殲系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固定角裝填的困擾。 日本90式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GIAT公司研制的CN120-26型44倍口徑120毫米滑膛炮,該炮發(fā)射尾翼穩(wěn)定脫殼穿甲彈時初速為1650米/秒,直射距離2200米,對均質裝甲的穿甲厚度也可達600毫米以上,發(fā)射破甲彈時初速1200米/秒,射速高達12~15發(fā)/分。該坦克采用西方廣為使用的尾艙結構自動裝彈機,其問題也不比蘇式裝彈機少,除了上文提到的防護問題外,可靠性也不能令人滿意,精密昂貴且先進的日本90式坦克研制10年,自動裝彈機大大拖延了進度,裝備后,日本軍方聲稱其故障率為5%,也就是說每20發(fā)就發(fā)生一次故障,持續(xù)戰(zhàn)斗約4分鐘發(fā)生一次故障,比T一72還差,而廠方堅持認為5%已經足夠,雙方爭執(zhí)不下。同時,西方自動裝彈機還使炮塔過大、過重,不得不增大車體炮塔座圈,底盤也不得不強化、增大,引起車體近一步變重,解決的方法只有減少炮塔裝甲防護。日本也承認,同為50噸坦克,韓國的KlA1防護遠強于90式,自動裝彈機和隔艙化就是原因之一(韓國的KlAl不裝自動裝彈機在于山地作戰(zhàn)多,火炮運用較少,同時缺乏技術儲備)。 由此可見,單純從火炮系統的威力和可靠性而言,99式略優(yōu)于90式,但90式坦克的射速較高。 輔助武器 99式使用了1挺W85型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備彈500發(fā))和l挺7。62毫米并列機槍(備彈3000發(fā)),炮塔兩側各有5個82毫米煙幕彈發(fā)射器。對于車頂的激光眩目對抗系統,許多人認為,由于不隨主控系統,它只能在停車時才能精確使用,而且破壞了車體的整體反雷達效果,不太實用。但是,高射機槍的瞄準更為落后,而且,激光眩目對抗系統可以不間斷的照射目標,如果功率足夠大,它可以破壞目標的光學系統,中國在此領域研究甚久,部分已超過美國水平。激光眩目對抗系統有極大的運用彈性,可以比機槍更有效地反直升機、反裝甲器材和對抗反坦克小組。中國99式上的激光眩目對抗系統可以說是運用先進系統對坦克戰(zhàn)斗力提高的一種有用途經。美軍裝甲車也裝備了激光眩目對抗系統,也是不隨主控系統。而且美方對中國99式坦克的激光眩目對抗系統給予了肯定,并認為技術性能高于己方,能夠有效彌補99式坦克電子設備的不足。 90式坦克的輔助武器為1挺M2HB型12。7毫米高射機槍(備彈300發(fā))和1挺74式7。62毫米并列機槍,炮塔兩側各有4個煙幕彈發(fā)射器。至于90式有無主動電子對抗系統,未見報道。就輔助武器而言,99式優(yōu)于90式。 火控系統 99式坦克采用國內較為先進的計算機穩(wěn)像式火控系統,包括熱像儀、穩(wěn)機、車長控制面板、橫風傳感器、傾斜傳感器、角速度傳感器等。其炮塔左后方的組合式光電系統,包括有熱像儀和激光測距機,它的出現表明我國坦克的夜視夜瞄能力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這種系統有時又稱為指揮儀式火控系統,炮長可以在坦克行進間實施射擊,而且射擊時只需要一次瞄準,也就是炮長將瞄準指標瞄到目標中心,并發(fā)射激光進行測距后,瞄準線不會再有什么擾動。只需繼續(xù)瞄準目標,就可以進行射擊。在這種系統中,瞄準鏡與火炮分開,瞄準線是獨立穩(wěn)定的,并作為系統工作的基準。瞄準線的穩(wěn)定,是通過陀螺儀穩(wěn)定瞄準鏡中的反射棱鏡來實現的。在瞄準狀態(tài)時,炮長用手控裝置驅動瞄準鏡的瞄準線,使瞄準線跟蹤、瞄準目標,而火炮則隨動于瞄準線,在射擊時,火控計算機計算出的射擊提前角,只傳輸給火炮和炮塔轉動裝置,使火炮自動調轉到提前角位置,而瞄準線仍然保持跟蹤和瞄準目標;此外,指揮儀式火控系統通常配有火炮重合射擊裝置,當火炮調轉到要求的提前位置上時,該裝置自動輸出允許射擊信號,如果這時炮長己按下射擊按鈕,坦克炮會自動發(fā)射。火控系統的反應時間小于6秒,具備在行進中對活動目標的射擊能力,首發(fā)命中率在90%以上。但國產穩(wěn)像式坦克火控系統,僅僅穩(wěn)定了瞄準線和火炮,而車體和乘員不能被穩(wěn)定,因此,炮手或車長捕捉到目標識別后跟蹤目標的精度較低,尤其是對作機動運動的目標不僅跟蹤誤差大,而且需花費較長的跟蹤/精瞄時間,其自動化程度較低,對目標的搜索和識別完全依靠坦克乘員用肉眼借助光電傳感器來實現,對目標的跟蹤也是依靠炮手進行手動控制跟蹤。由于偽裝和隱身技術的廣泛運用,在未來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zhàn)爭中,不僅坦克乘員搜索、發(fā)現、識別目標更加困難,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坦克乘員要在對目標作戰(zhàn)的瞬間內處理大量的信息,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車組的戰(zhàn)斗力。此外,由于系統及人為誤差等因素,它的次發(fā)命中率會降低。 90式的火控系統是目標自動跟蹤火控系統,比99的火控系統要先進。它由車長瞄準具和炮長瞄準具兩部分組成。其中包括熱像儀、激光測距彈道計算機、陀螺儀、角速度傳感器等。90式主戰(zhàn)坦火控系統具有先進的自動跟蹤能力,它是利用熱像儀的輸出信號實現自動跟蹤的。自動跟蹤器能有效地跟蹤地面目標,特別是能有效地跟蹤像直升機那樣的空中目標。在坦克停止間或行進時它都可使用。當不用自動跟蹤器進行跟蹤時,炮長或車長可使用他們的手動控制器跟蹤目標。使用自動跟蹤器時,捕捉到目標之后炮長唯一要做是:一旦目標進入瞄準鏡的跟蹤門,就按壓一下鎖定開關,如果目標暫時丟失(當目標運動到掩蔽物之后),瞄準鏡還會以同樣的速度繼續(xù)跟蹤。當目標重新出現肘,炮長就可迅速地再次鎖定目標進行自動跟蹤。90式的主炮和炮塔全部電動,火控系統的反應時間僅需4~6秒。坦克在越野時攻擊靜止或運動目標的首發(fā)命中率高達95%。主炮在炮長完成瞄準后,自動對目標進行跟蹤,減輕炮長的工作負荷。90式坦克就是主要憑借這套火控系統在1997年的世界坦克排行榜上取得第一的。 綜上所述,90式憑借其先進的火控系統在火力方面占據一定的優(yōu)勢。但90式存在嚴重的技術隱患的自動裝彈機和威力不足的火炮抹殺了這一優(yōu)勢。此外99式先進的主動光電對抗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自己火控系統的落后性。客觀地說,二者火力相當。 機動性能較 99式坦克安裝的是1200馬力的四沖程8缸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坦克單位功率24馬力/噸,公路最大速度大于65千米/小時,由靜止加速到32千米/小時僅需6秒,懸掛系統為扭桿彈簧式。99式坦克的最大行程450千米。90式坦克安裝的是三菱公司的二沖程水冷渦輪增壓發(fā)動機,這種發(fā)動機的結構較四沖程的發(fā)動機簡單,但耗油量相對較高,故90式坦克的最大行程僅為350千米。發(fā)動機功率高達30馬力/噸,公路速度75千米/小時,由靜止加速到32千米、小時僅需4~6秒,懸掛系統為液氣一扭桿混合式,使其行駛的平穩(wěn)性較99式要好,也使其火炮可獲得較大的俯仰范圍。由此可見,除最大行程外,90式的機動性全面優(yōu)于99式。 結論 經過上述三大性能的比較,可以發(fā)現兩者的火力相當,機動性90式領先,防護性99式勝出。不過,全面比較還必須衡量各因素,盡管99式坦克的單價我們尚不知道,但其價格肯定會比日本90式坦克天價低得多,在使用費用上也會比90式低,利于大量裝備。至于在實戰(zhàn)中誰能獲得勝利除了決定于三大性能外,還受制于其它因素,如通信指揮、人員士氣、戰(zhàn)斗形勢、雙方坦克對比等。但我們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在廣闊得平原作戰(zhàn),火炮威力更大,防護性能更好的99式將戰(zhàn)勝90式。在丘陵或山地作戰(zhàn),90式憑借其良好的機動性及火炮較大的俯仰范圍(先進的懸掛系統帶來的更好的調節(jié)功能使得的俯仰角度較大)及其先進的火控系統將處在有利的位置。 。
熱心網友
好全呀 學生都不用上學了 來這里就行了
熱心網友
中國99式坦克及改進型絕對讓你自豪99式坦克是我國第一種三代坦克,是中國國防工業(yè)的驕傲: 一、超強的火力 99的125MM火炮在發(fā)射動能穿甲彈時,可穿透1100MM的均質鋼裝甲,而豹2的L55120MM火炮為960MM,美國的M1A2的120MM火炮是910MM,所以說99式的火力世界第一。 二、先進的防護 99的前裝甲相當于600MM的均質裝甲,加裝反應裝甲后相當于960MM均質裝甲,豹2為750MM,美國為720MM。99的防護是相當好的。 三、優(yōu)越的機動性 99的發(fā)動機為1000馬力,最大速度65KM/H,雖然并非上乘,但在99改中升級為1500馬力,最大速度提升為80KM/H幾乎為三代坦克的極限,世界第一。 四、先進的火控: 有人說日本的90坦克的火控第一,但看過北京防務展后,這被徹底推翻了!北研的火控具有自動跟蹤和閉環(huán)系統,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99的火控一定會十分先進,已經達到或超過世界先進水平(88B的動對動都90%)! 。
熱心網友
99式略勝一籌
熱心網友
中國的略遜半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