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信托業務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信托財產承擔經營風險。信托投資公司根據信托合同約定管理和運用信托資金,不承擔由此而產生的風險,信托投資公司也不能為信托財產的運用提供最低收益保證。信托投資公司辦理資金信托業務時,應當于簽定信托合同的同時,與委托人簽定信托資金管理、運用風險申明書,并載明“信托投資公司依據信托文件的約定管理、運用信托資金導致信托資金受到損失的,其損失部分由信托財產承擔;信托投資公司違背信托文件 的約定管理、運用、處分信托資金導致信托資金受到損失的,其損失部分由信托投資公司負責賠償”

熱心網友

信托業務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信托財產承擔經營風險。信托投資公司根據信托合同約定管理和運用信托資金,不承擔由此而產生的風險,信托投資公司也不能為信托財產的運用提供最低收益保證。信托投資公司辦理資金信托業務時,應當于簽定信托合同的同時,與委托人簽定信托資金管理、運用風險申明書,并載明“信托投資公司依據信托文件的約定管理、運用信托資金導致信托資金受到損失的,其損失部分由信托財產承擔;信托投資公司違背信托文件 的約定管理、運用、處分信托資金導致信托資金受到損失的,其損失部分由信托投資公司負責賠償”

熱心網友

1、從信托業近代的發展看,信托業一直是銀行業兼業的范圍。 隨著現代化產業的發展,財產形式的貨幣化、多樣化,信托公司日益具備了金融機構的性質,開始接受貨幣和有價證券的委托,從事投資和融資活動,履行長期金融職能。正是因為這種職能上的重合,使銀行開始大量從事信托業務,比如,全美14000多家銀行中,有4500家銀行兼營信托業務。到1970年,美國的信托財產總計達2885億美元,占全部商業銀行總資產5049億美元的57.1%。凡是規模較大的銀行,都設有信托部。除銀行兼營的信托機構外,專業的信托機構在美國也相當強大。在日本,還允許成立信托銀行,以信托業務為主兼營少量銀行業務。而其信托業務和銀行業務嚴格分開。但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在銀行的信托部和銀行部之間業務實行嚴格的分開,本著各自的經營目標,獨立經營,獨立核算。

熱心網友

1、從信托業近代的發展看,信托業一直是銀行業兼業的范圍。 隨著現代化產業的發展,財產形式的貨幣化、多樣化,信托公司日益具備了金融機構的性質,開始接受貨幣和有價證券的委托,從事投資和融資活動,履行長期金融職能。正是因為這種職能上的重合,使銀行開始大量從事信托業務,比如,全美14000多家銀行中,有4500家銀行兼營信托業務。到1970年,美國的信托財產總計達2885億美元,占全部商業銀行總資產5049億美元的57.1%。凡是規模較大的銀行,都設有信托部。除銀行兼營的信托機構外,專業的信托機構在美國也相當強大。在日本,還允許成立信托銀行,以信托業務為主兼營少量銀行業務。而其信托業務和銀行業務嚴格分開。但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在銀行的信托部和銀行部之間業務實行嚴格的分開,本著各自的經營目標,獨立經營,獨立核算。  2、進入20世紀80年代之后,信托業與銀行業出現了趨同化的現象。 這種現象表現為:   (1).信托的融資職能、金融職能得到發展,開始向銀行業趨同。信托的基本職能是財產管理,包括對個人、法人、團體等各類有形及無形財產的管理和處理。發達國家在繼續強調信托的管理基本職能的同時,對信托的其他職能也愈加重視。如融資職能,日本的信托銀行加大了吸收社會游資的力度,成立了國內大眾的重要的儲蓄機構;在投資職能發揮方面,除將所吸收的資金用于中長期貸款業務,還為產業部門提供設備資金,為個人購買住宅提供融通資金等;在金融職能方面,在傳統的代理證券業務、代收款項業務的基礎上,一些發達國家的信托機構將金融服務推廣到納稅、保險、保管、租賃、會計、經紀人及投資咨詢服務等領域。信托職能的多元化,使信托投資滲透到國家的一切經濟生活之中。   (2).信托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同性化。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盡管在銀行內部或信托機構內部,銀行與信托的兩個部門是明確分開的,但信托所提供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卻與銀行所提供的無明顯區別。相反,在美國銀行的幾乎每一家分支機構都開展信托業務,銀行把信托業務和其他銀行產品分開交易,重新組合,以向客戶提供更新的金融服務也日益成為時尚。 (3).商業銀行信托投資業務的國際化。70年代中后期,發達國家的經濟出現了衰退跡象,國內金融也競爭激烈,盈利水平下降,于是積極開拓國際新業務,使金融國際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1984年5月,美國與日本達成協議,允許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銀行參與日本的信托業務。不久,美國花旗銀行、摩根信托公司、紐約化學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瑞士聯合銀行等被批準在日本開展信托業務。與此同時,西方國家也允許日本的銀行到其國內經營信托業務。信托投資業務的國際化,刺激了各國同行業新業務的開發,各國信托業的經營經驗日益成為共享的財富,同時信托業的國際競爭也日益加劇。。

熱心網友

信托業務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信托財產承擔經營風險。信托投資公司根據信托合同約定管理和運用信托資金,不承擔由此而產生的風險,信托投資公司也不能為信托財產的運用提供最低收益保證。信托投資公司辦理資金信托業務時,應當于簽定信托合同的同時,與委托人簽定信托資金管理、運用風險申明書,并載明“信托投資公司依據信托文件的約定管理、運用信托資金導致信托資金受到損失的,其損失部分由信托財產承擔;信托投資公司違背信托文件 的約定管理、運用、處分信托資金導致信托資金受到損失的,其損失部分由信托投資公司負責賠償”

熱心網友

信托業務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信托財產承擔經營風險。信托投資公司根據信托合同約定管理和運用信托資金,不承擔由此而產生的風險,信托投資公司也不能為信托財產的運用提供最低收益保證。信托投資公司辦理資金信托業務時,應當于簽定信托合同的同時,與委托人簽定信托資金管理、運用風險申明書,并載明“信托投資公司依據信托文件的約定管理、運用信托資金導致信托資金受到損失的,其損失部分由信托財產承擔;信托投資公司違背信托文件 的約定管理、運用、處分信托資金導致信托資金受到損失的,其損失部分由信托投資公司負責賠償”

熱心網友

信托業務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信托財產承擔經營風險。信托投資公司根據信托合同約定管理和運用信托資金,不承擔由此而產生的風險,信托投資公司也不能為信托財產的運用提供最低收益保證。信托投資公司辦理資金信托業務時,應當于簽定信托合同的同時,與委托人簽定信托資金管理、運用風險申明書,并載明“信托投資公司依據信托文件的約定管理、運用信托資金導致信托資金受到損失的,其損失部分由信托財產承擔;信托投資公司違背信托文件 的約定管理、運用、處分信托資金導致信托資金受到損失的,其損失部分由信托投資公司負責賠償”

熱心網友

1、從信托業近代的發展看,信托業一直是銀行業兼業的范圍。 隨著現代化產業的發展,財產形式的貨幣化、多樣化,信托公司日益具備了金融機構的性質,開始接受貨幣和有價證券的委托,從事投資和融資活動,履行長期金融職能。正是因為這種職能上的重合,使銀行開始大量從事信托業務,比如,全美14000多家銀行中,有4500家銀行兼營信托業務。到1970年,美國的信托財產總計達2885億美元,占全部商業銀行總資產5049億美元的57.1%。凡是規模較大的銀行,都設有信托部。除銀行兼營的信托機構外,專業的信托機構在美國也相當強大。在日本,還允許成立信托銀行,以信托業務為主兼營少量銀行業務。而其信托業務和銀行業務嚴格分開。但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在銀行的信托部和銀行部之間業務實行嚴格的分開,本著各自的經營目標,獨立經營,獨立核算。  2、進入20世紀80年代之后,信托業與銀行業出現了趨同化的現象。 這種現象表現為:   (1).信托的融資職能、金融職能得到發展,開始向銀行業趨同。信托的基本職能是財產管理,包括對個人、法人、團體等各類有形及無形財產的管理和處理。發達國家在繼續強調信托的管理基本職能的同時,對信托的其他職能也愈加重視。如融資職能,日本的信托銀行加大了吸收社會游資的力度,成立了國內大眾的重要的儲蓄機構;在投資職能發揮方面,除將所吸收的資金用于中長期貸款業務,還為產業部門提供設備資金,為個人購買住宅提供融通資金等;在金融職能方面,在傳統的代理證券業務、代收款項業務的基礎上,一些發達國家的信托機構將金融服務推廣到納稅、保險、保管、租賃、會計、經紀人及投資咨詢服務等領域。信托職能的多元化,使信托投資滲透到國家的一切經濟生活之中。   (2).信托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同性化。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盡管在銀行內部或信托機構內部,銀行與信托的兩個部門是明確分開的,但信托所提供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卻與銀行所提供的無明顯區別。相反,在美國銀行的幾乎每一家分支機構都開展信托業務,銀行把信托業務和其他銀行產品分開交易,重新組合,以向客戶提供更新的金融服務也日益成為時尚。 (3).商業銀行信托投資業務的國際化。70年代中后期,發達國家的經濟出現了衰退跡象,國內金融也競爭激烈,盈利水平下降,于是積極開拓國際新業務,使金融國際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1984年5月,美國與日本達成協議,允許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銀行參與日本的信托業務。不久,美國花旗銀行、摩根信托公司、紐約化學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瑞士聯合銀行等被批準在日本開展信托業務。與此同時,西方國家也允許日本的銀行到其國內經營信托業務。信托投資業務的國際化,刺激了各國同行業新業務的開發,各國信托業的經營經驗日益成為共享的財富,同時信托業的國際競爭也日益加劇。。

熱心網友

1、從信托業近代的發展看,信托業一直是銀行業兼業的范圍。 隨著現代化產業的發展,財產形式的貨幣化、多樣化,信托公司日益具備了金融機構的性質,開始接受貨幣和有價證券的委托,從事投資和融資活動,履行長期金融職能。正是因為這種職能上的重合,使銀行開始大量從事信托業務,比如,全美14000多家銀行中,有4500家銀行兼營信托業務。到1970年,美國的信托財產總計達2885億美元,占全部商業銀行總資產5049億美元的57.1%。凡是規模較大的銀行,都設有信托部。除銀行兼營的信托機構外,專業的信托機構在美國也相當強大。在日本,還允許成立信托銀行,以信托業務為主兼營少量銀行業務。而其信托業務和銀行業務嚴格分開。但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在銀行的信托部和銀行部之間業務實行嚴格的分開,本著各自的經營目標,獨立經營,獨立核算。  2、進入20世紀80年代之后,信托業與銀行業出現了趨同化的現象。 這種現象表現為:   (1).信托的融資職能、金融職能得到發展,開始向銀行業趨同。信托的基本職能是財產管理,包括對個人、法人、團體等各類有形及無形財產的管理和處理。發達國家在繼續強調信托的管理基本職能的同時,對信托的其他職能也愈加重視。如融資職能,日本的信托銀行加大了吸收社會游資的力度,成立了國內大眾的重要的儲蓄機構;在投資職能發揮方面,除將所吸收的資金用于中長期貸款業務,還為產業部門提供設備資金,為個人購買住宅提供融通資金等;在金融職能方面,在傳統的代理證券業務、代收款項業務的基礎上,一些發達國家的信托機構將金融服務推廣到納稅、保險、保管、租賃、會計、經紀人及投資咨詢服務等領域。信托職能的多元化,使信托投資滲透到國家的一切經濟生活之中。   (2).信托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同性化。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盡管在銀行內部或信托機構內部,銀行與信托的兩個部門是明確分開的,但信托所提供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卻與銀行所提供的無明顯區別。相反,在美國銀行的幾乎每一家分支機構都開展信托業務,銀行把信托業務和其他銀行產品分開交易,重新組合,以向客戶提供更新的金融服務也日益成為時尚。 (3).商業銀行信托投資業務的國際化。70年代中后期,發達國家的經濟出現了衰退跡象,國內金融也競爭激烈,盈利水平下降,于是積極開拓國際新業務,使金融國際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1984年5月,美國與日本達成協議,允許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銀行參與日本的信托業務。不久,美國花旗銀行、摩根信托公司、紐約化學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瑞士聯合銀行等被批準在日本開展信托業務。與此同時,西方國家也允許日本的銀行到其國內經營信托業務。信托投資業務的國際化,刺激了各國同行業新業務的開發,各國信托業的經營經驗日益成為共享的財富,同時信托業的國際競爭也日益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