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1)母乳喂養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不僅營養豐富,容易被嬰兒消化吸收,而且含有多種免疫成分,所以,母乳喂養的嬰兒患病率較低。由于哺乳時母嬰直接接觸,可以促進嬰兒智能發育。母乳喂養經濟、方便,溫度適宜,不易過敏,并能加快乳母的子宮復原。所以,母乳喂養是嬰兒喂養的最佳選擇。一般健康母親的乳汁分泌量常可滿足4—6個月以內嬰兒營養的需要。在嬰兒滿月前應提倡按需哺乳,以促進乳汁分泌。1個月后的嬰兒,只要母乳充足,每次吸奶量增多,吸奶的間隔時間會自然延長,此時可逐漸采取定時喂養,但時間不能規定得過于呆板,否則會造成母親精神緊張。一般情況下,2個月以內嬰兒每隔3—4小時喂奶1次,一晝夜吃6—8次;3--4個月月嬰兒每日喂6次左右;以后漸減。(2)母乳不足的判斷哺乳時,首先要觀察孩子吃的情況,以判斷母乳是否充足。若乳兒吸吮時能聽到咽奶的聲音,一次只需10—15分鐘,哺喂后能安靜入睡,體重增加正常,則表示奶量充足。反之,若孩子吃吃停停,體重增長慢,則提示母乳不足。 判斷母乳不足的最簡便方法是給孩子秤體重。生后最初2個月內可每周測一次體重,以后每2周或每個月測一次。若母乳不足且嬰兒體重增長很慢,就要進行混合喂養。 (3)部分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的嬰兒,體重增長不理想時則提示母乳不足,此時應選用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品加以補充,叫做部分母乳喂養,亦稱混合喂養。它雖然比完全人工喂養好,但終究不如純母乳喂養,而且加用奶瓶喂養,可使嬰兒產生乳頭錯覺,而不愿吸吮母親乳頭。如果母乳分泌量不足,必須先盡量設法增加乳汁分泌(如保證母親營養與睡眠充足,必要時進行催乳治療),不應輕易改為部分母乳喂養。只有在母乳確實不足而又無法改善時,才不得不實行部分母乳喂養。一般應力爭母乳喂養到4個月后才改為部分母乳喂養或人工喂養。 部分母乳喂養的過程一般是先喂母乳,再喂牛奶(乳房的奶排空后能刺激母乳的再分泌和增加乳量)。開始時可不限制加喂牛奶的量,任嬰兒吃,直到滿足其食欲,然后觀察嬰兒大便情況,再確定是否增加乳量。若母親外出工作或白天上班無法喂奶,可以每天喂數次配方奶代替母乳,但每天喂哺母乳不宜少于3次,否則,母乳分泌有迅速減少的可能。媽媽可在早晨起床后先喂1次母乳,上午10點和下午2點喂配方奶,下班以后,在6點左右和睡覺之前喂2次母乳。但母親上班或外出時仍應按時將乳汁擠出或用吸奶器吸空,以保持乳汁的分泌。 (4)人工喂養 母親因有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喂母乳,而全部用其他奶類或代乳品喂養嬰兒,稱人工喂養。人工喂養常選用牛奶、羊奶和奶粉。目前,有多種配方的奶粉,分別適用于不同月齡的嬰兒。 人工喂養的主要特點是:調整了牛奶中的某些成分,使酪蛋白、無機鹽含量減少,使之適合于嬰兒的消化能力和腎臟功能;添加了一些重要營養素,使其營養成分盡量接近于“人乳”,可供不同月齡嬰兒選用。羊乳中葉酸含量很少,長期喂羊乳易發生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所以需添加葉酸。 ①量和次數:牛奶用量可按每日每千克體重110—120毫升計算,也可任其吸吮,以滿足食欲為度。通過觀察嬰兒大便和體重增長情況,判斷是否合適(每周體重增長150—200克,即屬正常)。一般情況下,1—2個月的嬰兒,每次可喂150~180毫升,2~3個月的嬰兒,每次180—200毫升。 喂奶次數:1—2個月的嬰兒,每日應喂6~7次,每次喂奶之間的間隔,白天以3~4小時為宜,夜晚可間隔6小時左右;3個月的嬰兒,每日可喂奶5次,間隔3.5~4小時,夜間可停喂1次,兩次奶中間可喂1次水。 有的孩子到了這個月齡會有少吃多餐的習慣,每次只吃50多毫升,過了個把小時又鬧著要吃。如這樣,可在孩子鬧著要吃的時候喂些涼開水,盡量使吃奶的間隔時間拉長到3—4小時。通過這種方式,一般這種少吃多餐的習慣只需2—3天就能糾正過來。 ②食具消毒:食具被細菌污染是導致嬰兒腹瀉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做好食具的消毒。嬰兒用的食具,如奶瓶、奶頭、水瓶、做果汁的小碗、小勺等,每日要消毒。最好按嬰兒吃奶次數準備奶瓶,如每日吃5次奶,即準備5個奶瓶。消毒方法:將奶瓶洗干凈,放入鍋內,鍋內放入涼水,水面要蓋過奶瓶,加熱煮沸5分鐘,用夾子夾出,蓋好待用。橡皮奶頭可在沸水中煮3分鐘。每次用完后,立即取下清洗干凈,待下次用時沸水澆燙即可。 ③人工喂奶方法:首先根據嬰兒的月齡和具體消化情況,按比例配制好需要的奶。奶頭孔的大小以瓶內盛水倒置可連續滴出為宜,奶的溫度不宜過燙,以奶汁滴在大人手臂內側感到不冷也不過熱為宜。喂奶時應先把嬰兒抱起,讓嬰兒斜臥在成人懷里,切忌平臥時喂奶、喂水,以免奶、水嗆入氣管。喂奶時使整個奶嘴充滿奶液,以避免空氣吞入而引起溢乳。每次喂完奶要將嬰兒豎抱起,頭斜靠在大人肩上,輕輕拍其背部,使嬰兒打嗝以便將吃奶時咽下的空氣排出,稍后將嬰兒放下并使其略右側臥,以防止溢奶嗆入氣管。喂奶時不要讓嬰兒睡著了。給3個月前的嬰兒喂奶,要選擇在嬰兒清醒、比較興奮的時間進行,但嬰兒仍常常吃著吃著便睡著了。母親在喂奶時要注意觀察嬰兒的動靜,如發現他吮吸無力,節奏緩慢,就應適當地活動一下嬰兒。一般是用手輕輕揪搓耳朵,也可以改變一下抱姿,或有意將奶頭從嬰兒嘴中抽出等,以此喚起嬰兒的興奮,繼續吃奶。如果仍不能喚醒嬰兒,則不必勉強,讓他安然入睡,可視嬰兒的需要,提前下次喂奶的時間。 (5)輔食的添加與水分的補充 ①輔食的添加 盡管母乳是嬰兒最合適的營養品,它基本上可滿足3個月以內嬰兒的營養需要,但它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譬如:母乳中所含的維生素C、維生素D、B族維生素和鐵質都比較少,不能滿足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哺乳期內需要及時添加各種營養素和輔食,以防止營養素的缺乏。 魚肝油的添加:母乳所含的維生素D不足,故應從生后2周就要開始添加魚肝油,早產兒可于生后1—2周添加。維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為400—800國際單位,采用強化維生素D配方奶喂養的嬰兒可給予半量。添加時應從少量添加,觀察大便性狀,有無腹瀉發生。 果汁菜汁的添加:母乳中維生素C的含量較不穩定,若母親偏食,攝入維生素C(水果、新鮮蔬菜)較少,其乳汁中維生素C含量亦偏低。牛乳中的維生素C含量只有人乳的1/4,且于煮沸后破壞殆盡。所以,人工喂養的嬰兒更容易發生維生素C缺乏。一般于生后1—2個月開始添加新鮮果汁、菜汁,以補充維生素c。 果汁的做法:選用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成熟的水果,如柑橘、草莓、西紅柿、桃子等,洗凈,去皮,用小刀把果肉切成小塊或直接攪碎放入碗中,用湯匙背擠壓出果汁,或用消毒的紗布擠出果汁,柑橘類亦可用榨汁器制作果汁。 菜汁的做法:選用鮮嫩的蔬菜,洗凈,切碎,置于沸水中,蓋上鍋蓋煮開。稍涼后,將菜汁濾出。果汁、菜汁的喂法:開始時可用溫開水將果汁稀釋一倍,第一天每次只喂1湯匙,第二天每次2湯匙,第三天每次3湯匙……這樣一天一天地逐漸增加,滿10湯匙時,就可以用奶瓶喂。等孩子習慣后就可以用涼開水稀釋,一天可喂3次,每次喂30~50毫升。喂奶前不要喂果汁或菜汁,最好在奶間或洗澡、活動后喂。在喂養時注意,若孩子出現嘔吐、腹瀉應暫停添加,待正常后,可再從少量開始添加或改變果汁的種類。在水果中,蘋果、西紅柿有收斂作用,可使大便變硬,柑橘、西瓜、桃子有使大便變軟的功能。所以,如果孩子大便稍稀,可添加蘋果汁、西紅柿汁;便秘時可喂柑橘、西瓜、桃子等果汁。因果汁能使大便變成酸性,所以,吃了果汁后大便會變綠,這些都不是病,不必擔心。 ②水分的補充:年齡越小,體內含水量越多,嬰兒期新陳代謝旺盛,對水的需求量相對也較多。母乳和牛奶中雖有大量水分,但遠遠不能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吃母乳或牛奶的嬰兒都應補充水。一般情況下,嬰兒每日每千克體重需水120~150毫升,應去除喂奶的量,余量一般在一日中每兩頓奶之間補充水分。可給嬰兒喝白開水、水果汁、蔬菜汁等,夏季可適當增加喂水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