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父母買了一臺電子血壓計,用了2年多了,最近和醫院的水銀血壓計一對比,發現誤差有10mm汞柱,不知如何校正?
熱心網友
自我測量血壓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 張維忠自我測量血壓( Blood Pressure Self-measurement )簡稱自測血壓,由于通常在家中進行,所以也稱為家庭血壓監測(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 HBPM )。從理論與實踐上自測血壓在反映血壓水平和評價降壓治療過程方面能彌補診所血壓的不足和缺陷,有利于患者提高治療依從性和血壓控制率以及...
熱心網友
自我測量血壓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 張維忠自我測量血壓( Blood Pressure Self-measurement )簡稱自測血壓,由于通常在家中進行,所以也稱為家庭血壓監測(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 HBPM )。從理論與實踐上自測血壓在反映血壓水平和評價降壓治療過程方面能彌補診所血壓的不足和缺陷,有利于患者提高治療依從性和血壓控制率以及對疾病處理的參與意識。在信息技術日益發展并普及的可以預見的將來,自測血壓數據通過互聯網還可以實施人群血壓監控和高血壓治療隨訪。由于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簡便、直觀,無主觀偏差,大部分自測血壓采用電子血壓計,從而大大推動了電子血壓計的研究開發、市場銷售以及廣泛使用。1992年全球電子血壓計銷售已占血壓計總數的57%,預計2002年將增長到68%。 然而,在自測血壓的普及活動中,客觀需要和市場運作起了主要作用,專業醫務人員主動參與較少。自測血壓如果缺乏指導和培訓,那么就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甚至帶來一些負面效應。由于目前自測血壓在儀器準確性考核、監測方法與方案、數據報告與解釋等方面還存在不少有待重視解決的問題,為了使自測血壓能健康發展,專業醫務人員有責任進行深入研究和積極引導。 應該指出,較早期研制的電子血壓計大多數測量不準確,各種品牌型號的電子血壓計在采用壓力波震蕩法測量原理確定收縮壓與舒張壓的標準各不相同,但近年來已經有一些通過國際性驗證標準( BHS和/或AAMI )考核的新型號問世,準確性較滿意。盡管如此,臨床上尚無具體考核每一臺儀器準確性的簡易統一方案。關于自測血壓的部位,目前仍主張在上臂肱動脈處。手腕部位置因明顯低于心臟水平,測量數據相對偏低;手指部位的動脈壓力波形提前受到反射波疊加,測量數據相對偏高并且變異較大,因此在手腕和手指部位進行自測血壓有待繼續研究。關于自測血壓的方案,盡管尚未統一,一般建議每周測3天,每天測2次(早晨7~8時和晚上7~8時),每次測3遍取平均值;血壓控制較平穩者,可以每月測1~3天;當治療方案變更或者血壓極不穩定者,需要每天測量,連續監測2~4周。關于自測血壓正常值上限,在最近一項17個橫斷面研究的薈萃分析中推薦135/85毫米汞柱,Ohasama地區人群縱向隨訪研究也獲得類似數值,這與白晝動態血壓的正常值上限相一致,相對應于診所血壓140/90毫米汞柱。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患者向醫師報告自測血壓數據時可能有主觀選擇性,即報告偏差( reporting bias )。有報道約60%患者有意或無意選擇較高或較低的血壓讀數向醫師報告,影響醫師判斷病情和修改治療。有記憶儲存數據功能的電子血壓計可克服報告偏差。血壓讀數的報告方式可采用每周或每月的平均值,如果能采用圖表形式顯示血壓變動趨勢則更好。由于消除了白大衣性升壓效應以及較多次數測量使數據更接近均值,自測血壓值常低于診所血壓值,收縮壓差別更明顯,尤其在高血壓患者。極少數人可能在自測血壓時產生異常升壓反應。 自測血壓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和發展前景,雖然目前階段它還不具備條件成為決定臨床診治的主要依據,但是隨著更準確可靠的有記憶功能的電子血壓計問世,隨著在長期前瞻性隨訪研究和臨床治療試驗中證實自測血壓比診所血壓能更有效地判斷預后與指導治療,自測血壓將成為臨床實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