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空襲是從空中使用炸彈、火炮、導彈和火箭對敵地(水)面目標進行的火力突擊。空襲包括戰略空襲(或戰略轟炸)和戰役、戰術空襲。戰略空襲的任務是摧毀、破壞敵政治、經濟、工業中心等重要目標,削弱其軍事實力和戰爭潛力。戰役、戰術空襲的目的,是消滅壓制敵戰場上的兵力兵器,支援己方軍隊作戰。 飛機作戰史上首次轟炸發生于1911~1912年的意土戰爭。1911年11月1日,意軍飛行員朱里奧·加沃蒂少尉駕駛“鴿”式飛機,在北非塔吉拉綠洲和艾因扎拉地區向土耳其軍隊陣地投下4顆各重2公斤的“西佩利”式榴彈,開創了飛機用于戰爭的新紀元。這次空襲雖然規模不大,效果也不明顯,但它預示了飛機在戰爭中的前途和戰爭的樣式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由此引起了世界主要國家對軍事航空的矚目和效法,從而促進了軍事航空事業的發展。 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空襲發生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1917年7月1日,北洋軍閥安徽督軍張勛帶領5000辮子兵來到北京,把清朝最末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請出來,重登寶座,宣布“大清帝國”復辟。北洋軍閥皖系頭子段祺瑞得知后,即以“反對復辟”為名興兵討伐張勛。為了配合陸軍作戰,段祺瑞的“討逆軍”首次出動飛機對張勛“辮子軍”陣地實施空襲。由于缺乏經驗,炸彈的命中率極低,但還是把“辮子軍”炸得暈頭轉向,潰不成軍。隨后,飛機又在故宮乾清宮、中和殿的上空投下了3枚一尺多長的小炸彈。雖然空襲效果不佳,但卻把那里的太監、太妃、大臣們嚇得魂飛魄散,洋相百出。 獻給所有關愛軍事知識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