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我不覺得守荊州是錯誤決定。荊州是一個戰略要沖,兵家必爭之地。劉備占荊州可以作為基本,無論是北伐曹魏還是未來打擊孫吳,從這個基礎都要比西川來的方便的多。后來諸葛亮選擇西川為國都實在是無可奈何之舉,連打個魏國都要出祁山。 對于曹魏來說,拿下荊州既可以作為未來攻擊東吳的平臺,同時可以切斷劉備的后援。這樣劉備只能進駐西川,而進入西川就沒那么容易出來了。因此也多次派軍來打。對于孫權來說,留著荊州給別人就要時刻擔心對方從這里威脅東吳,而且自身苦心經營的東吳沒有一個入口可以北伐爭天下,天險對敵對己都同樣存在。昔日曹操兵敗赤壁,周瑜立刻帶兵爭奪荊州直至氣死就是這個道理。東吳拿不了荊州就無法擴張,就只能看著劉備、曹操爭天下,然后等著一方滅了另一方然后回頭滅了自己。自赤壁大戰之后,劉備占荊州之后又接連拿長沙取西川,勢力逐步擴大,而且多次大敗曹操。按這個勢頭很有可能最終擊敗魏國,到那時東吳也就完蛋了。因此東吳也找機會削弱劉備,營造三國鼎立的平衡。諸葛亮的東聯孫權,多半意義是讓孫權不參與爭天下,而不是等著孫權派兵幫著打仗。天下已經三分了,大家心里都清楚如何保持平衡、如何發展自己。因此在自己手中始終拿著荊州的情況下,讓劉備娶孫尚香就是為了和吳國保持一個平穩的局面,畢竟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著。而關羽自恃強大,與東吳劍拔弩張,修建烽火臺、拒絕把女兒嫁東吳(好像是說:“虎女怎能嫁犬子。”)。這樣造成了既要防魏國、又要防東吳的局面,首尾難顧才失了荊州。要是我大約有三個措施:1、盡量保持與東吳的關系,就是不嫁女兒也不要鬧得太僵,隨便找個理由也行呀;2、擴大水師的勢力,昔日劉表占據荊州的時候未必東吳不打主意,而那時荊州水師比較強大,東吳想拿未必討得好處。就算依照陸遜的辦法拿下幾個烽火臺占個把城池,畢竟是星星之火。只要水師出動攔截東吳主力爭取時間,然后把失地也是搶回來易如反掌;3、廣派細作監視東吳動態,古時軍隊行進更慢,要想偷襲荊州肯定有大軍團的移動,就算不能全部獲知對方計劃,也能做出一定的防范。紙上談兵,隨便聊聊。

熱心網友

如何守荊州,關鍵是諸葛亮自己沒有按照《隆中對》中制定的戰略去實施,因為在平定漢中之后,諸葛亮完全可以親自前往荊州鎮守,因為漢中一帶地勢險要,對蜀魏雙方來講都是易守難攻,因此既沒有必要在此花大力氣出兵伐魏,也沒有必要派全部重兵把守,我想留黃忠、馬超兩個五虎將在加上馬良、孫乾之流就把守就絕對夠用了;另外,成都雖然初定,人心可能不穩,但劉備治國以寬厚仁愛著稱,這一點守新野時就已經證實了,再加上法正、黃權等人輔佐,還不行再留下趙云在成都任御林軍首領鎮國,這樣以劉皇叔的才干,用不了多久蜀中就會安定無憂的;這樣安排后,諸葛亮可率張飛、嚴顏、魏延、李恢、李嚴、馬岱、馬謖等文臣武將重返荊州,認真貫徹“北據曹操,東和孫權”的戰略,然后按照《隆中對》中的思想,待時機成熟,一面說服孫權出兵合肥伐曹,一面派關羽為大將帶兵攻打樊城,這樣不但失荊州的悲劇不會發生,還有可能擊敗曹操,匡扶漢室,至于以后的故事這里就不再假設了,但這樣做絕對比三國里實際情況要好。

熱心網友

讓趙云和關羽一起守

熱心網友

要我就去做臥底.先殺曹操后誅孫權

熱心網友

東渡東瀛,殺光鬼子.

熱心網友

隆中對里已經回答的很好了

熱心網友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死守荊州是個戰略錯誤,從聯盟的角度上說荊州的利益淡化了孫劉聯盟的關系,從地里的角度上說離蜀州太遠不利于增援,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出現關羽那樣首尾不能兼顧的事只是個時間問題,所以我個人認為,放棄才是根本.

熱心網友

東聯孫吳,北拒群雄,南撫諸戎,西窺兩川。伺機而動,問鼎中原。最重要的是要使主君有爭雄天下的胸懷,積極謀取。

熱心網友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死守荊州是個戰略錯誤,從聯盟的角度上說荊州的利益淡化了孫劉聯盟的關系,從地里的角度上說離蜀州太遠不利于增援,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出現關羽那樣首尾不能兼顧的事只是個時間問題,所以我個人認為,放棄才是根本.

熱心網友

最少與一家聯盟

熱心網友

魏國實力最強,它奪荊州的優勢最大;而吳國實力也不比蜀國弱,它想奪荊州,但怕蜀國亂中偷襲。我們可以先散布些蜀國首領大病,讓其它兩國疏忽蜀國,然后撤兵,觀其形勢,等他們兩國開戰之時,小部分人伏擊曹操,曹操疑心重,必然以為蜀國大軍以到,肯定先撤兵;另一小部分人裝做曹操的兵伏擊吳,吳以為中了埋伏,也會撤兵。大軍繼續守城。

熱心網友

如果我在那個時代,我在就去投奔曹操了,我只回去設想如何奪得荊州,至于守衛它,那是下一步的事情

熱心網友

放棄,將關羽調回.留少量部隊扼守三峽,派一些能辯的文人之士對周遍的少數民族進行安撫穩定后方.然后率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等集中蜀國精銳揮師北上.占漢中,長安,直逼洛陽.

熱心網友

按諸葛亮的“既定方針辦”:“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熱心網友

東聯孫權北拒曹操其實這是個很大的復雜的問題~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清楚地

熱心網友

上策放棄給曹操,這樣吸引東吳攻打,蜀可以從中取利;中策聯吳抗魏下策讓關羽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