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國,性能等

熱心網友

世界現役頂級戰斗機(F22A)翼展13。56米機長18。92米機高5。05米機翼面積78。0平方米設計起飛質量(空戰)27 216千克空機質量(設計)14 365千克最大有效載重11 340千克超聲速巡航馬赫數大于1。6起飛滑跑距離610米著陸滑跑距離914米升限(YF22)15 240米作戰半徑2 177米最大轉場航程4 840米限制過載9最大平飛速度(海平面)1 482千米/小時F22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斗機。該機具有隱身、超聲速巡航、高機動性、超視距多目標攻擊等先進戰術技術性能,是第四代戰斗機的典型。它主要用以取代F15來執行奪取空中優勢任務,是美國21世紀初期的主力戰斗機。F22在設計上成功地把隱身技術、低阻超聲速技術以及大迎角機動技術融合在一起,實現了隱身要求和機動性能的良好折衷,是具有優秀戰術技術性能的一代新機。優秀性能的基礎是它具有強有力的“心臟”——裝有兩臺F119PW100加力渦扇發動機,單臺推力97。9千牛,加力推力155。7千牛,推重比達10。這種發動機帶有全權數字式控制系統,還有二元可調噴管,可以向上或向下轉動20度。這對提高機動性和隱身能力都是很重要的。這種優秀的發動機耗油率低,不開加力也可保證F22以1。6倍聲速的速度巡航。以前還沒有超聲速巡航的戰斗機,主要是因為沒有不開加力就能使飛機超聲速巡航的發動機。F22的外形設計非常注意隱身要求,再加上隱身涂層、防紅外輻射等措施,使其前向雷達截面積比第三代戰斗機小了兩個數量級,僅為0。1平方米;或者說20多噸的飛機只相當于天空中的一只鳥。F22“猛禽”還有非常銳利的眼睛,機頭裝有AN/APG77A電子掃描有源相控陣雷達,作用距離遠、功能多,可以邊掃描邊跟蹤多達10個空中目標,有對空、對地、制導、目標識別、群目標分離、氣象探測等多種功能,還具備下視/下射和側視能力。F22A還有聰明的“大腦”和靈敏的“神經”,其綜合電子系統以美國新開發的“寶石柱”平臺為基礎,可獲取陸、海、空、天等機外傳感器發送的信息,各種信息集中處理和顯示,通過內聯/外聯飛行數據鏈與友機共享系統數據和目標信息。“猛禽”座艙中裝有零零彈射座椅、戰術生命保障系統、側置駕駛桿和油門桿,集中了20種控制、63種功能。3余度數字式電傳飛行控制系統可以保證駕駛員輕松靈活的操縱飛機。機上裝1門20毫米M61A2機炮,3個武器艙共有8個掛架,機翼下還有4個掛點;有多種武器配備方案,主武器艙能掛4枚AIM120A或6枚AIM120C先進中程空空導彈,或者掛2枚GBU32JDAM聯合直接攻擊炸彈加2枚AIM120C空空導彈,既可遠距離攻擊、近距格斗,也具有對地攻擊能力。F22首次把可*性和維修性作為設計指標,從設計開始就進行考慮,采用良好的機內自檢設備,平均每架飛機每飛行小時僅需8。5維修小時,平均再次出動準備時間僅為13分鐘。24架飛機20年的使用費用比F15可節省5億美元。F22的研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美國空軍ATF計劃,1985年9月招標,1991年4月選中YF22進行發展(YF22于1990年9月首飛),1997年9月第1架原型機F22A首飛,2000年3月6日第3架原型機——具有真實內部結構的F22A加入試飛,如果試飛順利的話,可能于2003年正式服役。目前第一批投產58架,出廠價估計為8 470萬美元(不包括200億美元研制費分攤)。如果加上備件等,估計實際的采購單價達1億美元;如果把研制費分攤計算在內,每架則折合184億美元。美國空軍原計劃的采購量為648架,1997年減少為339架,后來又減少到295架。 技術數據F15CF15E翼展13。05米1305米機長19。43米19。43米機高5。63米5。63米最大起飛質量30 845千克36 741千克空機質量12 973千克14 515千克最大武器質量10 705千克11 113千克最大燃油質量6 103千克5 952千克最大平飛馬赫數2。52。5實用升限18 300米18 290米爬升率(海平面)≈250米/秒250米/秒起飛滑跑距離274米著陸滑跑距離760米轉場航程5 745千米5 745千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戰斗機進入了噴氣時代。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期,美國的F80、F84、F86等亞聲速噴氣戰斗機紛紛登場,跨聲速的F100也投入了使用。它們構成了美國的第一代戰斗機,其代表機型是F86“佩刀”,生產了8千多架。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期服役的F102、F106截擊機,F104、F4戰斗機,F105戰斗轟炸機是美國的第二代戰斗機;F4是其代表機型,生產了5千多架。70年代服役的F14、F15、F16、F/A18是第三代戰斗機,F15是其主力戰斗機、代表機型,已經生產了1 500多架。F15是美國原麥·道公司研制的雙發重型制空戰斗機,為美國現役主力戰斗機。它是根據越南戰爭的經驗研制的。1965年越南戰爭開始的同時,美國空軍也在考慮下一代戰斗機的問題。越戰的經驗告訴他們,戰斗機單純依*速度和并不成熟的空空導彈不行,機動性是最重要的。所以,馬赫數超過3的YF12戰斗機計劃被放棄了。1968年9月美國空軍正式招標設計下一代戰斗機,提出的戰術技術要求核心是高機動性、機載設備先進可*、維護簡便。1969年三家美國公司提出了設計方案,同年12月選中麥·道公司的設計,進入工程發展階段。1972年7月第一架原型機首飛,1974年11月服役。主要型別有A、B(雙座)、C、D(雙座)、E(雙座戰斗轟炸機);另有根據出口或特殊要求生產的多種型別。到2001年,各型F15生產了1 560多架,除美國裝備1 113架之外,還裝備了日本、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的空軍。1997年C型的單價為4 587萬美元。F15采用雙發雙垂尾布局,結構中大量使用鈦合金(約占25%),質量輕而強度好。機翼為后掠角45度的切角三角翼,前后緣都有機動襟翼,能滿足大過載高機動性要求。兩臺F100PW100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推重比為8,單臺加力推力105。9千牛,是當時最好的發動機。飛機的液壓系統、空調系統、電源系統、增穩系統等比較先進,不追求最先進,而追求安全可*。主要機載電子設備有AN/APG70(C/D型)火控雷達、AN/AWG20火控系統、AN/AVQ20平視儀、CP1075/AYK中央數據計算機、AN/ASW38自動駕駛儀以及導航、通信和電子干擾設備等。機上裝1門20毫米M61A1六管炮,5個外掛架可同時掛4枚AIM9L“響尾蛇”和4枚AIM7F“麻雀”導彈,或8枚AIM120先進中距空空導彈。F15既可以超視距攻擊,又適于近距格斗,也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是優秀的第三代戰斗機。但是,最初服役的F15A的可*性和維修性并不好,每個飛行小時所需的維修工時長達44個工時,平均只有9%的飛機能連續升空作戰,大約有50%的時間處于維修、待修或等待零備件。為此,F15進行了1 000多次設計修改,使改型后的C/D型飛機可*性提高了3倍,執行任務率提高到80%以上;F15E的任務執行率高達95。5%。1991年海灣戰爭中有120架F15C參戰,擔任制空和護航任務,擊落伊拉克飛機多架。 技術數據(F16C)翼展9。45米機長15。03米機高5。09米最大起飛質量19 187千克典型作戰質量10 780千克空機質量8 273千克最大平飛馬赫數2。0最大爬升率330米/秒實用升限17 200米起飛滑跑距離396~530米著陸滑跑距離670~810米轉場航程3 890千米F16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研制的單發輕型多用途戰斗機,主要用于空戰,也可用于近距支援,是美國現役主力戰斗機。該機于1972年研制,1974年2月原型機首飛,1978年8月開始服役。F16有A、B、C、D、R、X、XL等型別,還有根據特殊任務和出口國不同而研制的十余種改型機。除裝備美國空軍和海軍2 249架之外,還出口到荷蘭、比利時、埃及、以色列、韓國、土耳其等17個國家和地區。到2001年10月各型F16已有訂貨4 347架,生產了4 000多架,是產量最大、應用最廣、空戰性能優良、能執行多種任務的第三代戰斗機。按照美國高低搭配的思想,F16是作為低檔的為F15配套而研制的輕型戰斗機。所以它的空機質量和最大起飛質量只相當于F15的三分之二,而價格僅為2 600萬美元,還不到F15的三分之二。雖然,F16是按低檔飛機研制的,但它的飛行性能并不低,與F15相比相差不多,主要區別是其設計思想和戰術用途不同。F16采用懸臂式中單翼,單垂尾,以鋁合金為主要結構材料,與一般飛機沒什么不同。但它選用了推重比為8的渦輪風扇發動機,后仰角30度、能承受過載為9的彈射救生系統,靜穩定度略為負值的氣動布局,帶側置駕駛桿的電傳操縱系統,這在當時都是很先進的技術。為眾多國家選中、訂貨達4千多架的原因也就在這里。在1982年以色列和敘利亞的貝卡谷地大空戰中,以色列的近百架F16與敘利亞的米格戰斗機廝殺,有85架米格飛機被擊落,F16無一在空戰中損失。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作戰中,有249架F16參戰,共出動13 500架次,任務完成率高達95。2%。實戰證明,F16確實是優秀的多用途戰斗機。但是,因為它是按中低空多用途的戰術技術要求設計的,高空性能就差一些了。比如其升限較低,如果在高空作戰它就要被動挨打了;在中低空活動容易被地空導彈和其他防空兵器擊中,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被伊拉克的防空武器擊落7架,1995年在波黑巡邏時被塞族的薩姆6導彈擊落1架。 技術數據(F117A)翼展13。20米機長20。08米機高3。78米最大起飛質量23 814千克空機質量13 381千克內部武器質量2 268千克最大平飛速度1 040千米/小時最大正常使用馬赫數0。9作戰半徑(內部滿載)1 056千米航程4 827千米F22F117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單座亞聲速隱身戰斗機攻擊機。F117是在1975年開始的隱身戰斗機(曾稱F19)計劃基礎上研制的,1978年進入工程研制階段,1981年6月原型機首飛,1982年8月服役,到1990年停產共制造了59架。該機外形獨特,具有良好的雷達、紅外和目視隱身能力。F117主要用于攜帶激光制導炸彈,可對目標實施精確攻擊。該機的前身是按1975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提出的輕型隱身戰斗機計劃而研制的“海弗藍”技術驗證機。1977年12月“海弗藍”首飛。1978年美國空軍制定了“大趨勢”計劃,開始研制實用型的F117A;1981年6月18日預生產型首飛;1982年8月23日開始交付美國空軍使用。該機采用了獨特的多面體外形設計,機翼和蝶形尾翼均采用菱形剖面;機身為兩端尖削的飛行角錐體,機身框架上覆蓋有平板型蒙皮,光滑融合過渡;發動機進氣道和機身的頂部邊緣與機翼前緣平行,尾噴口邊緣與機翼后緣平行;整個飛機的外形都是由很多折面組成,并涂有吸波材料,使得雷達反射波集中在水平面的幾個波束內,從而達到隱身目的。正是由于這種獨特外形,它得到了“蟑螂”的綽號。同時,該機還采用了一些降低紅外輻射和飛機噪聲的措施。該機的研制、生產和使用曾一度處于嚴格保密之下,曾被外界猜測為F19。直到1988年11月10日,美國軍方才開始向外界公布該機的存在。該機共生產了59架,已于1990年交付完畢。1989年12月21日,F117A參加了美國對巴拿馬的軍事行動,這是該機首次參加實戰。海灣戰爭中,42架F117A出動了約1 300架次,無一損失,表現出色,深受美國空軍的贊賞。技術數據(F18C)翼展11。43米機長17。07米機高4。66米最大起飛質量25 401千克空戰起飛質量16 651千克空機質量10 810千克最大外掛載荷8 618千克最大平飛馬赫數1。8+最大爬升率254米/秒實用升限15 240米起飛滑跑距離427米著陸滑跑距離670~810米轉場航程3 706千米作戰半徑(空戰)740千米F18是美國原麥·道公司研制的艦載雙發多用途戰斗/攻擊機,主要用于艦隊防空,也可用于對地面攻擊。1974年提出研制計劃,1978年11月18日原型機首飛,1980年5月服役。F18有A、B、C、D、E/F等型別,并根據客戶要求有很多改型。除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裝備1 100多架,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瑞士、芬蘭、科威特、泰國、馬來西亞等國也裝備了這種戰斗機。到2001年F18有訂貨1 760多架,已交付1 500多架,1997年C/D型的單價為4 553萬美元。F18是根據20世紀70年代美國高低搭配的思想,作為海軍低成本輕型多用途戰斗機研制的。當時,美國海軍已經開始裝備F14重型艦載戰斗機,需要一種輕型戰斗機與之搭配。競標時,在競爭美國空軍輕型戰斗機落敗的YF17,經過修改以YF18的代號投標中選。美國海軍當時還需要代替A7的攻擊機,新的代號是A18。由于F18與A18非常相似,只是在作戰裝備和導彈上有些小的差別,所以合并成一個型號研制,即F/A18。早期的“大黃蜂”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暴露出作戰半徑不足的弱點,對艦載戰斗機來說,不能打擊遠方的敵人,是個大問題。所以海軍要求研制新的隱身攻擊機,即A12計劃。1991年美國國防部撤銷了A12隱身攻擊機計劃,代之以F18E/F改型研制計劃,被稱之“超級大黃蜂”。F18E/F是作為對地攻擊機研制的,其主要結構與F/A18C/D型基本相同,但機翼面積增加25%,機內載油量增加33%,任務航程增加41%,續航時間增加50%,外掛點增至11個,可載彈8噸,是目前美國海軍最具戰斗力和生存性的戰斗/攻擊機。F18曾執行過數千次戰斗任務,海灣戰爭中曾擊落過米格29戰斗機,在科索沃和阿富汗戰爭中也身手不凡,顯示了其優秀的作戰能力。 技術數據(F14A)翼展10。15~19。54米機長19。10米機高4。88米最大起飛質量33 724千克空機質量18 108千克最大載彈量6 577千克最大燃油質量7 348千克最大平飛馬赫數 2。34巡航速度741~1 019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5 240米最大爬升率152米/秒起飛距離427米著陸距離884米最大燃油航程 3 220千米(帶副油箱)F14是美國格魯門公司研制的雙座艦載多用途戰斗機,主要用于海軍艦隊防空和護航,也可用于遮斷和近距支援,取代了美國海軍的F4戰斗機。其設計工作始于1967年,第一架原型機1970年12月21日首飛,最早的生產型F14A于1972年5月開始交付美國海軍使用。F14于1992年7月停產,共生產了712架,1990年單機出廠價格為4 600萬美元。F14為雙發雙垂尾變后掠中單翼布局,后掠角變化范圍為20~75度,在飛行中實際可用的最大后掠角為68度。F14在飛行中可以在比較大的范圍內隨意調整后掠角,比同時代的米格23、“狂風”要好得多。動力裝置為2臺渦扇發動機,最初裝TF30P412(單臺推力93千牛)是不得已的事,這是由于為F14研制的F401發動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直到1986年換裝F110GE400發動機之后(單臺加力推力124。5千牛),F14才實現了全部設計要求。 技術數據蘇27P蘇35翼展14。70米15.16米機長21。93米22。20米機高5。93米636米機翼面積62。0平方米620平方米最大起飛質量30 000千克34 000千克正常起飛質量22 500千克25 670千克空機質量16 000千克17 000千克燃油質量9 400千克13 400千克最大武器載荷6 000千克8 000千克最大平飛馬赫數(高空)2。36235實用升限18 500米18 000米起飛滑跑距離650米約1 200米著陸滑跑距離620米約1 200米最大航程3 900千米4 000千米蘇27是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制的單座雙發重型遠程制空戰斗機。如今世人眼中的當代戰斗機的佼佼者,經歷了艱難的起飛歷程。1969年秋天,蘇聯軍方要求研制一種新戰斗機,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性能上都要超過美國的F15,至少達到相同的水平。因為前一年美國的F15空中優勢戰斗機已經正式上馬。在美蘇爭霸的又一輪軍備競賽中,誰也不甘落后。最初,俄羅斯的很多著名設計師都參加了新型殲擊機的設計,但最后的重擔還是落到了蘇霍伊頭上。按照蘇聯的傳統,米高揚設計較輕的前線殲擊機,蘇霍伊設計重型防空截擊機。 技術數據(米格29С)翼展11。36米機長17。32米機高4。73米最大起飛質量18 500千克正常起飛質量15 240千克空機質量10 900千克最大武器載荷3 000千克最大平飛馬赫數(高空)2。3爬升率(海平面)330米/秒實用升限17 000米起飛滑跑距離250米著陸滑跑距離600~700米最大燃油航程1 500~2 900千米米格29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制的單座雙發超聲速高機動性戰斗機,可以執行空戰、截擊、偵察和對地攻擊等多種任務。該機于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研制,1972年明確了戰術技術要求,主要用于取代米格21、米格23、蘇15、蘇17等第二代戰斗機,與美國的F16、F/A18對抗。其發展道路與F16頗為相似,開始是作為輕型制空戰斗機設計,逐漸加強對地攻擊能力,后期的改型更像多用途戰斗機。1977年10月原型機首飛,1983年服役。到2001年底,共有28個國家使用米格29,各型共生產了約1 400架,其中650架在獨聯體國家服役,其他飛機則出口到印度、古巴、朝鮮、伊拉克、伊朗、敘利亞、也門、馬來西亞、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秘魯等發展中國家;還有民主德國遺留下來的24架仍留在德國使用,主要用作訓練。米格29的對外銷售價格不算貴,第25批以后單價為1 550萬美元;問題是飛機壽命只有2 500小時,發動機首次翻修壽命只有350小時,總壽命600小時,所以單位時間的使用成本并不低。如果考慮備件、訓練和技術支援,每架飛機價格達3 000萬美元。馬來西亞為購買18架米格29支付了56億美元。俄羅斯的專家正在采取措施提高壽命,降低維修費用,據說可以把壽命延長到6 000小時,達到美國F16的水平。 F-35:被稱為“世界戰斗機”   美軍的F-35聯合打擊戰斗機(J S F ),其研制費用一度達到絕對空前的2000億美元,多個國家參與合作。眾多高新技術在F-35上匯聚,使得F-35一度戴上了“世界最先進”的光環,有“世界戰斗機”之稱。   F-35聯合打擊戰斗機是美軍以對地攻擊為主的多用途戰斗機,具有全天時、全天候地攻擊陸海空任何目標的能力。在未來的戰場上,F -35聯合攻擊戰斗機將與“猛禽”戰斗機聯手,形成低高搭配。當“猛禽”清除了敵方戰機以及地空導彈的威脅后,F -35將攜帶導彈對分散的地面目標實施全天候精確打擊。與F-16不同的是,F -35具有隱形能力,可以像F-117戰斗機那樣隱形突防。這種飛機機動性、敏捷性優于F-16戰機,作戰半徑為1000到1300千米。   F-35的電光瞄準系統(E O T S )是一個高性能的輕型多功能系統,可以在更遠的防區外距離上對目標進行精確的探測和識別,并具有高分辨率成像、自動跟蹤、紅外搜索和跟蹤、激光指示測距和激光點跟蹤功能。F-35攜帶兩枚微型聯合空地導彈,每個機艙各一個,也可以掛載小型對地攻擊型巡航導彈(S M A C M )。它將具備在各種天氣情況下打擊移動目標的能力。   F-35是一種通用飛機,在航母上降落是它必須具備的功能。EDO公司為F-35戰斗機設計并研制了著陸輔助天線,包括設計和制造航空母艦和跑道著陸天線以及開發網絡,以便把來自外部傳感器的信息傳輸到機載通信系統中。   “臺風”:歐洲四國空軍的支柱據英國《防務系統日報》報道,歐洲戰斗機公司不久前宣布,“臺風”戰斗機成功試射了“先進中距空空導彈(A M R A A M )”,標志著該公司在提交技術成熟的“臺風”戰斗機武器系統的道路上,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進行這次發射試驗的“臺風”DA4戰斗機,先用機載雷達跟蹤由英國皇家海軍提供的兩架“奎宿九星”無人機目標,然后對其中一架無人機實施模擬攻擊;與此同時,發射真的AM-RAA M 導彈對另一架無人機實施攻擊,直接命中該目標并將其摧毀。   “臺風”是歐洲戰斗機公司(英、德、意和西班牙4國合作)研制的新型單座雙發超音速戰斗機,其前身是EFA驗證機,主要用于防空和占據空中優勢的任務,兼具對地攻擊能力。在“臺風”之前,由多個國家共同研制飛機的項目并不多,而戰斗機這種關系國家安全的合作項目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臺風”可謂開創了軍事工業領域的一個新景象。   “臺風”是一種難以被敵方雷達監測到的多用途戰斗機。該機飛行速度快,機動性強,能攜帶大量空對空導彈,還可用于地面攻擊。作為幾個發達國家共同研制的新型戰機,“臺風”集中了各參與國家的技術優勢,并盡可能采用最先進的技術,如除前翼外,機身、機翼、腹鰭、方向舵等部位大量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大大減輕了機體重量,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縮短研制周期。   “臺風”戰斗機作為一種多功能空中作戰平臺,主要任務是奪取制空權,但也可進行對地攻擊和戰術偵察,飛機按空對空、空對地、空對海攻擊有多種武器配置模式,可掛載多種先進的常規和制導武器,機載設備和武器可進行超視距空戰。“臺風”已成為英國、西班牙、德國和意大利等4個國家空軍的支柱。   “陣風”:與美俄戰機爭雄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道,法國“陣風”正成為美國戰機最具威脅的競爭對手。“陣風”打破了長期以來由美國F-16系列和俄蘇-27系列把持世界戰機交易市場的局面。   “陣風”是一款先進的雙發多任務重型戰斗機,是世界公認的有相當大發展潛力的先進戰斗機。最能體現其先進性的是它的全自動式鴨翼和線操縱飛行系統。它廣泛采用具有吸收雷達波功能的復合材料,以及重新設計的更為流暢的機翼根部,大大降低了信號反射率。氣動外形的改動也減少了飛機的雷達反射面積。復合材料大量使用,有效降低了飛機的總重量,提高了結構壽命,降低了生產成本。它的一個突出優點是,在保證機體結構牢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升了戰機的超機動性能。   “陣風”機長15米,翼展10.9米,高大的垂尾距地5.34米,空重9.5噸,最大起飛重量26噸,駕駛艙居高臨下,機身前端像鯊魚鼻子,兩側進氣道“張著大口”。掛著“魔術”和“米卡”導彈的它活像一頭“憤怒的公牛”。它采用了高壓液壓系統和變頻發動機,這兩項新技術已移植到A380“空中客車”上。“陣風”還在西歐范圍內最先采用了相控雷達,具有精確打擊能力。它采用“手不離桿”技術的側桿雙桿駕駛座艙非常先進,可以說是多任務作戰能力的重要體現。它裝備有多臺先進平視顯示器信息系統,可分別提供飛機控制數據、任務數據和發射提示,顯示戰術情形和傳感器數據。飛行員配備有先進頭盔瞄準顯示裝置,能與整個計算機系統實現高速信息雙向交流。   結構相當簡單,利于維修:它的進氣道是固定式的,免去了復雜的進氣調節裝置。它的外接系統完全采用北約標準制式,選用的武器彈藥也實現了北約國家的共通性。多用途打擊戰力是“陣風”的一個突出特點。它能夠執行短程和遠程作戰任務,包括對地(海)攻擊、空中防御、空中對抗和偵察,還具有核打擊能力。  蘇-37是蘇-27系列的最新機型。俄羅斯現已開始第四代先進戰斗機的開發,蘇-37可能是蘇-27系列的最后一種改進型戰斗機。但這一成功的系列產品,與世界上所有優秀戰斗機一樣,將在航空發展史中寫下光輝一頁。蘇-37是一種單座位或雙座位多任務格斗/戰斗機,采用了第四代戰斗機專有的人工智能系統,可對任何空中之敵實施提前攻擊。它的所有信息和瞄準系統都具備多通道性和算法保護性,不進入敵防空區便可對地面目標實施攻擊。蘇-37可以超低空飛行,并且飛越或繞過地面障礙物,可以進入自動飛行狀態,也可以對抗敵方的無線電和光學電子設備。。

熱心網友

前沿03,回答得非常棒.

熱心網友

這兩個網站內容比較全,你要我在這列出各種飛機太不現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