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強直性脊椎炎患者,病史十幾年了。現已失去生活自立能力。請問有沒有最好的治療方法。

熱心網友

你的情況是根本不用擔心什么的,像強直性脊柱炎在我院是完全可以治愈康復的。下面給你提供點參考:一、 強直性脊柱炎(簡稱AS)1、 病因:遺傳(80%)、感染(20%)所引起。2、 臨床癥狀:背腰痛、雙臂痛、白天痛輕、夜間痛重,嚴重者半夜常痛醒,晨起后背腰部強硬,活動后才好轉,嚴重者,脊柱僵硬,關節畸形,活動受限或固定。3、 HLA-B27(組織相容抗原)或稱遺傳基因,80%的AS-B27為陽...

熱心網友

你的情況是根本不用擔心什么的,像強直性脊柱炎在我院是完全可以治愈康復的。下面給你提供點參考:一、 強直性脊柱炎(簡稱AS)1、 病因:遺傳(80%)、感染(20%)所引起。2、 臨床癥狀:背腰痛、雙臂痛、白天痛輕、夜間痛重,嚴重者半夜常痛醒,晨起后背腰部強硬,活動后才好轉,嚴重者,脊柱僵硬,關節畸形,活動受限或固定。3、 HLA-B27(組織相容抗原)或稱遺傳基因,80%的AS-B27為陽性,但還有20%陰性也是AS。4、 診斷:A、 早期診斷:背腰部、雙臂部疼痛半年以上,但活動靈活,經X光片檢查骶髂關節模糊者即可診斷為早期AS。B、 中期診斷:背部、腰部、頸部、雙髖基本強直,不能活動。X光片示骶髂關節、脊柱關節間隙變窄者即可診斷為中期AS。C、 晚期診斷:背部、腰部、頸部、雙臂部疼痛伴活動受限1年以上,X光片上述關節已溶合或成竹節狀者即可診斷為晚期AS。5、 生物植入術(為我中心獨家引進國際高科技專利產品):由40多種名貴中藥材,經生物技術合成的特異蛋白藥栓,經植入機體,使人體產生免疫蛋白酶,通過增強免疫力來對抗AS病因,達到通經活絡、軟化關節的治療目的技術。6、 治療:用中醫方法治療,由關節松解技術,粗銀針穴刺、強刺激推拿、拔罐、理療、生物植入術、頑痹康系列藥物綜合治療。A、 早期AS住院10天左右,用上述方法治療十天,基本好轉,生物植入術鞏固2-3療程(每月植入一次為一個療程),中成藥鞏固半年左右,95%的可臨床治愈。B、 中期AS患者住院20天左右出院,生物植入術鞏固3-4療程(每月植入一次為一個療程),中成藥鞏固10月左右,90%的可臨床治愈,早、中期可簽訂協議,以保證療效。C、 晚期AS患者住院1-2個月可出院,生物植入術鞏固4-5療程,中成藥鞏固1年左右,80%的可穩定病情,恢復正常生活。7、 復發問題:AS中、早期經臨床治愈,只要增加營養,加強鍛煉,預防感冒,避免居住潮濕之地,一般均不會復發。8、 為什么全國各大醫院均講AS不能治愈?因為中、早期AS經我中心治療后,關節活動靈活,不再疼痛,只要按照第七條的4點防護措施,終身不再反復發者,我們稱之為臨床治愈,患者同樣認可不治愈。但是,B27屬于遺傳基因,大部分不能轉陰,所以說AS患者不能完全治愈。廣東省榮軍醫院創建于1950年10月,是廣東省民政廳和廣州軍區的直屬單位,同時也是廣東省公費醫療和廣州市醫保定點單位。全院占地面積50000多平方米,設有普外科、神經外科、弱智兒童骨科科專科等65個專科門診及住院科室,全院設有床位800多張。“華南強直性脊柱炎、腰頸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治療中心”是本院的特色專科,在“強直性脊柱炎”“股骨頭壞死”“類風濕關節炎”“腰頸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主要是運用高科技專利“生物植入術”專治“強直性脊柱、股骨頭壞死、類風濕關節炎”。不開刀、無毒副作用,打破終身服藥之苦。早、中期患者2-3療程即可康復。在“腰頸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方面是引進國際高科技椎間盤專用復位機,專醫腰頸椎間盤突出癥,椎管狹窄、椎間盤手術后復發癥,不論病情輕重,多數患者可一次復發。不開刀、無痛苦、安全快捷不復發。配合“生物植入術”,從根本上解除椎間盤對神經根的壓迫。打破切吸術,膠原酶溶解術、臭氧松粘術及手術等療法的副作用,專治疑難復雜之椎間盤病變。廣東省榮軍醫院“華南強直性脊柱、腰頸椎狹窄”綜合研究中心真誠歡迎患有“脊柱方面之疑難雜癥”的各界人士的到來。患者前來就診、簽訂協議、療效確保。 國醫械廣審(備)040139咨詢電話:13711154220。 黃濤(中心主任助理)e-mail:huangtao0204@

熱心網友

強直性脊椎炎是脊椎的慢性進行性炎癥,侵及骶髂關節、關節突、附近韌帶和近軀干的大關節,導致纖維性或骨性強直和畸形。過去認為它是中樞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認為它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是一種獨特的疾病。本病類風濕因數陰性,屬血清反應陰性疾病。 病因尚不清楚。有遺傳因素,男性多于女性,國內統計約為14:1。病人親屬的發病率比正常人群多20-30倍,約96%的病人含有血清組織相容性抗原HLA-B27。 ...

熱心網友

強直性脊椎炎是脊椎的慢性進行性炎癥,侵及骶髂關節、關節突、附近韌帶和近軀干的大關節,導致纖維性或骨性強直和畸形。過去認為它是中樞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認為它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是一種獨特的疾病。本病類風濕因數陰性,屬血清反應陰性疾病。 病因尚不清楚。有遺傳因素,男性多于女性,國內統計約為14:1。病人親屬的發病率比正常人群多20-30倍,約96%的病人含有血清組織相容性抗原HLA-B27。   臨床表現   1.病人多為男性青壯年,70%以上在15-30歲之間。40歲以后很少發病。 2.起病緩慢,早期癥狀不明顯,定位也不清楚。常感腰背痛,漸感腰部活動不靈活,晨起明顯,活動后好轉,久坐后活動又不靈活。癥狀日漸加重,并向上發展。 3.關節疼痛最先出現在氐髂關節,可先在一側,繼之對側發生,也可同時雙側發病。骶髂關節處有壓痛,骶髂關節試驗陽性。 4.脊椎以下腰痛,腰部僵硬活動不便為早期癥狀,逐漸發展至胸椎,如累及肋椎關節時,出現呼吸不暢,有束帶狀胸痛,咳嗽、噴嚏時脊椎劇痛。發展到頸椎時,頭部轉動不易,整個脊柱完全僵硬。由于屈肌較伸肌強,及患者喜蜷曲軀干之姿勢,脊柱呈圓形駝背畸形。 5.部分病人有單側或雙側髖關節痛,久之髖關節活動受限,呈屈曲強直。髖關節發病率約38-55%。 6.30-40%病人可伴發急性虹膜炎。   診斷依據   1.根據紐約臨床診斷標準。首先將骶髂關節X線改變分為5級:“0級:正常;Ⅰ級:可疑;Ⅱ級:輕微不正常,有局限性骨腐蝕或骨硬化,關節間隙無變化;Ⅲ級:中度不正常,骨腐蝕與硬化明顯,關節間隙有改變;Ⅳ級:嚴重不正常,已強直。 2.診斷標準是:(1)腰椎于前俯、后伸和側彎均受限;(2)胸腰段或腰椎有癥狀或疼痛;(3)呼吸胸擴張在第4肋間隙水平只有或少于2.5cm。 3.肯定強直性脊椎炎者:(1)Ⅲ-Ⅵ級雙側性骶髂關節炎加上至少上述的一條標準;(2)Ⅲ-Ⅳ級或Ⅱ級雙側性骶髂關節加上第1條標準或加上第2與第3條標準。 4.可能強直性脊椎炎:Ⅲ-Ⅳ級雙側性骶髂關節炎而沒有任何一條標準。 5.可有輕度貧血,血沉增快,90%HLA-B27抗原陽性。 6.脊柱早期普遍性骨質疏松,漸次附件模糊,軟骨下骨硬化,脊柱變直,脊椎呈竹節樣改變。 如何治療:  治療原則   1.強直性脊椎炎病人在35歲以后病變明顯緩和,早期治療可獲得良好效果。早期在消炎痛鎮痛藥物和濕熱外敷控制癥狀的情況下,盡早進行矯正和預防畸形的功能鍛煉,并持之以恒。 2.必要時可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 3.為了預防畸形,在急性疼痛期,可用石膏背心、下肢牽引等方法治療。 4.晚期已有畸形強直者,應在病變靜止后施行矯形手術,以改善功能。常作的手術有脊柱截骨術,髖關節人工全關節置換術,股骨髁上截骨術等。 5.放射治療能迅速止痛,但不能制止病變的發展,且有誘發白血病或纖維肉瘤等惡性腫瘤之可能,故應慎用。   用藥原則   1.消炎痛及保泰松效果較好。消炎痛每日100-200毫克,分3-4次口服。癥狀控制后,減至50-100毫克維持量。保泰松每日100-200毫克。 2.阿司匹林,每日約3克,注意副作用,特別是骨出血,骨髓抑制。為減少胃腸道副作用,可用腸溶阿司匹林。 3.強的松消炎和止痛效果快。在消炎鎮痛藥物效果不理想時可以應用。每日用量不超過20毫克。 4.硫唑嘌呤有效,若脊椎炎病人合并有牛皮癬,則效果更好。用量每日50-10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