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術要攻打劉備時,因忌憚呂布,所以給了呂布許多糧米,以結其心,使其不助劉備。陳宮卻對呂布說:袁術一旦滅了劉備,唇亡齒寒,不如助劉備,所以才有了呂布轅門射戟,為劉備解圍一事。后來袁術欲與呂布結親,意在使呂布殺了劉備,這是“疏不間親”之計。陳宮雖然看破了袁術的計謀,卻極力促成此事,其意是要讓袁術殺了劉備。難道這時他就不怕袁術殺了劉備,威脅到呂布了嗎?還有呂布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苦守下邳之時,他給呂布獻了一計,讓呂布到城外駐扎,成犄角之勢,若曹軍來打呂布,城中便來相救,若曹軍來攻城,呂布便可襲其后。但倘若曹軍兩路分兵,同時攻城并襲呂布,該當如何?若是本人用兵,便先將一軍伏于下邳城外,引大軍打呂布,待陳宮出城相救之時,乘虛攻入下邳,然后兩軍會合,呂布陳宮豈非一舉可擒?況且陳宮有謀而遲,由此來看,陳宮雖為謀士,實乃庸才。本人小議一下,望大家多指教,各抒己見。

熱心網友

我同意陳宮的策略! 打仗一定要講究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人。在敵守我攻的情況下對雙方兵力的要求就更大了。冷兵器時代,城池的防守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作為攻擊方,要攀上高高的城墻去打擊敵人,在平原上威力巨大的騎兵也不能在攻城戰中發揮作用,弓箭對高處的敵人殺傷力也有限。而防守方呢,居高臨下,步兵和弓箭手都能發揮巨大的優勢,還可以出其不意的用騎兵進行反沖鋒!所以說對攻擊方兵力的要求很大。 作為一個卓越的軍事家曹操十分清楚其中的道理,他決不會傻到分兵同時攻擊兩個敵人的據點。兵派少了,對敵人沒有威脅,圖增己方的傷亡;派多了,兵員又吃緊。陳宮也不會傻到看到有敵人進攻呂布,也不管多少,就派兵去救。 按照樓主的策略,就要派大軍將呂布的營寨圍住,迫使陳宮來救。在陳宮來救的途中派重兵將其圍困,至少也要糾纏住,使陳宮:進,不能就呂布;退,不能回下邳。這時,埋伏在下邳城外的士兵才能開始攻城(前提是這支軍隊不能被發現,要有邱少云的精神);而且攻城的軍隊也不能太少,畢竟呂布手下還有張遼等大將,可能會留守城中。

熱心網友

各人有各人的見解,所以他是不是謀士,自己心中明白就好了!

熱心網友

充其量,陳宮只能算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罷了。只可惜那時《厚黑學》還未問世呀,不然讓他看看,也就可以理解曹操了。

熱心網友

前三千年有一諸葛三千年后又有一諸葛事前諸葛傳千載,事后之評貼頂頂!

熱心網友

每個人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人無完人嘛!

熱心網友

陳宮是英雄

熱心網友

自古戰爭的勝敗都有其偶然性,不能說陳宮的計謀不好啊,按樓主的意思分兵攻之,乘需而入,但如果碰到死敵,發揚我紅軍之精神,守城的死守,戰斗到最后一個人,呂布突擊,呂布之勇無人不忌憚其三分,呂布回過頭來,曹操有被全殲的可能,曹用兵不可能不把呂布之勇算在內。但也有可能樓主之計成功,但代價太大,因為城外的部隊一定會傷亡慘重啊,畢竟古代士兵的戰術素養不可能太高

熱心網友

此人誠英雄也

熱心網友

歷史記載的陳宮,幫助曹操得到兗州(主要靠游說),后來,因曹操對有功人員做法太過,離開曹操,投向呂布.陳宮性格太過剛烈,但才能還是不錯的.

熱心網友

我相信他也是一個不錯的謀士啊

熱心網友

看古戲流淚,替古人擔憂

熱心網友

心太軟雖然不夠深入分析陳宮的決策戰略,但從形式上分析得非常之好.我贊成你的意見.

熱心網友

俺同意"心太軟"的意見~~~~~~~~

熱心網友

頂 北風凜冽

熱心網友

可惜.你遲生了千余年.否則.溫侯得了你這等的謀士.倒是可以死的快些.少受了許多的煎熬.

熱心網友

我補充一點:老兄之所以有對付陳宮、呂布的辦法,是因為《三國演義》寫明了陳宮的計策。問題是,當時曹操、袁術等,也像您一樣對陳宮的計策了如指掌嗎?陳宮的謀略雖不像諸葛亮那樣出類拔萃,但也絕非庸才。呂布一介武夫,能自立門戶與二袁、曹操等抗衡了那麼長時間,沒有陳宮的輔佐是根本做不到的。不要因陳宮僅做過縣令就看不起他,須知,亂世出英雄,劉備平黃巾,也不過才作了個平原縣令,而關羽張飛不過是他手下的步弓手馬弓手而已。

熱心網友

認同啊!不過我相信他也是一個不錯的謀士啊

熱心網友

第一個問題 “疏不間親”,如果真的成了親家,那么多少也會顧及這一點的。就象劉備與糜竺之妹結親一樣。 但反過來想,袁氏兩兄弟都能不和睦,也有其不妥這處。第二個問題 這個計謀比較好,成功率也高。 “便先將一軍伏于下邳城外”,既然你能伏一軍,也就是他們不能發現你的伏軍,同樣的道理,呂布他伏兵在外,也就能不讓曹操發現,古代打仗就是“占城為王”,攻城為主,會派兵攻城,陳宮的計謀不是沒有道理的 陳宮因該算是一個憂國憂民之人把!

熱心網友

錯了。。

熱心網友

良禽擇木而棲,在殘酷的亂世中,受仁慈之心所困,棄曹操而去,無遠大的政治眼光,陳宮之才有限,其志確實"燕雀".

熱心網友

陳宮本來就是個縣令的料,比較有正義感。但是絕不是一個好謀士,他不夠狠。

熱心網友

隨便說一句,起初保劉備,因為劉和呂都是袁術的敵人,劉死則呂寒,袁術如果與呂布結親了,關系則更上一層,至少短期內袁術是不會攻打呂布,甚至有以此為機會促成聯盟的可能。呂布弱小,面對的形勢,實際上是一強一弱,倒向誰的問題,既然倒向袁術暫時可保無憂,為何不倒? 苦守下邳時,呂布城小,且無外援,實際上是很難頂住的。陳宮此計,是苦無他策,逼不得以,但是以實際情況,還是相對好的一個計策。如街亭之戰,馬SHU堅守孤山,如王平不被擊退,山頂將士眼見援軍大進,或許有死地后生的可能。司馬妙在困其于死地,又放普通士兵以生路,同時截斷外援,讓蜀軍將士覺得苦守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