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流通價值
熱心網友
流通價值
熱心網友
流通價值
熱心網友
) 美元公式有一個很重要的公式,作為我們一切分析的基礎:“美元報價=人民幣報價 * 匯率”好比一只中國產的茶杯,價格4元人民幣,人民幣匯率8。27,則該只茶杯賣到美國,報價即為4 / 8。27 = 0。5元美金。如今美國抱怨中國貨太便宜,0。5美金的價格實在令美國人難以競爭。小布什想盡一切辦法,要讓美國市場上的中國貨,從0。5漲價到0。7~0。8美金。大陸的官方媒體,翻來覆去地總是強調,美利堅強迫壓制人民幣匯率升值,“美元報價=人民幣報價 * 匯率”。如果匯率升值至1:5,則美元報價自動漲至4 / 5 = 0。8美金,也就沒什么競爭力了。而事實上,等式的右邊有二項,匯率和人民幣報價。美國人還有另一種陰謀,如果讓中國通貨膨脹,中國產的杯子要賣到7元一只,則7 / 8。27 = 0。8美金,一樣也沒有什么競爭力了。通貨膨脹和人民幣匯率,美國佬只要能操縱一項,就能使中國貨變得更貴,也就達到他們的目的了。2) 通貨膨脹通貨膨脹說來就來,一夜之間,物價就漲上去了,電煤礦油就缺口了,經濟就過熱了。是什么導致經濟過熱,按一些央行官員的口徑,是汽車,鋼鐵,電解鋁等行業的過度投資。但接著問下去,過度投資的根源,是價格上漲。價格上漲的根源,是需求過熱。需求過熱的根源。。。。。。央行官員就瞠目結舌,答不上來了。在8。27匯率下,美國人的一個手段,就是用盡量多的美金,來沖擊人民幣體系。固定匯率類似于一種“坐莊”系統,當賣盤太多時,“莊家”就必需要進場,維持價格。美國人拋多少,中央銀行就得要接多少。不然你這個8。27就名存實亡了,也達不到資助出口企業的目的。在過去的一年中,美國人的行為可謂瘋狂。大量的熱錢,涌向中國。由于中國的基本面很強,美國財團充滿信心,投機資金源源不絕。年終總結,中國央行,大約每天買進5億美金,一年累計買入了1600億美金。今年1~6月份,短短的六個月,又再買入了700億美金之巨。使中國的外匯儲備總量,達到了4700億美金。央行和普通的商業銀行,有很大的區別。商業銀行資源有限,而且用的是“舊錢”。商業銀行買賣外匯,并不會影響金融穩定。而央行是發鈔行,擁有“鑄幣權”。從理論上來講,央行的接盤能力是無限的。當手中一些有限的流動資金用完后,央行可以開動印鈔機,大量印制“新錢”,接下美金。但新錢有新錢的壞處。新鈔一發,后患無窮。美國人就是要這個效果。當大量新印制的人民幣流入市場,將導致物價系統的災難。中國的商業銀行,放大系數約為2。5~3。5。中國去年的M2貨幣總量,由18萬億增長到了22萬億。總的來說,如果沒有美金潮,放貸額甚至是縮減的,商業銀行甚至是惜貸的。所謂信貸失控,純屬無稽之談。但即使新增40000億貨幣總量,對一個GDP總量約為10萬億的經濟體,仍然太大太大。一下子多了這么多新錢,物價豈能不漲?物價一漲,生產企業豈能不大干快上,盡量多快開工。這就是所謂的經濟過熱。聯系匯率,導致人民幣被低估,導致美國人沖擊人民幣,導致貨幣供應量太大,導致物價上漲,導致經濟過熱。引用格林斯潘的一句話,“如果他們(中國)堅持不升值,他們自己的貨幣就會出問題”。3) 魚與熊掌如果人民幣被低估,美國人必然樂意將美金兌換成人民幣,并最終導致人民幣過多,通貨膨脹。“美元報價=人民幣報價 * 匯率”。美國人總有辦法,讓中國貨價格上漲,失去競爭力,經濟是均衡的。你堅持固定匯率不動搖,我就用美金沖你人民幣,最終導致你通貨膨脹。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選擇固定匯率,還是選擇穩定物價呢。中國政府的態度很明確,固定匯率是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去年頂住七國財長壓力,被認為是外交縱橫的一項重大收獲。按照中國人一貫的鴨腦思路,“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美國的勸告,反著做就可以了。美利堅要我們升值,我們偏不可以升值。事實究竟怎樣,還是先分講清楚,二種不同的選擇,誰是受益者,誰是受害者。如果匯率上漲,則受益者是人民幣持有人,也即是十萬萬老百姓。你可以很輕松地去加勒比海灘渡假,去希臘看奧運會,甚至娶一個年輕漂亮的馬來西亞太太。而如果匯率不漲,國內通漲的話。受益的是政府和銀行。作為最大的債務人,幾萬億的壞帳將相應縮水,從而更容易償還。政府將獲得大量的鑄幣權,以應付財政開支。財富就只有一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總而言之,百姓是沒什么指望去加勒比渡假了,更沒錢娶一房馬來太太。這些錢將用來填補國有銀行的虧空。我們同意就總體而言,國家利益,填補銀行,總比海灘渡假要重要得多。但還是應該跟民眾解釋清楚,在這項選擇中,誰是受益者,誰是受害者。4) 房地產本輪熱錢潮的另一個奇怪現象,游資收購的是房地產,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股票與債券。國際換匯資金,講究的是光速劃撥。要求高流通,低風險,固定收益。從這個角度講,債券是最好的選擇。一些短期債票面受益率,甚至成了一國匯率的基準。相對而言,股票都不受寵。因為股票波動還是太大,而且收益率也不確定。至于房地產,一般而言根本不是游資的選擇。房地產的流通性實在太差,而且千房千面,每一套房源都要單獨評估,單獨銷售,簡直是游資的惡夢。真正的原因,還在于公式“美元報價=人民幣報價 * 匯率”。經濟是均衡的,好比二道水閘,水位最終會滲透到同樣高度。但在中國價格,逐漸向美國靠攏的過程中。到底是“人民幣報價”變動,還是“匯率”變動,游資心中仍沒有底。事實上,中國政府堅守固定匯率的決心,也是不容小勖的。最好的選擇,就是購買中國房地產。一旦8。27的匯率不變,而是中國內部通貨膨脹,房產會隨物價上漲。無論是匯率漲,還是物價漲,房地產二相得宜。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從目前看,8。27牢不可破。簡單地將美金兌換成人民幣現金,“初級投機者”們,將遭受毀滅性的打擊。5) 宏觀調控宏觀調控有一個很大的漏洞,即其對于內資外資的影響,是不同的。內資奄奄一息,外資如魚得水。企業獲得資金,無異二個路徑。國內資金和國外資金。經過宏觀調控,江蘇省十幾家銀行集體停貸。民營企業幾乎已被屠戮殆盡。中國的內資企業,再也沒有能力獲得貸款,再也沒有能力擴大產能,再也沒有能力搶占市場了。而你可以管得了國內銀根,卻管不了國際銀根。中國目前的銀根空前緊張。而在國際市場上呢,卻是45年來最低利率,寬松得要命,外資企業可以大量融資。我們很痛心地看到,當國內企業普遍停產的時候。外資公司卻是心口二面。當某些外資學者大喊“中國必需減速,減速,再減速”。而他們自己的外資公司,卻在中國加強擴張,增大投資,急步跑馬圈地。德國大眾新加了二條生產線,廣州本田加了一條,大摩在上海投了幾十億的地產項目,轉手又買了建行的幾十億抵押物業。全銀行系統違約率最低的個人房貸,中國的銀行被行政命令規定不許做,而天津的一家德資銀行卻連5。04%都不要了,干脆開出來了3%的優惠利率。。。我們不知道“外國專家”究竟是看多還是看空。但我們知道總產能并沒有下降多少。唯一的區別是,內資讓幾步,外資就進幾步。在一個完全的市場經濟體系中,抽緊銀根,則貨幣減少,供應緊張,匯率相應上升。當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時,內資固然借不到貸款,外資由于匯率上升,一樣需要付出更多的投資成本。對內外資是平等一樣的。引用一句老話“在固定匯率下,外資涌入,將會抵銷緊縮性貨幣政策”。固定匯率下實行宏觀調控,只苦了內資,而松著外資。國內銀根很緊,而國外銀根很松。國企奄奄一息,外企如魚得水。固定匯率+宏觀調控,導致了一個大漏洞,在這樣的漏洞下,等于國企不戰而潰,將大好市場份額拱手讓人。解決的方案也很簡單,對某些特定行業,征收“投資調節稅”。凡國企受行政命令不許增加產能的,外資也不許進入。進則征收額外稅。
熱心網友
流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