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如今3周歲了,小小的她如今越來越不聽話了,很是令我和老公煩惱。孩子不能打,但是有時候氣得又不能不打。讓她吃飯她不吃,讓她起床她不聽,總之大人說什么都喜歡有自己的看法,很不聽話。有時甚至還和我們頂嘴,真是不知怎么搞定她?!
熱心網友
2-3歲的孩子有一個反抗期,到了思春期前后又出現一個較大的反抗期,這是“青少年期”特性的自然現象。因為,到了青少年期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如果不能滿足這一特點,就會感到失望或者進行反抗,而發生頂嘴。青少年戲不是小孩子,又不是成年人,既有小孩子的行為,又有成年人的行為,他們的情緒不穩定,待人接物不熟練,社會適應能力也差。青少年的反抗,除了頂嘴外,還有其他反抗形式。諸如機械攻擊型、身體表現型、孤立型、主張型、排除進一步型等。其實,孩子頂嘴比不說話反抗好。因為頂嘴可使父母容易了解子女。那么,父母如何對待頂嘴的孩子呢?今將專家的建議綜述于下,以供參考。 (1)正確認識頂嘴。孩子頂嘴是一種反抗,而青少年的反抗帶有自我成長的意識,是自然的和應該的。孩子通過反抗可以提出自己的主張,也可以進行自我反省,這是青少年表現自己的想法和感覺,也是了解自己在社會存在的價值。專家認為子女的反抗有積極意義。因此,父母應該肯定子女在心理上的成長,并理解他們。同時,要以不同于過去的方式幫助和指導子女。 (2)不能放任自流。父母對孩子的反抗不能放任自流。因為青少年的問題和非法行為有時是由反抗心理產生的。父母對孩子的頂嘴既要理解,又要積極地幫助他們消除反抗心理,克服非法行為。 (3)創造良好環境。由于青少年的反抗和非法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環境不良,尤其是父母經常爭吵打架,不關心孩子,致使孩子與父母疏遠,當孩子與父母越疏遠就越不愿意學習而喜歡在外邊游逛。這樣,孩子就容易和壞孩子交往而干壞事。有些父母不和睦,經常打架鬧離婚,有的賭博,使家里沒有一個安靜溫暖的環境讓孩子學習,這樣就很容易使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消除頂嘴,父母之間一定要和睦,共同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溫暖、并充滿著關心和愛的家庭環境。 (4)經常與其對話。父母同子女之間的關系是通過對話形成的。但據韓國漢城大學心理系教授徐鳳燕等的調查,有50%的實踐和高中的學生不容易同父母對話。反抗期的子女同父母對話就更難其原因是父母與子女之間存在著老少之差、觀點之差和思考方式之差。孩子與父母沒有共同的語言,即使對話也對不下去。為此,父母最需要主動注意而虛心地傾聽子女的話,善用商量口吻與孩子對話,盡力理解孩子的感情和想法。所謂“虛心地傾聽”,就是不要有“我是大人,應該作出榜樣”,“我要教育你”或者“ 要樹立權威”等想法。即使孩子說的話可笑或者是錯誤的,父母也要很好地聽下去。父母要想準確地了解孩子現在在想要什么和有什么感覺,重要的方法就是主動聽孩子的談話。父母同孩子對話時,主要是談自己,因為它比主要談對方更能有效地傳遞想法和感情。不少父母在同子女對話時,主要說孩子,如說,“你……所以不對”。這樣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此外,父母還要注意對話方式,因為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說同樣的內容,可能使孩子喜歡聽,也可以刺激孩子和傷害孩子的感情。對話中,要慎用“不”字,巧用“幫”字,使孩子易于接收。 (5)站在孩子立場。史蒂文斯曾說:“無論我們怎樣努力,也只能理解談話者25%的意思。”因此,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來考慮和理解孩子的話。不但要聽孩子的談話,而且,還要體會孩子的感情和感覺。例如,當孩子說:“我在學校受到了批評”時,父母不要馬上問“你又犯了什么錯誤”,而應表示同情地說:“怎么不高興啦”。待孩子說明了詳細情況后,再通過對話尋找使孩子反省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這樣做,孩子就不會出現反抗心情。假如,父母對孩子放學回家晚了,說“你怎么每天都這么晚回家?”孩子就會產生反抗心情,必然會頂嘴,“晚了又怎么樣”。若父母說“怎么晚了?真使我擔心。出了什么事嗎?”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的好意。 總之,父母只要從關心角度出發,站在孩子立場上考慮和理解孩子的話,并注意對話的方式,就能消除孩子的頂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