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串行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由于干擾可能引起信息的出錯,例如,傳輸字符‘E’,其各位為:0100,0101=45HD7 D0由于干擾,可能使位變為1,這種情況,我們稱為出現了“誤碼”。我們把如何發現傳輸中的錯誤,叫“檢錯”。發現錯誤后,如何消除錯誤,叫“糾錯”。最簡單的檢錯方法是“奇偶校驗”,即在傳送字符的各位之外,再傳送1位奇/偶校驗位。可采用奇校驗或偶校驗。奇校驗:所有傳送的數位(含字符的各數位和校驗位)中,“1”的個數為奇數,如:1 0110,01010 0110,0001偶校驗:所有傳送的數位(含字符的各數位和校驗位)中,“1”的個數為偶數,如:1 0100,01010 0100,0001奇偶校驗能夠檢測出信息傳輸過程中的部分誤碼(1位誤碼能檢出,2位及2位以上誤碼不能檢出),同時,它不能糾錯。在發現錯誤后,只能要求重發。但由于其實現簡單,仍得到了廣泛使用。 為了能檢測和糾正內存軟錯誤,首先出現的是內存“奇偶校驗”。內存中最小的單位是比特,也稱為“位”,位有只有兩種狀態分別以1和0來標示,每8個連續的比特叫做一個字節(byte)。不帶奇偶校驗的內存每個字節只有8位,如果其某一位存儲了錯誤的值,就會導致其存儲的相應數據發生變化,進而導致應用程序發生錯誤。而奇偶校驗就是在每一字節(8位)之外又增加了一位作為錯誤檢測位。在某字節中存儲數據之后,在其8個位上存儲的數據是固定的,因為位只能有兩種狀態1或0,假設存儲的數據用位標示為1、1、1、0、0、1、0、1,那么把每個位相加(1+1+1+0+0+1+0+1=5),結果是奇數。對于偶校驗,校驗位就定義為1,反之則為0;對于奇校驗,則相反。當CPU讀取存儲的數據時,它會再次把前8位中存儲的數據相加,計算結果是否與校驗位相一致。從而一定程度上能檢測出內存錯誤,奇偶校驗只能檢測出錯誤而無法對其進行修正,同時雖然雙位同時發生錯誤的概率相當低,但奇偶校驗卻無法檢測出雙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