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痛風病人的飲食應該注意什么? 痛風的發作常常與大吃大喝有關。因為美味佳肴常含有高嘌呤,高嘌吟最終分解代謝產生高血尿酸。因此,調節飲食構成是預防痛風發作的重要環節。痛風病人應少食中嘌吟食物,不食高嘌呤食物。這樣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而不至于產生尿酸鹽結晶,從而使關節組織免受損傷。一般飲食分為高嘌呤、中嘌呤和低嘌呤三類。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小于50毫克的有:五谷類:米、麥、高梁、玉米、馬鈴薯、甘薯、面條、通心粉;蛋 類:雞蛋、鴨蛋、皮蛋;奶 類:牛奶、乳酪、冰琪琳;飲 料:汽水、巧克力、可可、咖啡、麥乳精、果汁、茶、蜂蜜、果凍;以及各種水果、蔬菜和油脂 等。每100克食物中含50毫克—150毫克嘌呤的為中嘌呤:肉 類:雞肉、豬肉、牛肉、羊肉、魚、蝦、螃蟹;豆 類:黑豆、綠豆、紅豆、花豆、碗豆、菜豆、豆干、豆腐以及筍干、金針、銀耳、花生、腰果、芝麻等。每100克食物中含150毫克~500毫克嘌呤的食物為高嘌呤:豆苗、黃豆芽、蘆筍、菜花、紫菜、香菇、烏魚、鯊魚、鱈魚、海鰻、動物肝、腎、腸等、蚌蛤、干貝/帶魚、扁魚干、沙丁魚、蛤蜊、牡蠣、鏈魚、雞湯、肉湯等。每100克食物中大于500毫克嘌呤:小魚干、烏魚皮、酵母粉等。(由著名風濕免疫專家唐福林供稿)-------------------------------------------------------------------------痛風勸君莫吃雞魚肉 腳趾關節半夜突然痛醒,下地走路困難,如果您是男性,注意了,這可能是痛風的征兆。 醫生提醒,遇到這種情況要做血尿酸檢查。 如果確診為痛風,您的飲食以后可就要千萬小心了:平常人少不了的雞魚肉,對您可是大忌。 腳趾關節腫痛小心痛風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生周立平介紹說,痛風病最常見的是40歲以上的中年男人,男女發病比例是20:1,腦力勞動者、體胖者發病率較高,門診不少見第一次就診的痛風病人。 痛風好發部位通常是腳趾,走路疼痛,多數是單個關節發作,有的還有點腫,少數有發紅現象,為確診是痛風還是類風濕,醫生一般會叫病人做一個血尿酸檢查。 據了解,痛風的主要原因是,嘌令合成代謝紊亂,或者尿酸排泄減少,臨床表現首先是急性關節炎發作,常常是半夜里突然痛醒,拓關節、腳踝、腳后跟、膝蓋、手指、胳膊肘疼痛難忍,一次要痛好幾個小時或好多天后才慢慢地緩解;情況繼續惡化的話,痛風的關節附近表皮容易磨損,潰瘍形成瘺管,排出一些像糊糊一樣的東西,這就是含尿酸鹽結晶的痛風石。 動物內臟尤其不能吃 周醫生說,痛風病人應長期限制飲食中嘌令的含量。高嘌令食物有,動物的內臟,如雞肝、豬肝、豬腸等;各種魚類和海貝;一些蔬菜,如豆苗、黃豆芽、蘆筍、紫菜、香菇等;雞精、酵母粉、肉湯也要限制。痛風病人可以吃一些嘌令含量低的食物,如乳制品、豬血、海參、海蜇皮,根莖類的菜如馬鈴薯、芋頭等,各種水果可以吃,時鮮蔬菜如白菜、芹菜、青椒、黃瓜、苦瓜等都可以吃。 痛風病人還要限制脂肪的攝入,每天只能吃40~50克的脂肪,烹調時盡量不要用油炸、油煎、油爆的方法,多一些蒸、煮、燉、煲等用油少的烹調方法。 各種維生素,尤其是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應足量供給。含礦物質豐富的蔬菜和水果等成堿食物,有利于尿酸的溶解和排出,也要多吃,但是,由于痛風容易出現高血壓、高血脂和腎病,鈉鹽要限制,每天只吃2~5克。 多喝水有好處。痛風病人每天至少要喝2000~3000毫升水,目的是保持一定的尿量,促進尿酸排泄,防止長結石。睡前一定要喝水,即使在半夜,最好也起來喝喝水,以免晚上尿液濃縮。 另外,醫生提醒,痛風患者一定要限制吃刺激性的食物,不能喝酒,喝酒會誘發痛風發作,一些具有強烈香味的香料和調味品,如香精、芥末、胡椒粉等不宜食用,濃茶、咖啡少喝為好。 痛風后要適當減肥 痛風患者要減肥。一般來說,痛風病人都有超重或肥胖的現象,要限制能量供給,適當減肥,體重最好是減到低于理想體重的10%-15%。減肥不能性急,要循序漸進,如果減得太快,會引起體內脂肪分解過快導致酮癥,抑制尿酸的排出,反而誘發痛風癥急性發作。以一個月減去一公斤為限。 痛風患者減肥主要是控制飲食,低能量、低蛋白、低脂肪飲食為主,絕對控制高蛋白食物,晝量不吃雞魚肉,如果實在是想吃,可以把雞魚肉煮沸去掉湯后,很少量地吃一點。再次是要適當運動,老年痛風患者可以多一些散步或者慢跑。 《廣州日報》 。
熱心網友
多食蔬菜水果等素食蔬菜。水果多屬堿性食物,可以增加體內堿儲量,使體液pH值升高。關節液中pH值上升至6以上時,尿酸多呈游離狀態,很少形成尿酸鹽結晶。尿液pH值升高,可防止尿酸結晶形成和促使其溶解,增加尿酸的排出量,防止形成結石或使已形成的結石溶解。不少蔬菜水果中含有少量的鉀元素,鉀可以促進腎臟排出尿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