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從目前的情況看,多數大學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他們有較高的智力水平,有強烈的求知欲,對學習濃厚的興趣,學習效率較高;他們有較穩定的情緒,樂觀自信,有年輕人的朝氣和活力,對未來滿懷憧憬,對生活有滿足感;他們有較健全的意志,不怕困難,果斷、頑強,有自制力;他們人格完整統一敢于競爭,努力向上,積極進取;他們有較完善的自我意識,能較好地認識自己,悅納自己;他們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人際交往廣泛,有知心朋友;他們對社會現狀有較客觀的認識,善于進行自我調節,適應良好。 但是 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心理衛生研究發現,大學生心理衛生狀況呈現出以下特點: 1.精神疾病成為休學、退學、死亡的主要原因 據不少學校的調查統計表明,精神疾病已經成為休學、退學、死亡的主要原因。北京16所大學調查,因精神疾病休學、退學的人數分別占總的因病休學、退學人數的37。9%和64。4%,精神疾患在大少大學已成為大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 2.精神疾病呈上升趨勢 據北京16所大學調查,從1978~1988年10年間,因精神疾病休學的比例有所增加,1982年以前均在30%以下,1982年以后各年均達40%左右。不少高校的調查統計都證實了這一趨勢。3.神經癥是主要的精神疾病,而重性精神病危害極大 北京16所高校調查中,因精神疾病休學、退學的人中,神經癥患者分別占76。1%和54。8%。而神經癥中又以神經衰弱為主。因神經癥而休學、退學的有,但更多的則仍在繼續學習,然而他們的學習效率、生活質量、社會適應能力已受到嚴重影響。 重性精神病雖比例不高,但后果嚴重。北京16所院校中,因精神疾病退學的病例中,重性精神病占45。2%,因病死亡的17例中,有9例均為患重性精神病而自殺(6例為精神分裂癥,3例為躁郁癥)。4.心理健康狀況不良者比例頗高 《中國青年報》1988年1月13日報道,據天津市高校體育衛生驗收資料統計,在全市5萬名大學生中,16%以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即有8千名大學生的心理狀態不良,主要有恐怖癥、焦慮癥、疑癥、強迫癥、神經性抑郁癥和情感危機等6種?!度嗣袢請蟆?989年8月15日以"大中學生心理障礙應該引起社會重視"為題,報道了杭州市新近通過鑒定的"大中學生心理衛生問題和對策研究"的軟科學項目的研究成果。該課題組對城鄉不同類型學校的2961名大學生(男1523例 ,女1438例)的心理衛生測查發現,有16。79%的學生存在較嚴重的心理衛生問題,并且隨學生年齡的增長,心理衛生問題亦有較大幅度上升,其中初中生為13。76%,高中生為18。79% ,而大學生達25。39%。該研究報告顯示,女學生心理衛生問題明顯比男學生重,農村學生比城市學生重,非重點學校學生比重點學校學生重。湖南醫科大學對827名醫學生的調查顯示,有21%~35%的人存在中度痛苦水平以上的強迫、人際敏感、抑郁或偏執癥狀,明顯高于一般人。 至于偶爾出現的、或者輕微的、局部的心理衛生問題則或多或少地存在于許多大學生身上。它們對人的影響雖不知前述的這些那么嚴重,但亦在不同程度地干擾著大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表現自己,阻礙著他們進步更快、做得更有效率、生活得更快樂,影響著他們潛能的開發。有時正是這小小的一點障礙,會產生“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效果。而這些往往不容易被大學生自己及外界所發現,因而更容易被忽視。需要更多方面的關心和重視。。
熱心網友
我大二。 處于一個分水嶺中。要么,學習,要么,享受玩樂。 心態。其實更多的是來自外界對我們的影響和壓力。 比如,你會常常想。畢業會干什么。畢業5年。10年后會有怎樣的生活。等等等等。 是趁年輕先享受玩樂。還是先學習東西,賺錢后享樂。。。 現在想玩樂。以后又想享樂。社會給我門的誘惑,自然使我們想到一些捷徑。比如明星夢。比如嫁個有錢人。 我覺得心態問題是隨著年齡和社會閱歷而改變的。你不用去擔心。每到一個階段,隨著你接受的東西的不同,你喜歡的東西也會不同。心態也會相對改變,這是客觀世界對我們的影響。 只是我一直在對自己說,要想很好的生活。我們現在必須學會殘酷生活。 真的,世界殘酷。你不學會欺騙和偽裝。就不能很好的生活。為了自己。學會殘酷生活是一門學問。。。
熱心網友
不論誰都有一個成長過程,每個人在每個時期的思想也會不同,只是大的原則多數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