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逆風而動 進入今年3月份以來,很多銀行人民幣理財業務在風光一時之后,突然步入停滯期。3月17日,央行宣布將超額準備金率從1。62%下調到0。99%后,人民幣理財產品發售的節奏被打破。商業銀行的資金短期內流入貨幣市場,造成貨幣市場上的資金非常充裕,有限的央行票據、國債、金融債等短期投資品被重新估值,其收益率不斷下降。因而主要投資于央行票據和國債市場的各家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吸引力隨之驟然降低。 不過,經過一段“蟄伏期”之后,為爭奪市場份額搶占先機,各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似乎已有卷土重來之勢。 來自光大銀行的消息稱,該行將于4月底左右再推出新一期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據悉這期產品與之前的產品將有很大不同,不過該行人士以涉及商業秘密為由,不肯透露產品的創新之處。 記者通過有關人士了解得知,光大銀行有可能打“短平快”牌,醞釀推出的是10天或7天的超短期人民幣理財產品,這款產品依然投資于安全性較高的國債和票據,預計年收益率接近2%。 抓緊研發新品的銀行不只光大銀行一家。據悉,交通銀行一款每7天按1。62%的利率計息、名為“得利寶人民幣七天理財”的理財新品,已開始在長沙等地發售。 與以往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相比,“得利寶”除擁有活期存款2。25倍的收益外,該產品的另一“賣點”是允許提前支取,具有極高的流動性。“其實,這一產品類似目前銀行開辦的個人通知存款,”一個股份制銀行個人理財部門人士介紹。 這位人士認為,目前各銀行正在策劃的短期人民幣理財,方向是對的。他估計,1個月、7天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分別在2%和1。5%左右,相對于活期儲蓄0。44%的收益率,仍具有一定的優勢。 招商銀行則悄然在南京推出一款將人民幣與美元捆綁在一起的雙幣理財產品。據悉,這款名為“鉆石2號”的這只雙幣理財產品,其投資模式在國內屬首創———每個認購單位是“人民幣50000元+美元600元”,3年到期后,本金部分用人民幣返還,收益則用美元支付。 根據產品說明書介紹,投資者每購買一個基本單位理財產品,3年到期后,銀行返還本金54965。90元(即50000元人民幣加上600美元按美元/人民幣匯率8。2765折算的人民幣金額);如果綜合年收益率達5%,那三年就是15%,銀行將支付投資者1010。02美元的到期收益;如果年收益率達8%,三年就是24%,銀行返還本金還是54965。90元人民幣,不過收益將增至1616。03美元。 有關人士稱,該理財產品值得關注之處在于,認購時客戶用一部分美元,到期返還的本金全是人民幣,“其實也有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幫客戶防范風險的用意。” 風光之后 人民幣理財產品曾走過一段風光路,因而備受業界關注。 2004年9月份,自光大銀行獲得銀監會批準,在國內銀行中首家推出人民幣理財產品———陽光理財B計劃以來,由于其安全性高、收益穩定、期限靈活、連續發售等特點,貼近普通百姓的投資需求,迅速獲得了認同,銷售額節節攀升。 截止2004年末,共發行陽光理財B計劃6期,發售額近百億元人民幣,占2004年人民幣理財市場的1/3。在陽光理財系列產品的推動下,2004年末,光大銀行儲蓄存款余額比年初增加166億元,增長了44。27%。 光大銀行因此嘗到了“甜頭”。光大銀行有關人士稱, 除了可以看到的發行業績外,光大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品牌和陽光理財品牌的知名度、影響力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得到了大幅提升,一躍成為該行的私人業務主要增長點。 因此,國內各股份制銀行紛紛出籠各種理財計劃及方案,連四大銀行也按捺不住加入戰團,一時間“人民幣理財大戰”硝煙四起。 不過,人民幣理財產品自誕生之日起就諸多波折。隨著各銀行價格升級戰日趨 “白熱化”,銀監會的三道令給其潑了一瓢冷水,銀監會在一份內部通報中,針對人民幣理財產品明確提出了“產品收益率不能盲目攀比”、“人民幣理財產品不能搭售存款”、“明確風險提示”三方面要求。 因為“政策卡得太嚴,利潤越來越薄”,一位銀行人士稱,而此次央行票據收益率的下降無疑又是當頭一棒,此次斷檔從根本反映了銀行人民幣理財渠道狹窄的窘境,受單一市場的影響太大,在這方面銀行需做出創新動作,才能繼續發展人民幣理財業務。 不過,他認為,雖然人民幣理財產品進入了沉默期,但只要市民的理財需求還在,銀行就不會放棄這塊市場,“我們在等待央票等投資品種收益率回升”。他還強調,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的設計,需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在監管層面不觸紅線。。
熱心網友
是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雖然人民幣理財產品進入了沉默期,但只要市民的理財需求還在,銀行就不會放棄這塊市場,“我們在等待央票等投資品種收益率回升”。他還強調,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的設計,需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在監管層面不觸紅線。
熱心網友
進入今年3月份以來,很多銀行人民幣理財業務在風光一時之后,突然步入停滯期。3月17日,央行宣布將超額準備金率從1。62%下調到0。99%后,人民幣理財產品發售的節奏被打破。商業銀行的資金短期內流入貨幣市場,造成貨幣市場上的資金非常充裕,有限的央行票據、國債、金融債等短期投資品被重新估值,其收益率不斷下降。因而主要投資于央行票據和國債市場的各家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吸引力隨之驟然降低。 不過,經過一段“蟄伏期”之后,為爭奪市場份額搶占先機,各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似乎已有卷土重來之勢。 來自光大銀行的消息稱,該行將于4月底左右再推出新一期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據悉這期產品與之前的產品將有很大不同,不過該行人士以涉及商業秘密為由,不肯透露產品的創新之處。 記者通過有關人士了解得知,光大銀行有可能打“短平快”牌,醞釀推出的是10天或7天的超短期人民幣理財產品,這款產品依然投資于安全性較高的國債和票據,預計年收益率接近2%。 抓緊研發新品的銀行不只光大銀行一家。據悉,交通銀行一款每7天按1。62%的利率計息、名為“得利寶人民幣七天理財”的理財新品,已開始在長沙等地發售。 與以往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相比,“得利寶”除擁有活期存款2。25倍的收益外,該產品的另一“賣點”是允許提前支取,具有極高的流動性。“其實,這一產品類似目前銀行開辦的個人通知存款,”一個股份制銀行個人理財部門人士介紹。 這位人士認為,目前各銀行正在策劃的短期人民幣理財,方向是對的。他估計,1個月、7天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分別在2%和1。5%左右,相對于活期儲蓄0。44%的收益率,仍具有一定的優勢。 招商銀行則悄然在南京推出一款將人民幣與美元捆綁在一起的雙幣理財產品。據悉,這款名為“鉆石2號”的這只雙幣理財產品,其投資模式在國內屬首創———每個認購單位是“人民幣50000元+美元600元”,3年到期后,本金部分用人民幣返還,收益則用美元支付。 根據產品說明書介紹,投資者每購買一個基本單位理財產品,3年到期后,銀行返還本金54965。90元(即50000元人民幣加上600美元按美元/人民幣匯率8。2765折算的人民幣金額);如果綜合年收益率達5%,那三年就是15%,銀行將支付投資者1010。02美元的到期收益;如果年收益率達8%,三年就是24%,銀行返還本金還是54965。90元人民幣,不過收益將增至1616。03美元。 有關人士稱,該理財產品值得關注之處在于,認購時客戶用一部分美元,到期返還的本金全是人民幣,“其實也有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幫客戶防范風險的用意。” 風光之后 人民幣理財產品曾走過一段風光路,因而備受業界關注。 2004年9月份,自光大銀行獲得銀監會批準,在國內銀行中首家推出人民幣理財產品———陽光理財B計劃以來,由于其安全性高、收益穩定、期限靈活、連續發售等特點,貼近普通百姓的投資需求,迅速獲得了認同,銷售額節節攀升。 截止2004年末,共發行陽光理財B計劃6期,發售額近百億元人民幣,占2004年人民幣理財市場的1/3。在陽光理財系列產品的推動下,2004年末,光大銀行儲蓄存款余額比年初增加166億元,增長了44。27%。 光大銀行因此嘗到了“甜頭”。光大銀行有關人士稱, 除了可以看到的發行業績外,光大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品牌和陽光理財品牌的知名度、影響力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得到了大幅提升,一躍成為該行的私人業務主要增長點。 因此,國內各股份制銀行紛紛出籠各種理財計劃及方案,連四大銀行也按捺不住加入戰團,一時間“人民幣理財大戰”硝煙四起。 不過,人民幣理財產品自誕生之日起就諸多波折。隨著各銀行價格升級戰日趨 “白熱化”,銀監會的三道令給其潑了一瓢冷水,銀監會在一份內部通報中,針對人民幣理財產品明確提出了“產品收益率不能盲目攀比”、“人民幣理財產品不能搭售存款”、“明確風險提示”三方面要求。 因為“政策卡得太嚴,利潤越來越薄”,一位銀行人士稱,而此次央行票據收益率的下降無疑又是當頭一棒,此次斷檔從根本反映了銀行人民幣理財渠道狹窄的窘境,受單一市場的影響太大,在這方面銀行需做出創新動作,才能繼續發展人民幣理財業務。 不過,他認為,雖然人民幣理財產品進入了沉默期,但只要市民的理財需求還在,銀行就不會放棄這塊市場,“我們在等待央票等投資品種收益率回升”。他還強調,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的設計,需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在監管層面不觸紅線。( 。
熱心網友
人民幣理財產品窘境中尋出路2005年04月18日09:46:48網易財經 證券時報 本報記者/鐘 恬 逆風而動 進入今年3月份以來,很多銀行人民幣理財業務在風光一時之后,突然步入停滯期。3月17日,央行宣布將超額準備金率從1。62%下調到0。99%后,人民幣理財產品發售的節奏被打破。商業銀行的資金短期內流入貨幣市場,造成貨幣市場上的資金非常充裕,有限的央行票據、國債、金融債等短期投資品被重新估值,其收益率不斷下降。因而主要投資于央行票據和國債市場的各家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吸引力隨之驟然降低。 不過,經過一段“蟄伏期”之后,為爭奪市場份額搶占先機,各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似乎已有卷土重來之勢。 來自光大銀行的消息稱,該行將于4月底左右再推出新一期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據悉這期產品與之前的產品將有很大不同,不過該行人士以涉及商業秘密為由,不肯透露產品的創新之處。 記者通過有關人士了解得知,光大銀行有可能打“短平快”牌,醞釀推出的是10天或7天的超短期人民幣理財產品,這款產品依然投資于安全性較高的國債和票據,預計年收益率接近2%。 抓緊研發新品的銀行不只光大銀行一家。據悉,交通銀行一款每7天按1。62%的利率計息、名為“得利寶人民幣七天理財”的理財新品,已開始在長沙等地發售。 與以往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相比,“得利寶”除擁有活期存款2。25倍的收益外,該產品的另一“賣點”是允許提前支取,具有極高的流動性。“其實,這一產品類似目前銀行開辦的個人通知存款,”一個股份制銀行個人理財部門人士介紹。 這位人士認為,目前各銀行正在策劃的短期人民幣理財,方向是對的。他估計,1個月、7天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分別在2%和1。5%左右,相對于活期儲蓄0。44%的收益率,仍具有一定的優勢。 招商銀行則悄然在南京推出一款將人民幣與美元捆綁在一起的雙幣理財產品。據悉,這款名為“鉆石2號”的這只雙幣理財產品,其投資模式在國內屬首創———每個認購單位是“人民幣50000元+美元600元”,3年到期后,本金部分用人民幣返還,收益則用美元支付。 根據產品說明書介紹,投資者每購買一個基本單位理財產品,3年到期后,銀行返還本金54965。90元(即50000元人民幣加上600美元按美元/人民幣匯率8。2765折算的人民幣金額);如果綜合年收益率達5%,那三年就是15%,銀行將支付投資者1010。02美元的到期收益;如果年收益率達8%,三年就是24%,銀行返還本金還是54965。90元人民幣,不過收益將增至1616。03美元。 有關人士稱,該理財產品值得關注之處在于,認購時客戶用一部分美元,到期返還的本金全是人民幣,“其實也有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幫客戶防范風險的用意。” 風光之后 人民幣理財產品曾走過一段風光路,因而備受業界關注。 2004年9月份,自光大銀行獲得銀監會批準,在國內銀行中首家推出人民幣理財產品———陽光理財B計劃以來,由于其安全性高、收益穩定、期限靈活、連續發售等特點,貼近普通百姓的投資需求,迅速獲得了認同,銷售額節節攀升。 截止2004年末,共發行陽光理財B計劃6期,發售額近百億元人民幣,占2004年人民幣理財市場的1/3。在陽光理財系列產品的推動下,2004年末,光大銀行儲蓄存款余額比年初增加166億元,增長了44。27%。 光大銀行因此嘗到了“甜頭”。光大銀行有關人士稱, 除了可以看到的發行業績外,光大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品牌和陽光理財品牌的知名度、影響力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得到了大幅提升,一躍成為該行的私人業務主要增長點。 因此,國內各股份制銀行紛紛出籠各種理財計劃及方案,連四大銀行也按捺不住加入戰團,一時間“人民幣理財大戰”硝煙四起。 不過,人民幣理財產品自誕生之日起就諸多波折。隨著各銀行價格升級戰日趨 “白熱化”,銀監會的三道令給其潑了一瓢冷水,銀監會在一份內部通報中,針對人民幣理財產品明確提出了“產品收益率不能盲目攀比”、“人民幣理財產品不能搭售存款”、“明確風險提示”三方面要求。 因為“政策卡得太嚴,利潤越來越薄”,一位銀行人士稱,而此次央行票據收益率的下降無疑又是當頭一棒,此次斷檔從根本反映了銀行人民幣理財渠道狹窄的窘境,受單一市場的影響太大,在這方面銀行需做出創新動作,才能繼續發展人民幣理財業務。 不過,他認為,雖然人民幣理財產品進入了沉默期,但只要市民的理財需求還在,銀行就不會放棄這塊市場,“我們在等待央票等投資品種收益率回升”。他還強調,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的設計,需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在監管層面不觸紅線。 。
熱心網友
逆風而動 進入今年3月份以來,很多銀行 人民幣理財業務在風光一時之后,突然步入停滯期。3月17日,央行宣布將超額準備金率從1。62%下調到0。99%后,人民幣理財產品發售的節奏被打破。商業銀行的資金短期內流入貨幣市場,造成貨幣市場上的資金非常充裕,有限的央行票據、國債、金融債等短期投資品被重新估值,其收益率不斷下降。因而主要投資于央行票據和國債市場的各家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吸引力隨之驟然降低。 不過,經過一段“蟄伏期”之后,為爭奪市場份額搶占先機,各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似乎已有卷土重來之勢。 來自光大銀行的消息稱,該行將于4月底左右再推出新一期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據悉這期產品與之前的產品將有很大不同,不過該行人士以涉及商業秘密為由,不肯透露產品的創新之處。 記者通過有關人士了解得知,光大銀行有可能打“短平快”牌,醞釀推出的是10天或7天的超短期人民幣理財產品,這款產品依然投資于安全性較高的國債和票據,預計年收益率接近2%。 抓緊研發新品的銀行不只光大銀行一家。據悉,交通銀行一款每7天按1。62%的利率計息、名為“得利寶人民幣七天理財”的理財新品,已開始在長沙等地發售。 與以往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相比,“得利寶”除擁有活期存款2。25倍的收益外,該產品的另一“賣點”是允許提前支取,具有極高的流動性。“其實,這一產品類似目前銀行開辦的個人通知存款,”一個股份制銀行個人理財部門人士介紹。 這位人士認為,目前各銀行正在策劃的短期人民幣理財,方向是對的。他估計,1個月、7天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分別在2%和1。5%左右,相對于活期儲蓄0。44%的收益率,仍具有一定的優勢。 招商銀行則悄然在南京推出一款將人民幣與美元捆綁在一起的雙幣理財產品。據悉,這款名為“鉆石2號”的這只雙幣理財產品,其投資模式在國內屬首創———每個認購單位是“人民幣50000元+美元600元”,3年到期后,本金部分用人民幣返還,收益則用美元支付。 根據產品說明書介紹,投資者每購買一個基本單位理財產品,3年到期后,銀行返還本金54965。90元(即50000元人民幣加上600美元按美元/人民幣匯率8。2765折算的人民幣金額);如果綜合年收益率達5%,那三年就是15%,銀行將支付投資者1010。02美元的到期收益;如果年收益率達8%,三年就是24%,銀行返還本金還是54965。90元人民幣,不過收益將增至1616。03美元。 有關人士稱,該理財產品值得關注之處在于,認購時客戶用一部分美元,到期返還的本金全是人民幣,“其實也有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幫客戶防范風險的用意。” 風光之后 人民幣理財產品曾走過一段風光路,因而備受業界關注。 2004年9月份,自光大銀行獲得銀監會批準,在國內銀行中首家推出人民幣理財產品———陽光理財B計劃以來,由于其安全性高、收益穩定、期限靈活、連續發售等特點,貼近普通百姓的投資需求,迅速獲得了認同,銷售額節節攀升。 截止2004年末,共發行陽光理財B計劃6期,發售額近百億元人民幣,占2004年人民幣理財市場的1/3。在陽光理財系列產品的推動下,2004年末,光大銀行儲蓄存款余額比年初增加166億元,增長了44。27%。 光大銀行因此嘗到了“甜頭”。光大銀行有關人士稱, 除了可以看到的發行業績外,光大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品牌和陽光理財品牌的知名度、影響力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得到了大幅提升,一躍成為該行的私人業務主要增長點。 因此,國內各股份制銀行紛紛出籠各種理財計劃及方案,連四大銀行也按捺不住加入戰團,一時間“人民幣理財大戰”硝煙四起。 不過,人民幣理財產品自誕生之日起就諸多波折。隨著各銀行價格升級戰日趨 “白熱化”,銀監會的三道令給其潑了一瓢冷水,銀監會在一份內部通報中,針對人民幣理財產品明確提出了“產品收益率不能盲目攀比”、“人民幣理財產品不能搭售存款”、“明確風險提示”三方面要求。 因為“政策卡得太嚴,利潤越來越薄”,一位銀行人士稱,而此次央行票據收益率的下降無疑又是當頭一棒,此次斷檔從根本反映了銀行人民幣理財渠道狹窄的窘境,受單一市場的影響太大,在這方面銀行需做出創新動作,才能繼續發展人民幣理財業務。 不過,他認為,雖然人民幣理財產品進入了沉默期,但只要市民的理財需求還在,銀行就不會放棄這塊市場,“我們在等待央票等投資品種收益率回升”。他還強調,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的設計,需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在監管層面不觸紅線。 。
熱心網友
逆風而動 進入今年3月份以來,很多銀行人民幣理財業務在風光一時之后,突然步入停滯期。3月17日,央行宣布將超額準備金率從1。62%下調到0。99%后,人民幣理財產品發售的節奏被打破。商業銀行的資金短期內流入貨幣市場,造成貨幣市場上的資金非常充裕,有限的央行票據、國債、金融債等短期投資品被重新估值,其收益率不斷下降。因而主要投資于央行票據和國債市場的各家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吸引力隨之驟然降低。 不過,經過一段“蟄伏期”之后,為爭奪市場份額搶占先機,各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似乎已有卷土重來之勢。 來自光大銀行的消息稱,該行將于4月底左右再推出新一期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據悉這期產品與之前的產品將有很大不同,不過該行人士以涉及商業秘密為由,不肯透露產品的創新之處。 記者通過有關人士了解得知,光大銀行有可能打“短平快”牌,醞釀推出的是10天或7天的超短期人民幣理財產品,這款產品依然投資于安全性較高的國債和票據,預計年收益率接近2%。 抓緊研發新品的銀行不只光大銀行一家。據悉,交通銀行一款每7天按1。62%的利率計息、名為“得利寶人民幣七天理財”的理財新品,已開始在長沙等地發售。 與以往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相比,“得利寶”除擁有活期存款2。25倍的收益外,該產品的另一“賣點”是允許提前支取,具有極高的流動性。“其實,這一產品類似目前銀行開辦的個人通知存款,”一個股份制銀行個人理財部門人士介紹。 這位人士認為,目前各銀行正在策劃的短期人民幣理財,方向是對的。他估計,1個月、7天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分別在2%和1。5%左右,相對于活期儲蓄0。44%的收益率,仍具有一定的優勢。 招商銀行則悄然在南京推出一款將人民幣與美元捆綁在一起的雙幣理財產品。據悉,這款名為“鉆石2號”的這只雙幣理財產品,其投資模式在國內屬首創———每個認購單位是“人民幣50000元+美元600元”,3年到期后,本金部分用人民幣返還,收益則用美元支付。 根據產品說明書介紹,投資者每購買一個基本單位理財產品,3年到期后,銀行返還本金54965。90元(即50000元人民幣加上600美元按美元/人民幣匯率8。2765折算的人民幣金額);如果綜合年收益率達5%,那三年就是15%,銀行將支付投資者1010。02美元的到期收益;如果年收益率達8%,三年就是24%,銀行返還本金還是54965。90元人民幣,不過收益將增至1616。03美元。 有關人士稱,該理財產品值得關注之處在于,認購時客戶用一部分美元,到期返還的本金全是人民幣,“其實也有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幫客戶防范風險的用意。” 風光之后 人民幣理財產品曾走過一段風光路,因而備受業界關注。 2004年9月份,自光大銀行獲得銀監會批準,在國內銀行中首家推出人民幣理財產品———陽光理財B計劃以來,由于其安全性高、收益穩定、期限靈活、連續發售等特點,貼近普通百姓的投資需求,迅速獲得了認同,銷售額節節攀升。 截止2004年末,共發行陽光理財B計劃6期,發售額近百億元人民幣,占2004年人民幣理財市場的1/3。在陽光理財系列產品的推動下,2004年末,光大銀行儲蓄存款余額比年初增加166億元,增長了44。27%。 光大銀行因此嘗到了“甜頭”。光大銀行有關人士稱, 除了可以看到的發行業績外,光大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品牌和陽光理財品牌的知名度、影響力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得到了大幅提升,一躍成為該行的私人業務主要增長點。 因此,國內各股份制銀行紛紛出籠各種理財計劃及方案,連四大銀行也按捺不住加入戰團,一時間“人民幣理財大戰”硝煙四起。 不過,人民幣理財產品自誕生之日起就諸多波折。隨著各銀行價格升級戰日趨 “白熱化”,銀監會的三道令給其潑了一瓢冷水,銀監會在一份內部通報中,針對人民幣理財產品明確提出了“產品收益率不能盲目攀比”、“人民幣理財產品不能搭售存款”、“明確風險提示”三方面要求。 因為“政策卡得太嚴,利潤越來越薄”,一位銀行人士稱,而此次央行票據收益率的下降無疑又是當頭一棒,此次斷檔從根本反映了銀行人民幣理財渠道狹窄的窘境,受單一市場的影響太大,在這方面銀行需做出創新動作,才能繼續發展人民幣理財業務。 不過,他認為,雖然人民幣理財產品進入了沉默期,但只要市民的理財需求還在,銀行就不會放棄這塊市場,“我們在等待央票等投資品種收益率回升”。他還強調,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的設計,需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在監管層面不觸紅線。。
熱心網友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