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人民幣國際化獲重大突破 被印納入一籃子貨幣  2005-11-09 10:27:16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網友評論 0 條 11月5日,一條來自新德里的消息在中國金融界和貿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印度儲備銀行(央行)當日宣布調整匯率指數,將人民幣和港幣納入一籃子貨幣,新指數將在12月發布。對于中國而言,這無疑是個好消息。首先,如同7月21日人民幣匯率調整后馬來西亞同步調整其匯率機制、東亞其它貨幣激烈振蕩一樣,這條消息再次表明中國經濟和人民幣的影響力日益上升。與此同時,此舉本身就是對華貿易在印度地位上升的結果,又將反過來降低人民幣相對于印度盧比匯率的波動性,降低中印經貿的匯率風險,從而有助于進一步發展中印貿易,推進中國對外貿易多元化。畢竟,對于中國而言,其對外貿易的弊端之一就是高度集中于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發達貿易伙伴,致使中國對外貿易過度暴露于這些國家經濟波動和貿易保護主義的風險之下。推進外貿市場多元化是數年來中國一直為之努力的目標,而周邊經濟體又是中國外貿市場多元化戰略順理成章的重點目標,無論是今年7月正式全面啟動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計劃;還是中國剛剛舉辦了《曼谷協定》30年來的首次部長級理事會,決定其正式易名《亞太貿易協定》,并從明年7月1日開始實施《曼谷協定》第三輪關稅減讓談判結果,新清單合計涉及4000多個稅目產品的關稅削減,而中國一舉提供了1697個8位稅目產品的優惠關稅待遇,在各成員國中遙遙領先;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正當世貿組織談判僵局依舊,即將于12月舉行的WTO香港部長級會議成敗未卜,全球多邊貿易體系舉步維艱,且發達國家已經以挑起紡織品特保爭端等實際行動表明其不愿充分履行其在世貿組織框架下承諾之時,推進對外貿易多元化和發展中國家間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將有利于以集體力量爭取確立更符合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國際經貿規則。無疑,此舉更是人民幣國際化(首先是亞洲化)的一個再突破。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徹底改變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是中國必須開展的工作。在中國大陸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邊境貿易中,人民幣已被廣泛接受為結算和支付貨幣;在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國全境通用;某些國家官方正式承認并公開宣布人民幣為自由兌換貨幣,并逐日公布人民幣與本地貨幣比價;人民幣流往境外的流量以及境外人民幣存量都已經相當可觀;人民銀行最近宣布擴大港、澳兩特區銀行體系人民幣業務……直到此次印度將人民幣納入其匯率指數,人民幣國際化正在穩妥而又堅定地逐步推進。當然,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仍然存在眾多障礙。目前,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因素是以下三個問題:人民幣國際流通量增長不足;國內金融市場深度、廣度和國際標準化程度不足;在國際化過程中人民幣對外價值可能發生巨大變動,妨礙經濟政策自主性;我們需要針對上述問題逐步加以解決。其中,人民幣國際流通量不足將成為最大問題。因為在當年的金本位黃金時代,英國雖然存在龐大經常項目順差,卻通過資本輸出向世界各地輸出了大量英鎊;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后,美國通過經常項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美元流動性。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貿易順差國,但其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卻仍然較小。根據《2004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非金融部分)》,截至2004年,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總額不過449億美元,扣除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對境內投資主體的反向投資,累計對外直接投資凈額僅448億美元,中國當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僅相當于全球的0。9%,存量僅相當于全球的0。55%。盡管中國變相資本流動規模可觀,企業和居民實際對外直接投資額遠遠超過官方統計數據,但仍然不足以支持未來人民幣國際流通量之需。而且,過度依賴非正式渠道對外提供人民幣資金,對中國金融體系穩定性的潛在威脅也不可低估。因此,中國在未來應當有秩序地擴大貨物和服務進口,放松對外投資管制。。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一條來自新德里的消息在中國金融界和貿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印度儲備銀行(央行)當日宣布調整匯率指數,將人民幣和港幣納入一籃子貨幣,新指數將在12月發布。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人民幣國際化獲重大突破 被印納入一籃子貨幣  2005-11-09 10:27:16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網友評論 0 條 11月5日,一條來自新德里的消息在中國金融界和貿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印度儲備銀行(央行)當日宣布調整匯率指數,將人民幣和港幣納入一籃子貨幣,新指數將在12月發布。對于中國而言,這無疑是個好消息。首先,如同7月21日人民幣匯率調整后馬來西亞同步調整其匯率機制、東亞其它貨幣激烈振蕩一樣,這條消息再次表明中國經濟和人民幣的影響力日益上升。與此同時,此舉本身就是對華貿易在印度地位上升的結果,又將反過來降低人民幣相對于印度盧比匯率的波動性,降低中印經貿的匯率風險,從而有助于進一步發展中印貿易,推進中國對外貿易多元化。畢竟,對于中國而言,其對外貿易的弊端之一就是高度集中于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發達貿易伙伴,致使中國對外貿易過度暴露于這些國家經濟波動和貿易保護主義的風險之下。推進外貿市場多元化是數年來中國一直為之努力的目標,而周邊經濟體又是中國外貿市場多元化戰略順理成章的重點目標,無論是今年7月正式全面啟動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計劃;還是中國剛剛舉辦了《曼谷協定》30年來的首次部長級理事會,決定其正式易名《亞太貿易協定》,并從明年7月1日開始實施《曼谷協定》第三輪關稅減讓談判結果,新清單合計涉及4000多個稅目產品的關稅削減,而中國一舉提供了1697個8位稅目產品的優惠關稅待遇,在各成員國中遙遙領先;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正當世貿組織談判僵局依舊,即將于12月舉行的WTO香港部長級會議成敗未卜,全球多邊貿易體系舉步維艱,且發達國家已經以挑起紡織品特保爭端等實際行動表明其不愿充分履行其在世貿組織框架下承諾之時,推進對外貿易多元化和發展中國家間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將有利于以集體力量爭取確立更符合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國際經貿規則。無疑,此舉更是人民幣國際化(首先是亞洲化)的一個再突破。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徹底改變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是中國必須開展的工作。在中國大陸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邊境貿易中,人民幣已被廣泛接受為結算和支付貨幣;在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國全境通用;某些國家官方正式承認并公開宣布人民幣為自由兌換貨幣,并逐日公布人民幣與本地貨幣比價;人民幣流往境外的流量以及境外人民幣存量都已經相當可觀;人民銀行最近宣布擴大港、澳兩特區銀行體系人民幣業務……直到此次印度將人民幣納入其匯率指數,人民幣國際化正在穩妥而又堅定地逐步推進。當然,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仍然存在眾多障礙。目前,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因素是以下三個問題:人民幣國際流通量增長不足;國內金融市場深度、廣度和國際標準化程度不足;在國際化過程中人民幣對外價值可能發生巨大變動,妨礙經濟政策自主性;我們需要針對上述問題逐步加以解決。其中,人民幣國際流通量不足將成為最大問題。因為在當年的金本位黃金時代,英國雖然存在龐大經常項目順差,卻通過資本輸出向世界各地輸出了大量英鎊;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后,美國通過經常項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美元流動性。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貿易順差國,但其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卻仍然較小。根據《2004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非金融部分)》,截至2004年,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總額不過449億美元,扣除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對境內投資主體的反向投資,累計對外直接投資凈額僅448億美元,中國當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僅相當于全球的0。9%,存量僅相當于全球的0。55%。盡管中國變相資本流動規模可觀,企業和居民實際對外直接投資額遠遠超過官方統計數據,但仍然不足以支持未來人民幣國際流通量之需。而且,過度依賴非正式渠道對外提供人民幣資金,對中國金融體系穩定性的潛在威脅也不可低估。因此,中國在未來應當有秩序地擴大貨物和服務進口,放松對外投資管制。。

熱心網友

人民幣國際化獲重大突破 被印納入一籃子貨幣  2005-11-09 10:27:16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網友評論 0 條 11月5日,一條來自新德里的消息在中國金融界和貿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印度儲備銀行(央行)當日宣布調整匯率指數,將人民幣和港幣納入一籃子貨幣,新指數將在12月發布。對于中國而言,這無疑是個好消息。首先,如同7月21日人民幣匯率調整后馬來西亞同步調整其匯率機制、東亞其它貨幣激烈振蕩一樣,這條消息再次表明中國經濟和人民幣的影響力日益上升。與此同時,此舉本身就是對華貿易在印度地位上升的結果,又將反過來降低人民幣相對于印度盧比匯率的波動性,降低中印經貿的匯率風險,從而有助于進一步發展中印貿易,推進中國對外貿易多元化。畢竟,對于中國而言,其對外貿易的弊端之一就是高度集中于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發達貿易伙伴,致使中國對外貿易過度暴露于這些國家經濟波動和貿易保護主義的風險之下。推進外貿市場多元化是數年來中國一直為之努力的目標,而周邊經濟體又是中國外貿市場多元化戰略順理成章的重點目標,無論是今年7月正式全面啟動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計劃;還是中國剛剛舉辦了《曼谷協定》30年來的首次部長級理事會,決定其正式易名《亞太貿易協定》,并從明年7月1日開始實施《曼谷協定》第三輪關稅減讓談判結果,新清單合計涉及4000多個稅目產品的關稅削減,而中國一舉提供了1697個8位稅目產品的優惠關稅待遇,在各成員國中遙遙領先;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正當世貿組織談判僵局依舊,即將于12月舉行的WTO香港部長級會議成敗未卜,全球多邊貿易體系舉步維艱,且發達國家已經以挑起紡織品特保爭端等實際行動表明其不愿充分履行其在世貿組織框架下承諾之時,推進對外貿易多元化和發展中國家間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將有利于以集體力量爭取確立更符合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國際經貿規則。無疑,此舉更是人民幣國際化(首先是亞洲化)的一個再突破。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徹底改變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是中國必須開展的工作。在中國大陸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邊境貿易中,人民幣已被廣泛接受為結算和支付貨幣;在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國全境通用;某些國家官方正式承認并公開宣布人民幣為自由兌換貨幣,并逐日公布人民幣與本地貨幣比價;人民幣流往境外的流量以及境外人民幣存量都已經相當可觀;人民銀行最近宣布擴大港、澳兩特區銀行體系人民幣業務……直到此次印度將人民幣納入其匯率指數,人民幣國際化正在穩妥而又堅定地逐步推進。當然,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仍然存在眾多障礙。目前,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因素是以下三個問題:人民幣國際流通量增長不足;國內金融市場深度、廣度和國際標準化程度不足;在國際化過程中人民幣對外價值可能發生巨大變動,妨礙經濟政策自主性;我們需要針對上述問題逐步加以解決。其中,人民幣國際流通量不足將成為最大問題。因為在當年的金本位黃金時代,英國雖然存在龐大經常項目順差,卻通過資本輸出向世界各地輸出了大量英鎊;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后,美國通過經常項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美元流動性。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貿易順差國,但其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卻仍然較小。根據《2004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非金融部分)》,截至2004年,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總額不過449億美元,扣除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對境內投資主體的反向投資,累計對外直接投資凈額僅448億美元,中國當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僅相當于全球的0。9%,存量僅相當于全球的0。55%。盡管中國變相資本流動規模可觀,企業和居民實際對外直接投資額遠遠超過官方統計數據,但仍然不足以支持未來人民幣國際流通量之需。而且,過度依賴非正式渠道對外提供人民幣資金,對中國金融體系穩定性的潛在威脅也不可低估。因此,中國在未來應當有秩序地擴大貨物和服務進口,放松對外投資管制。。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人民幣國際化獲重大突破 被印納入一籃子貨幣 11月5日,一條來自新德里的消息在中國金融界和貿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印度儲備銀行(央行)當日宣布調整匯率指數,將人民幣和港幣納入一籃子貨幣,新指數將在12月發布。  對于中國而言,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首先,如同7月21日人民幣匯率調整后馬來西亞同步調整其匯率機制、東亞其它貨幣激烈振蕩一樣,這條消息再次表明中國經濟和人民幣的影響力日益上升。  與此同時,此舉本身就是對華貿易在印度地位上升的結果,又將反過來降低人民幣相對于印度盧比匯率的波動性,降低中印經貿的匯率風險,從而有助于進一步發展中印貿易,推進中國對外貿易多元化。畢竟,對于中國而言,其對外貿易的弊端之一就是高度集中于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發達貿易伙伴,致使中國對外貿易過度暴露于這些國家經濟波動和貿易保護主義的風險之下。  推進外貿市場多元化是數年來中國一直為之努力的目標,而周邊經濟體又是中國外貿市場多元化戰略順理成章的重點目標,無論是今年7月正式全面啟動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計劃;還是中國剛剛舉辦了《曼谷協定》30年來的首次部長級理事會,決定其正式易名《亞太貿易協定》,并從明年7月1日開始實施《曼谷協定》第三輪關稅減讓談判結果,新清單合計涉及4000多個稅目產品的關稅削減,而中國一舉提供了1697個8位稅目產品的優惠關稅待遇,在各成員國中遙遙領先;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正當世貿組織談判僵局依舊,即將于12月舉行的WTO香港部長級會議成敗未卜,全球多邊貿易體系舉步維艱,且發達國家已經以挑起紡織品特保爭端等實際行動表明其不愿充分履行其在世貿組織框架下承諾之時,推進對外貿易多元化和發展中國家間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將有利于以集體力量爭取確立更符合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國際經貿規則。  無疑,此舉更是人民幣國際化(首先是亞洲化)的一個再突破。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徹底改變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是中國必須開展的工作。在中國大陸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邊境貿易中,人民幣已被廣泛接受為結算和支付貨幣;在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國全境通用;某些國家官方正式承認并公開宣布人民幣為自由兌換貨幣,并逐日公布人民幣與本地貨幣比價;人民幣流往境外的流量以及境外人民幣存量都已經相當可觀;人民銀行最近宣布擴大港、澳兩特區銀行體系人民幣業務……直到此次印度將人民幣納入其匯率指數,人民幣國際化正在穩妥而又堅定地逐步推進。  當然,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仍然存在眾多障礙。目前,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因素是以下三個問題:人民幣國際流通量增長不足;國內金融市場深度、廣度和國際標準化程度不足;在國際化過程中人民幣對外價值可能發生巨大變動,妨礙經濟政策自主性;我們需要針對上述問題逐步加以解決。  其中,人民幣國際流通量不足將成為最大問題。因為在當年的金本位黃金時代,英國雖然存在龐大經常項目順差,卻通過資本輸出向世界各地輸出了大量英鎊;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后,美國通過經常項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美元流動性。  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貿易順差國,但其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卻仍然較小。根據《2004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非金融部分)》,截至2004年,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總額不過449億美元,扣除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對境內投資主體的反向投資,累計對外直接投資凈額僅448億美元,中國當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僅相當于全球的0。9%,存量僅相當于全球的0。55%。  盡管中國變相資本流動規模可觀,企業和居民實際對外直接投資額遠遠超過官方統計數據,但仍然不足以支持未來人民幣國際流通量之需。而且,過度依賴非正式渠道對外提供人民幣資金,對中國金融體系穩定性的潛在威脅也不可低估。因此,中國在未來應當有秩序地擴大貨物和服務進口,放松對外投資管制。 。

熱心網友

人民幣國際化獲重大突破 被印納入一籃子貨幣  2005-11-09 10:27:16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網友評論 0 條 11月5日,一條來自新德里的消息在中國金融界和貿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印度儲備銀行(央行)當日宣布調整匯率指數,將人民幣和港幣納入一籃子貨幣,新指數將在12月發布。對于中國而言,這無疑是個好消息。首先,如同7月21日人民幣匯率調整后馬來西亞同步調整其匯率機制、東亞其它貨幣激烈振蕩一樣,這條消息再次表明中國經濟和人民幣的影響力日益上升。 與此同時,此舉本身就是對華貿易在印度地位上升的結果,又將反過來降低人民幣相對于印度盧比匯率的波動性,降低中印經貿的匯率風險,從而有助于進一步發展中印貿易,推進中國對外貿易多元化。畢竟,對于中國而言,其對外貿易的弊端之一就是高度集中于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發達貿易伙伴,致使中國對外貿易過度暴露于這些國家經濟波動和貿易保護主義的風險之下。推進外貿市場多元化是數年來中國一直為之努力的目標,而周邊經濟體又是中國外貿市場多元化戰略順理成章的重點目標,無論是今年7月正式全面啟動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計劃;還是中國剛剛舉辦了《曼谷協定》30年來的首次部長級理事會,決定其正式易名《亞太貿易協定》,并從明年7月1日開始實施《曼谷協定》第三輪關稅減讓談判結果,新清單合計涉及4000多個稅目產品的關稅削減,而中國一舉提供了1697個8位稅目產品的優惠關稅待遇,在各成員國中遙遙領先;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正當世貿組織談判僵局依舊,即將于12月舉行的WTO香港部長級會議成敗未卜,全球多邊貿易體系舉步維艱,且發達國家已經以挑起紡織品特保爭端等實際行動表明其不愿充分履行其在世貿組織框架下承諾之時,推進對外貿易多元化和發展中國家間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將有利于以集體力量爭取確立更符合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國際經貿規則。無疑,此舉更是人民幣國際化(首先是亞洲化)的一個再突破。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徹底改變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是中國必須開展的工作。在中國大陸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邊境貿易中,人民幣已被廣泛接受為結算和支付貨幣;在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國全境通用;某些國家官方正式承認并公開宣布人民幣為自由兌換貨幣,并逐日公布人民幣與本地貨幣比價;人民幣流往境外的流量以及境外人民幣存量都已經相當可觀;人民銀行最近宣布擴大港、澳兩特區銀行體系人民幣業務……直到此次印度將人民幣納入其匯率指數,人民幣國際化正在穩妥而又堅定地逐步推進。當然,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仍然存在眾多障礙。目前,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因素是以下三個問題:人民幣國際流通量增長不足;國內金融市場深度、廣度和國際標準化程度不足;在國際化過程中人民幣對外價值可能發生巨大變動,妨礙經濟政策自主性;我們需要針對上述問題逐步加以解決。其中,人民幣國際流通量不足將成為最大問題。因為在當年的金本位黃金時代,英國雖然存在龐大經常項目順差,卻通過資本輸出向世界各地輸出了大量英鎊;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后,美國通過經常項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美元流動性。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貿易順差國,但其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卻仍然較小。根據《2004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非金融部分)》,截至2004年,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總額不過449億美元,扣除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對境內投資主體的反向投資,累計對外直接投資凈額僅448億美元,中國當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僅相當于全球的0。9%,存量僅相當于全球的0。55%。盡管中國變相資本流動規模可觀,企業和居民實際對外直接投資額遠遠超過官方統計數據,但仍然不足以支持未來人民幣國際流通量之需。而且,過度依賴非正式渠道對外提供人民幣資金,對中國金融體系穩定性的潛在威脅也不可低估。因此,中國在未來應當有秩序地擴大貨物和服務進口,放松對外投資管制。 。

熱心網友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