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東征,“以復關羽之恥”,群臣紛紛勸諫,劉備一概不聽,“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住白帝,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法正是在劉備入蜀之后才投靠的,為何劉備對其信任程度竟高過孔明?連諸葛亮都說只有法正才能阻止劉備兵發東吳~~~~~~我實不能理解!
熱心網友
雖然,法正就算還活著也未必能勸阻這場戰爭但劉備確實很信任和親近法正從功利角度看,劉備奪取蜀地,法正策劃居功至偉法正因為個人品德不是太高,在蜀國居功自傲,橫行無忌搞得有很多人不滿于是不少人找到諸葛亮要求諸葛亮出頭去阻止他諸葛亮說主公當日,北懼曹操,東怕孫權,身無立錐之地而今得法孝直,才能翻然翱翔,得展宏圖我又怎么能讓他不隨心所欲呢?從才能上看,法正確實是一個奇才諸葛亮也每每贊嘆法正的智術之高從感情上看,雖然法正跟隨劉備時間不長,但是卻很融洽志中評法正品德不高但也不見有什么大的惡跡不外乎是報復心重點,以前得罪過他的人,他一定要整治回來,所謂睚齒必報但同時也是一餐一飯之恩,也是必報的有點象我們現在說的性情中人這可能和劉備的豪杰本性相和,感情是也就要靠近一點曾經有一次對曹作戰蜀軍軍事不利劉備大怒,沖到前沿陣地大呼小叫,督促作戰,很是危險眾人都勸劉備退下,劉備不聽這時候,法正也上來,跟劉備一起冒險劉備說,孝直,快退下法正說,主公不退,哪有臣子先退的道理?劉備只好妥協,說,孝直與我一同退下這次勸柬成功,可以看出這里面既有法正勸柬方法正確的原因,又有劉備跟他的感情因素原因應該說,諸葛亮這樣說也并非沒有道理的。
熱心網友
樓上說的很對,頂
熱心網友
大概是劉備比較信服法孝直吧!
熱心網友
我認為原因有二: 一、法正在劉備入川的過程中,積極謀劃,用于進見,而且方式得當。例如與劉璋交戰后,劉備要退回荊州,在法正的勸解下才重進涪城,所以得到信任。 二、從人情事理來說,諸葛亮跟隨劉備很久,了解劉備兄弟感情,形同家內人士。劉備不出兵,將在道義上受人攻擊。諸葛亮作為原班人馬,勸解總顯得有些牽強。但法正初到帳下,又有大功,便于直柬。例如家庭父子打架,母親勸告不一定有效,但外來人士勸解成功率較高,就是這個道理。
熱心網友
法正能耐大!至少劉備這么認為。所以劉備愿意聽他的。
熱心網友
在赤壁之戰結束以后,劉備帶著龐統入蜀,而讓諸葛亮與關羽鎮荊州。很顯然,關羽掌管軍事,亮依然主管內政。而在龐統死后,卻又是法正成為了劉備的軍師,為其以計取蜀漢中。“先主善其策,乃率諸將進兵漢中,正亦從行。”劉備攻取成都,漢中,法正不但是引路人,還是起向導與軍師。對于法正,在當時,劉備是超過諸葛亮的重用。這也是劉備“東征孫權以復關羽之恥,群臣多諫,”“大軍敗績,還往白帝。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諸葛亮是說若是法正在,必定可以阻止劉備,就是不阻止,也不會有大敗,足可見諸葛亮對法正的推崇及劉備對法正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