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也不相信筆神,從來不想相信的但是自從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玩我才不得不相信,
熱心網友
潛意識。這有一篇復旦大學心理學教授解釋“請筆仙”玄秘 ,看一下。《玄秘幻術》簡介 第一集 在年輕人當中盛行一種請筆仙游戲,據說只要兩人共同緊握一支筆,虔誠默念咒語就能夠請來筆仙,在紙上寫下一些符號。有人說這是迷信,沒有任何科學依據,還有人認為這不過是魔術而已。然而在我們目睹的一次請筆仙中,所謂的筆仙真的來了。種種玄秘現象的背后究竟藏著什么? 復旦大學心理學教授孫時進將為我們揭開其中的玄秘…… 上集 18世紀80年代的歐洲,不少疑難的病癥通過常規的方法還難以治愈。 當時各種醫術盛行,在奧地利有一位叫做麥斯麥的醫生,使用一種獨特的手法治療病人。 這看起來并不是一般的方法,既無需診斷也不用藥物。然而令人費解的是,經過這樣的治療,很多人居然病愈了。 2005年6月的一個夜里,北京某所大學的女生公寓里,一個奇怪的游戲正在進行。 她們口中在默念著什么,彷佛正在舉行某種神秘的儀式。 時間一秒一秒地流逝,她們仍舊保持著手臂和身體的姿勢。 忽然間,她們似乎察覺到什么。 好像受到某種力量的驅動,手中的筆竟然不受控制地動了起來。 最終,在紙上留下了雜亂的線條。 小華:害怕,不知道發生什么事兒了 小陸:筆仙,我感覺是傳說中的筆仙來了 所謂的筆仙,正是她們希望通過這個神秘的游戲請出的神靈。 小陸:當時大家都不說話,特別嚴肅,和平時很不一樣。 小華:當時大家都不說話,特嚴肅,跟平時一點都不一樣。我本來沒拿這當回事兒,后來把燈關了,點了幾根蠟燭,特別暗。那時候已經十二點多了,后來我就越來越害怕,特別緊張。 小陸:我伸出手 跟她的手握在一塊兒,我覺得她的手心都是汗。 我同學告訴我,想讓筆仙顯靈一定要心誠,所以要一直默念:筆仙筆仙請出來 小華:我們一邊念 筆仙筆仙請出來,心里想筆仙一定會出來,這樣才會有效果。 小陸:我聽我的同學說,想要筆仙靈,一定要心誠。所以就一直在默念:筆仙筆仙請出來。 小華:過了很久,筆好像動了一下,后來不知道為什么越來越快。我感覺我沒有動。 小陸:我沒動,就是感覺有人拽著我的手。 小華:以前挺好奇,現在覺得挺可怕的。 小陸: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兒,但是覺得肯定有什么原因。 年輕人當中盛行的請筆仙游戲,據說只要兩人共同緊握一支筆,虔誠默念咒語就能夠請來筆仙,在紙上寫下一些符號。 有人說這是迷信,沒有任何科學依據,還有人認為這不過是魔術而已。 然而在這天夜里的“請筆仙”當中,所謂的筆仙真的來了。 孫時進,上海復旦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長期致力于心理暗示研究。在研究中他對民間盛行的神秘活動產生了興趣,傳說這些活動中存在許多無從解釋的現象。 孫:我在心理學研究中間,看到了,查閱了民間的有一些活動,比如說是請筆仙, 在研究請筆仙的過程中,其中一些特殊的環節引起了孫時進的注意。 孫:我看在請筆仙活動中間,往往她們都是先制造一種氣氛,比較神秘的或者是光線暗的,周圍環境安靜的這樣一種氣氛。 午夜時分,喧囂褪去,一切陷入了黑暗之中。隱隱的燭光微微照亮眼前有限的視野。寂靜讓每個人的神經變得異常敏感。 小陸:我們等到十二點,把燈都關了,然后把蠟燭點上,屋里特別很安靜,好像連自己的呼吸都能聽見。再加上關了燈,除了面前的桌子,四周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見。 小陸:玩筆仙之前, 聽同學說請筆仙一定要心誠 小華:只有心誠筆仙才會出現。我很相信這句話,一直跟自己說筆仙一定會出現的,所以我一點都不敢走神,挺專心的。 孫:周圍環境比較安靜,光線比較暗,然后大家都很專注,在這么一個過程中間,她們首先進入一個非常專注的氣氛,在默默的期盼著筆仙的降臨,在不斷的企盼過程中間,她們高度地集中注意力。 作者: 211。167。0。* 2005-8-17 19:57 回復此發言 -------------------------------------------------------------------------------- 2 復旦大學心理學教授解釋“請筆仙”玄秘 黯淡的環境,虔誠的企盼。她們在不自覺當中高度集中了注意力。 孫:在這種情況下,她們兩個人都處于一種高度的注意力集中,這樣的一種環境的氣氛最容易使得暗示起效果。 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下,最容易使暗示起效果,那么暗示究竟會有多大的效果? 為了驗證暗示的效果,孫時進通常會做一個這樣的單擺實驗。 首先,孫時進拿出一根細繩,在細繩的末端系著一枚鐵環。他和實驗對象小趙中間還擺著一條標尺和兩塊銀色金屬。 他告訴小趙,這是兩塊磁鐵。 小趙在孫時進的要求下,注視著鐵環,撥動鐵環,使得鐵環左右搖擺起來,并且深深的記下眼前的景象。 接著他讓小趙接過細繩,然后閉上眼睛。鐵環懸空停穩后,置于標尺中央。 同期:現在能不能感到磁鐵的吸力?好,那你再慢慢慢慢地往下降。 你現在感覺到磁鐵的吸力了嗎?好,感覺到了,你現在感覺到了鐵環在磁鐵的吸引之下慢慢的擺動起來。擺動的幅度越來越大,越來越大。 同期:兩塊磁鐵靠近了,你會感覺到磁鐵對鐵環的吸力越來越大,鐵環的擺動幅度也越來越大。 鐵環在磁鐵的吸引下左右搖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 為什么孫時進會如此興奮?而這個實驗的用意又是什么呢? 孫:在單擺實驗中,那是兩個鐵塊,是不具有磁性的,所以也不存在著是由于磁鐵的吸引。 沒有磁性,也就意味著鐵環根本不會受到吸引而左右搖擺,可是鐵環的確擺動了起來,甚至隨著兩塊金屬的不斷靠近,鐵環擺動的幅度越來越大,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孫:在實驗中間我告訴小趙這是兩塊磁鐵,這句話是非常重要的。 同期:好,現在感覺到磁鐵的吸力了嗎?好,感覺到了。 孫:我讓小趙把那個單擺擺動一下,然后讓他記下這個畫面,這樣的話他在頭腦中就形成一個比較生動直觀的畫面。 同期:好,現在輕輕地閉上你的眼睛。感覺。 同期:你現在感覺到鐵環在磁鐵的吸引之下慢慢地擺動起來。 同期: 兩塊磁鐵靠近了,你會感覺到磁鐵對鐵環的吸力越來越大, 鐵環的擺動幅度也越來越大。 問題就在這里!我們發現孫時進并沒有讓小趙擺動鐵環,而只是不停的暗示他:鐵環處在一個強磁場中,并且正在受到磁鐵強大的吸引力。 孫:在心理學中間,常常提到暗示這個概念。從廣義的暗示,可以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間,時時刻刻都在接受各種各樣的信息。有些信息是我們有意識注意到的,并且接受下來的;有些信息是我們在不經意中間接受下來并作出反應的,這樣是一個廣義的暗示。 然而所謂的磁鐵只是普通的鐵塊,因此強磁場的存在也不過是個假象罷了。 難道僅僅通過小趙的想象就能夠讓鐵環動起來嗎? 暗示發生的時候,信息便在我們的不經意之間悄悄潛入我們的大腦,而且在我們的無意識當中,不斷影響著我們的行為。 事實上,當孫時進的暗示逐漸被小趙接受,小趙的手便產生了輕微移動。這個力量通過細繩傳給了鐵環。 隨著暗示的深化,小趙的手移動地越來越大,從而帶動鐵環作大幅度的運動。 如果不是親眼目睹這個實驗,很難想象人在接受暗示之后竟會出現如此不可思議的反應。 寂靜的深夜,微弱的燭光,虔誠的期待,精神的高度集中,這一切無疑是暗示產生巨大作用的最佳環境。那么請筆仙是不是和暗示之間存在著什么隱秘的聯系? 在單擺實驗中,孫時進不斷地用語言刺激小趙想象鐵環擺動的畫面。 在這種情況下,暗示產生了強烈的效果并不難理解。 然而在請筆仙的過程中,并沒有人向她們發出暗示的信號。 更沒有直接的力量驅動她們的手。 那么手中的筆又為什么會不受控制的動起來呢? 從一開始,我就一直保持不動,我真的沒動,我問過她,她說她也沒有動 我覺得筆動起來了,都不是我跟她的力量,好像有一種特別奇怪的力量,我們都沒法控制 孫:人的運動我們有時候說是有隨意運動跟不隨意運動,比如說我把手拿起來,這就是一個隨意運動,但是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比如說我這個小指頭就在微微的在顫動。這個顫動并不是受我意識控制的,這個小指頭動應該就是說一個不隨意運動。 孫時進曾經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來證實這種不隨意運動的存在。首先,他讓實驗對象緊握一只筆,然后將筆尖輕輕點在紙上,并且整只手臂完全懸空。 在他的要求下,實驗對象閉上眼睛,盡量保持手的靜止。 盡管孫時進不斷告誡實驗對象不要移動手臂,但是,一分鐘后,他發現實驗對象的手還是移動了,因為白紙上留下的軌跡并不是一個點! 孫:在請筆仙這個活動中間,除了前期的氣氛鋪墊之外,是一支筆被兩個人控制著拿著,在這個拿的過程中間,在高度的入境專注狀態,就可能產生一個不隨意運動。 正如在不隨意運動實驗中我們所看到的,一個人在集中注意力的情況下,努力嘗試保持手臂靜止的狀態。然而事實證明,意識根本無法讓手保持絕對地的靜止,所以請筆仙的過程中,發生肌肉的不隨意運動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不隨意運動往往只是肢體的輕微運動, 但在請筆仙的過程中,手的移動幅度遠遠超出了不隨意運動,而且最終留在紙上是一些雜亂的線條或者符號。這僅僅用不隨意運動似乎無法解釋。 如果還存在別的原因,那么又會是什么呢? 小陸:我當時感覺筆動了一下,那時候注意力特別集中,周圍特別安靜,所以筆微微動了一下,我都能感覺到。 在長時間的等待中,終于有一方的手發生了一次稍大幅度的不隨意運動,那么另外一方感覺到之后又會做出什么反應呢? 孫:兩個人中間其中一個人如果產生了一個肌肉的不隨意運動,另外一方在高度的入境之下,很敏感地接受了這個小的動作。 從筆仙的筆跡來看,筆一定經過了大幅度的運動。之前那個小小的動作又是如何演變成后來這個大幅度的運動呢? 小華:我聽說只要心誠,筆仙就一定會出現。所以當時筆動了一下,我就不斷對自己說,應該是筆仙來了。 小陸:我想就是筆仙來了,我自己感覺自己心跳加速。后來,手都不受控制了。 在單擺實驗中,孫時進不斷向小趙發出暗示,鐵環處于強磁場中。在這種暗示的強烈作用下,鐵環擺動的畫面就在小趙的腦中不斷出現,結果手就在暗示之下不自覺地動起來了。 那么在請筆仙的過程中,她們虔誠地相信筆仙一定會出現。而且她們知道,一旦筆仙降臨,手中的筆就一定會運動起來。在這種強烈的自我暗示下,盡管手只是由于不隨意運動而動了一下,但是在她們看來只有一個原因--筆仙顯靈了。 正是如此,自我暗示的信號悄悄潛入她們的內心之后,撞擊著敏感的神經,信號不斷地得到放大,不斷地被強化,直至她們的手不受控制地運動起來。 心理學專家的探索,撥開了籠罩在筆仙現象之上的重重迷霧。 筆仙也許并不像許多人想象的那樣,有靈異的力量在操縱,而是來自我們人類自身一些不被注意的心理和身體的聯系。 但是,這種請筆仙的游戲并非都能成功。對于部分暗示敏感度較髙的人群來說,成功的機會比較大。 盡管如此,目前的這些現象足以說明心理暗示潛在著巨大的力量。 這是我在網上看見的一篇文章,轉來給你們看看 之前請大家先作一個小小實驗: 一只手平伸出去保持不動,手里握住一支筆,筆尖輕輕點在桌上的一張紙上,注意,不要把整個胳膊的重量都壓在筆上,(對了,其實就是所謂請筆仙的姿勢),然后保持幾分鐘, 然后看紙上被筆畫出的痕跡,如果自始至終只有一個小小的筆尖大的點,那么恭喜了,你不用繼續往下讀了,直接去申請參加奧運會射擊比賽吧,冠軍非你莫屬,但是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根本沒有辦法使自己的身體象一塊石頭一樣保持真正的紋絲不動。 因為呼吸,心跳,脈搏,血流等原因,我們的身體隨時隨地都在輕輕的晃動,關于這一點大多數人都知道,少數不同意的,請按我說的去體驗一下:自然站立,閉上眼睛,放松身體,使呼吸心跳緩慢下來,十來分鐘以后你就會明顯的感覺到身體的晃動,好像飄在水里一樣,一晃一晃的,但是很輕微。 或者大家想一下軍訓時教官訓練我們踢正步時的場景,伸出一條腿不讓放下就那么站著,十分鐘后個個都東倒西歪的,有的同學那腿還抖啊抖的,是他自己要抖嗎,不由自主的呀。 為了以下敘述起來方便,姑且隨便給上面的現象起個名字叫。 OK,現在正式開始請筆仙,設有兩個同學,A同學和B同學,從未請過筆仙,聽同學們說的活靈活現的,終於決定自己也來試一試,兩人的心情可想而知:一點點緊張,一點點刺激,一點點恐懼,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期待,“期待”在請筆仙的初期扮演的角色絕對重要,抱有完全抵觸,完全不相信心理的同學是絕對請不來筆仙的。 話說兩人已經一起握著一支筆,伸出胳膊保持不動好幾分鐘了,好像沒什么奇怪的事情發生,兩人不由有些焦急,此時根據,A同學因為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手那么輕輕的從左向右動了一下,只不過比之前晃動的幅度稍微大了一些,而B同學正在期待和懷疑,這個較大的晃動馬上被B捕捉到,從而一陣驚喜,心想:“難道筆仙來了?難道真有筆仙?筆仙現在要從左向右畫一筆的嗎?”在B這么想的時候,他握筆的那只手不由的在向右的方向是放松的,也就是說,如果這支筆繼續向右移動,是不會遇到B同學的手的阻力的,而如果筆向左移動,因為這是B所沒想到的,則會受到B的阻力,這種現象姑且稱為 --- 鼓勵繼續向右 而此時A也感受到了筆的異樣,因為筆開始的晃動是正常的,但是晃到右方以后應該晃回來卻沒有,於是A也產生了和B同樣的想法:“難道筆真的動起來了嗎?”於是A要檢驗一下, (這里還要解釋一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用手檢驗一個東西是否擺放穩固,或者檢驗它是否在移動時的動作:我們會用手把那個東西向左推一下,再向右推一下,不信的話請你把自己的筆立在桌子上,立好以后用手去檢驗一下,看自己的手是如何動作的,肯定是輕輕向左向右各晃一下,動作很輕很快,這是我們從小到大十幾二十幾年養成的習慣,不用經過思考的,我把這種現象暫時稱為), 好了,話說回來,A要檢驗一下筆是否真的在動,於是向左一下向右一下,當然很輕很快,但由於B的正在起作用,於是筆只能繼續向右而不能向左,於是A也明白了,原來筆仙真的來了,而且筆仙是要向右畫的,於是在A的身上也起了作用,這下好了,筆真的動起來了,在和的一起作用下開始正式向右畫。 筆既然已經動起來了,那以后的事情就好辦了,筆仙降臨的標記是畫一個大圈,這個大圈是怎么化出來的呢? 如果A和B的猜想一致,都猜筆仙是要順時針畫圈或逆時針畫圈,這很好辦,可是如果A猜想筆仙要順時針而B猜想逆時針怎么辦? 那我們接著上面的繼續分析,話說已經從左向右畫了較長的一劃了,要畫圈就該拐彎了,A在猜想筆仙是要順時針,可是卻在順時針的方向上感受到了筆的阻力,他當然不知道這是B在猜想相反方向的結果,於是順理成章的,在作用下,A根據自己的檢驗結果改變了自己的猜想:“啊,原來筆仙不是要順時針而是要逆時針畫圈”,這樣兩人想法一致,於是一個圈就完成了。 畫圈畫線都好辦,那字是怎么寫出來的呢? 好,接著分析。比如A提出了問題:“親愛的筆仙,能否告知我將來的老公姓什么?” A和B當然希望筆仙畫出來個字瞧瞧,假設接下來還是從左向右劃了一道,A和B把這一道看作是一橫,那么寫完一橫應該寫什么,估計在這個問題面前,十億中國人再加十億中國鬼起碼有十八億要回答:寫完一橫,當然是一豎了,於是兩人在和的共同作用下,又寫了一豎。寫完一豎又該怎么辦,那當然是再寫一橫了。 在這三劃寫完之后兩人有了分歧,A在猜想筆仙難道要寫一個“王”字,那接下來一筆應該是一橫了,而B在猜想,難道筆仙要寫個“趙”字?那接下來一筆應該寫一豎了,於是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寫出來一劃即不橫也不豎,斜的。 這時B先明白了,原來筆仙還是要寫個“趙”字,只不過不按照筆劃順序罷了,而A呢,多年的文化教育起了作用:一個字既然已經寫出來4劃,應該很好猜它是什么字了吧,A馬上反應過來,原來不是“王”字,而是一個“趙”字,於是一個字就出來了。 當然經常寫出來的東西是個四不象,那沒關系,“筆仙寫的字豈能每個都看懂 ?!” 好了,我要講的大概就是這么多,所謂“筆仙”就是自己。 但有人說了,那為什么某某事算的那么準呢?---- 這個我也不知道,因為我沒辦法證明那是假的,就象你沒辦法證明那是真的一樣, 如果真有筆仙,那請他算一下足球賽的勝負也不是什么難事,你就坐在家里拿著筆等著頭彩往你家里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