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我這里大概說一下飛機發動機,這個可能是大家比較關心的,而且應該可以反映我國發動機的水平。航天的代表頂尖技術,就不好說了。航海的核動力系統就不能叫發動機了。 發動機的研制分為6個階段,即1。突破單項關鍵技術2。部件驗證3。核心機4。驗證機5。型號研制6。使用發展---以上部分可以推測出下面所列的發動機的進度。   (一〕現狀   WS10:   WS10的研制始于86年當時是考慮為殲10配套的,10A是WS10的核心機,80年代從某國引進2臺。我國在某國核心機基礎上對核心機進行了改進。92年10月驗證機在086號飛行臺上開始試飛,97年開始型號研制(飛行前試驗階段),00年10月624所高空臺具有了大推力發動機的試驗能力,隨后開始型號的高空臺試驗,型號裝機首飛是在01年7月,02年6月裝一臺WS10的殲11取得階段性成果,02-03年間型號開始裝殲10,03年12月裝兩臺WS10的殲11A首飛。 WS10-04年9月開始批量生產,今年底明年初即可定型,WS10有單發和雙發兩種型號。分別為B型和C型,WS10的渦輪前溫度已從原有的1747K提高到1800K,推重比也由原來的7。5提高到7。8左右,推力也由132KN提高到138KN。   WP13B2:   WP13B2即WP13C,推力為7300KG,與昆侖持平,推重比估計6。0以上,低于昆侖的6。5,WP13FⅢ為其單發型。 其具體試飛日期不詳,不過我們可以從中航一集團網站對WP13B2的報道中可以推斷出大概,1991年正式開始整機研制,1999年,該型發動機被列為國家重點型號工程,2002年6月16日開始進行全壽命考核長期試車,(而WP13B是在96年4月進行的150小時長期試車,03年定型)估計要到07年左右定型,其發展型值得期待。   昆侖:   昆侖的研制應用了斯貝MK202的技術,其高壓壓氣機段即參考斯貝MK202。昆侖的加力推力為7300KG,不加力推力為5165KG,加力耗油率為0。202,不加力耗油率為0。10,推比6。5。2002年昆侖2的加力推力為7800KG,現已提高到加力8010KG,最大5780KG,推重比7。22。發展型昆侖3加力為8930KG推重比8。05。   關于推比八的中推:   第一階段:1980-1983年,以定向基礎研究為主,開展單項課題研究,進行理論方法、計算方法和試驗方法的探索研究;第二階段:1983-1989年,以先進部件關鍵技術為主,重點圍繞三大高壓部件及其相關的強度、控制等系統進行綜合應用研究;第三階段:1989-1992年,進行三大高壓部件全尺寸試驗件的設計和試驗研究;第四階段:1991-1994年1月,進行三大高壓部件匹配技術、亦即核心機的設計試驗研究。其后在八五期間,我國自行研制的推重比8一級核心機已完成地面和高空性能試驗;九五期間完成了推重比8一級的驗證機設計;十五期間對推重比8一級發動機的風扇和低壓渦輪進行了改進,為在核心機基礎上進行發動機派生發展提供了技術儲備。   WS13:   WS13是在RD33的基礎上結合推比八的中推的技術而研制的,長4。14米,最大外直徑1。02米交付使用質量1135KG,發動機加力推力86。37KN, 加力耗油率為2。02,不加力推力為56。75KN不加力耗油率為0。73,巡航推力51。2KN,巡航耗油率0。65,,進氣量80KG/S涵道比0。57總壓比23,大修間隔810H,渦輪進氣口溫度1650K,壽命2100H,推重比7。8,2004年1月點火,預計2005年八月定型。   推力矢量噴管:   推力矢量噴管是在02年初上的606所的試車臺,估計在WS10,05年定型后裝上殲11首飛,   全權限數控系統:   我國的全權限數控系統是在02年下半年裝機首飛的,首飛所裝發動機型號估計為WP13,03年初裝上WS10。03年底第一套上天試飛的發動機全權限數字控制系統演示驗證通過驗收。。   (二〕未來   推比九:   在推重比10的發動機出現以前,我們可能要用推重比9的現有發動機的發展型來代替,它們分別是WS10的發展型WS10D與WS13的發展型組成。WS10D的推力估計可達到155KN以上,WS13的發展型估計可達到接近100KN(參照RD333和F414及F110和F100的發展型)   推比十:   我們同時也在發展推比10的發動機,進程如下   1)九五期間度過部件驗證階段,推出三大高壓部件。   2)十五期間進入核心機研制階段,其型號分別是624所的CJ2000(中推)與606所的大推,情況如下   A〕CJ2000:   十五期間624所的CJ2000率先進入核心機研制階段,CJ2000是以俄羅斯的P2000為參考研制的。樂觀的話預計CJ2000在2015年可定型(5年核心機,五年驗證機,五年型號),CJ2000的基本加力推力為95KN,可擴展到120KN(參照EJ200)。可能代號--WS14   B)推比十的大推:   606所大推在去年完成核心機設計發圖,大推則要到2018年定型(5年核心機,五年驗證機,五年型號),大推的基本加力推力為175KN,可擴展到195KN以上。可能代號--WS15   (三)總結   現在我們的殲十和殲11已開始用上WS10,而梟龍明年將用上WS13。四代機首飛用的可能是WS10及WS13的發展型,也有可能是俄羅斯的AL41F及RD333,但最終將用上全新的推比十的發動機。這使我國自行研制的發動機水平上一個臺階,達到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8-10年差距的目標。而與此同時,通過我國先進渦輪發動機關鍵技術(ATEKT)研究計劃的實施,可以拿到一批推質比12-15一級發動機的關鍵技術,為2020年以后研制更高推質比水平的發動機打下基礎。

熱心網友

hlrsky 提供的資料明顯錯誤。WS10推力130多,推重比怎么才7。8呢?

熱心網友

中國的發動機都還在起步階段,沒有特別好的,我們起步完么。

熱心網友

差啊

熱心網友

我這里大概說一下飛機發動機,這個可能是大家比較關心的,而且應該可以反映我國發動機的水平。航天的代表頂尖技術,就不好說了。航海的核動力系統就不能叫發動機了。發動機的研制分為6個階段,即1。突破單項關鍵技術2。部件驗證3。核心機4。驗證機5。型號研制6。使用發展---以上部分可以推測出下面所列的發動機的進度。   (一〕現狀   WS10:   WS10的研制始于86年當時是考慮為殲10配套的,10A是WS10的核心機,80年代從某國引進2臺。我國在某國核心機基礎上對核心機進行了改進。92年10月驗證機在086號飛行臺上開始試飛,97年開始型號研制(飛行前試驗階段),00年10月624所高空臺具有了大推力發動機的試驗能力,隨后開始型號的高空臺試驗,型號裝機首飛是在01年7月,02年6月裝一臺WS10的殲11取得階段性成果,02-03年間型號開始裝殲10,03年12月裝兩臺WS10的殲11A首飛。 WS10-04年9月開始批量生產,今年底明年初即可定型,WS10有單發和雙發兩種型號。分別為B型和C型,WS10的渦輪前溫度已從原有的1747K提高到1800K,推重比也由原來的7。5提高到7。8左右,推力也由132KN提高到138KN。   WP13B2:   WP13B2即WP13C,推力為7300KG,與昆侖持平,推重比估計6。0以上,低于昆侖的6。5,WP13FⅢ為其單發型。 其具體試飛日期不詳,不過我們可以從中航一集團網站對WP13B2的報道中可以推斷出大概,1991年正式開始整機研制,1999年,該型發動機被列為國家重點型號工程,2002年6月16日開始進行全壽命考核長期試車,(而WP13B是在96年4月進行的150小時長期試車,03年定型)估計要到07年左右定型,其發展型值得期待。   昆侖:   昆侖的研制應用了斯貝MK202的技術,其高壓壓氣機段即參考斯貝MK202。昆侖的加力推力為7300KG,不加力推力為5165KG,加力耗油率為0。202,不加力耗油率為0。10,推比6。5。2002年昆侖2的加力推力為7800KG,現已提高到加力8010KG,最大5780KG,推重比7。22。發展型昆侖3加力為8930KG推重比8。05。   關于推比八的中推:   第一階段:1980-1983年,以定向基礎研究為主,開展單項課題研究,進行理論方法、計算方法和試驗方法的探索研究;第二階段:1983-1989年,以先進部件關鍵技術為主,重點圍繞三大高壓部件及其相關的強度、控制等系統進行綜合應用研究;第三階段:1989-1992年,進行三大高壓部件全尺寸試驗件的設計和試驗研究;第四階段:1991-1994年1月,進行三大高壓部件匹配技術、亦即核心機的設計試驗研究。其后在八五期間,我國自行研制的推重比8一級核心機已完成地面和高空性能試驗;九五期間完成了推重比8一級的驗證機設計;十五期間對推重比8一級發動機的風扇和低壓渦輪進行了改進,為在核心機基礎上進行發動機派生發展提供了技術儲備。   WS13:   WS13是在RD33的基礎上結合推比八的中推的技術而研制的,長4。14米,最大外直徑1。02米交付使用質量1135KG,發動機加力推力86。37KN, 加力耗油率為2。02,不加力推力為56。75KN不加力耗油率為0。73,巡航推力51。2KN,巡航耗油率0。65,,進氣量80KG/S涵道比0。57總壓比23,大修間隔810H,渦輪進氣口溫度1650K,壽命2100H,推重比7。8,2004年1月點火,預計2005年八月定型。   推力矢量噴管:   推力矢量噴管是在02年初上的606所的試車臺,估計在WS10,05年定型后裝上殲11首飛,   全權限數控系統:   我國的全權限數控系統是在02年下半年裝機首飛的,首飛所裝發動機型號估計為WP13,03年初裝上WS10。03年底第一套上天試飛的發動機全權限數字控制系統演示驗證通過驗收。。   (二〕未來   推比九:   在推重比10的發動機出現以前,我們可能要用推重比9的現有發動機的發展型來代替,它們分別是WS10的發展型WS10D與WS13的發展型組成。WS10D的推力估計可達到155KN以上,WS13的發展型估計可達到接近100KN(參照RD333和F414及F110和F100的發展型)   推比十:   我們同時也在發展推比10的發動機,進程如下   1)九五期間度過部件驗證階段,推出三大高壓部件。   2)十五期間進入核心機研制階段,其型號分別是624所的CJ2000(中推)與606所的大推,情況如下   A〕CJ2000:   十五期間624所的CJ2000率先進入核心機研制階段,CJ2000是以俄羅斯的P2000為參考研制的。樂觀的話預計CJ2000在2015年可定型(5年核心機,五年驗證機,五年型號),CJ2000的基本加力推力為95KN,可擴展到120KN(參照EJ200)。可能代號--WS14   B)推比十的大推:   606所大推在去年完成核心機設計發圖,大推則要到2018年定型(5年核心機,五年驗證機,五年型號),大推的基本加力推力為175KN,可擴展到195KN以上。可能代號--WS15   (三)總結   現在我們的殲十和殲11已開始用上WS10,而梟龍明年將用上WS13。四代機首飛用的可能是WS10及WS13的發展型,也有可能是俄羅斯的AL41F及RD333,但最終將用上全新的推比十的發動機。這使我國自行研制的發動機水平上一個臺階,達到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8-10年差距的目標。而與此同時,通過我國先進渦輪發動機關鍵技術(ATEKT)研究計劃的實施,可以拿到一批推質比12-15一級發動機的關鍵技術,為2020年以后研制更高推質比水平的發動機打下基礎 。

熱心網友

朋友,你好象不是要提問是吧?中國的技術正在發展,但是里離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