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俄制SU-27/30與美F-15/16 空中搏擊 究竟誰占優勢?--------------------------------------------------------------------------------8日 08:50 東方軍事作者:亢衛民,現任某航空兵師副師長。 蘇-27戰斗機 F-15“鷹”戰斗機 近幾場局部戰爭證明:戰斗機作為空中戰場的主戰武器,直接影響著戰爭的進程和發展。俄羅斯的蘇-27(蘇-30)與美國的F-15、F-16戰斗機仍是目前世界上的主戰飛機。兩者在空戰中誰占優勢,無論軍方還是民間都十分關注,但也確實是一個很難準確回答的問題。因為它不僅直接反映美、俄兩軍事大國的飛機設計理念、制造現狀、空戰能力和飛行員的戰(技)術水平,而且我們也都明白,在高技術條件下的任何一場戰爭都將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和整體對抗,而非簡單的飛機與飛機之間的較量,影響空戰結果的因素很多。本文中,我結合自身的飛行經歷和對空戰的認識談談個人的看法。一、未來空戰的主要特點自己作為一名第三代戰斗機飛行員,曾駕駛過多型戰斗機,并多次參加重大軍事行動和軍事演習。結合自身的經驗和切身體會,我認為未來空戰有以下特點:(一)空戰模式多樣化傳統的殲擊機之間空戰模式,通常是在晝間,敵對雙方飛機使用機槍、航炮、火箭或導彈等武器進行目視范圍以內的空中作戰。隨著高技術的發展和在軍用飛機上的應用,各國空軍突出對飛機的早期預警發現能力、數據信息的分析處理能力和超視距空戰能力等作戰性能的研究和發展,使夜間、電磁環境和復雜氣象條件下的超視距空戰成為未來空戰的主要模式。(二)空戰空間擴大化未來空戰將擴大到目視范圍以外而進行的超視距、全高度、全方向攻擊的空戰,空間范圍將有明顯的擴大。主要表現為:攻擊距離增加、攻擊方向擴大、空戰高度向兩極發展。(三)電子對抗將貫穿始終未來的空戰,電子對抗的影響將會是全面而強烈的。在強烈的電子干擾條件下,地面雷達和機載雷達的搜索發現能力將顯著下降;有效的電子對抗可保障已方飛機隱蔽接敵,實施突然攻擊;而且電子對抗對制導武器將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對指揮通訊設備的干擾,迫使其指揮受阻、聯絡中斷,這一點我的感受很深;因此,要想在現代空戰中取勝并減少損失,就必須在電子斗爭中戰勝對方,奪取制電磁權。(四)空戰將表現為系統對抗近幾次局部戰爭中,高新技術的大量使用,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空軍的作戰行動都是多機種聯合作戰。空戰中不是單一的對抗,而是系統的對抗。空戰行動和武器系統效能的發揮,越來越離不開相互的支援。(五)空戰武器高技術化,且作用更加明顯八十年代以來,隨著一大批高技術群的出現,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紅外探測技術、航天技術、定向能技術、精確制導技術、隱形技術等日益廣泛地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已促使軍事領域特別是現代戰爭的各個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空軍是集中體現高技術成果的一個軍種,高技術武器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也必然對現代空戰產生廣泛的影響。二、影響空戰能力的主要因素一是發現目標的能力:可發現的范圍、發現概率及抗干擾系數;二是飛機的機動能力:速度和高度性能、加速和爬升性能、水平和垂直機動性能;三是武器殺傷能力;四是抗擊毀能力。三、飛機戰術技術性能對比(一)飛機性能對比(二)機動性能對比蘇-27與F-16、F-15的升力和單位翼載比分別是5:4和13:10,蘇-27的正常過載是F-16的1。2倍,在所有高度和速度范圍內,蘇-27的機動性能均優于F-16,尤其在進行高強度機動時,蘇-27的角速度更大,轉彎半徑更小,機動中的角度優勢明顯,可從轉彎內側占據攻擊位置。對兩個系列機型進行性能對比后,還有一個事例可能更容易反映出兩型飛機性能和空戰能力。1995年,為加強俄、美雙方空軍的交流,通過軍事協商,美國派出駐德空軍的兩架F-15飛機飛往莫斯科郊區庫賓卡空軍基地與俄空軍蘇-27進行技(戰)術對抗。根據對抗規則,先由美國1架F-15當目標機,俄羅斯1架蘇-27雙座機擔任攻擊機,別外1架F-15在一側擔任裁判和攝像工作。隨著一聲令下,F-15做急劇水平盤旋,開加力并突然上升、下滑急轉;蘇-27只用小加力就一直尾追著F-15,使其不能擺脫,而且蘇-27飛行員佩戴頭盔瞄準具,始終保持穩定跟蹤,F-15無法擺脫。第二局,雙方換位,空戰開始,蘇-27全加力狀態,急上升戰斗轉彎,改出后作水平S急轉,一直保持著較大速度,F-15做第二個動作后就跟不上,此時蘇-27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擔任裁判的F-15也無法看到其蹤影,后在俄空軍地面引導下才集合返航。這是目前兩型機唯一的一次模擬對抗,結果蘇-27以2:0獲勝,但在實戰中,兩型機從未交過手。上述分析說明,空戰格斗中,蘇-27在水平盤旋、爬升性能上占據一定優勢。但我們知道,飛機只是一個武器平臺,決定空戰的勝負有多方面的因素,機載火控系統、空空導彈性能,以及飛行員技(戰)術水平等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四、機載武器系統性能對比兩個系列機型的武器系統主要包括中近距導彈、航炮和機載雷達、帶激光測距儀的紅外定位器、頭盔瞄準具和光學瞄準儀等。下面主要就中近距導彈和機載雷達進行對比。(一)導彈性能蘇-27飛機主要裝備的P-27系列中距導彈與F-15、F-16的"麻雀"系列中距導彈性能基本相當。而蘇-27飛機主要裝備的P-73近距導彈與F-15、F-16的"響尾蛇"近距導彈相比較,P-73具有以下優勢:一是最小發射距離比"響尾蛇"導彈小得多。二是P-73導彈的彈頭重量比"響尾蛇"導彈輕,其殺傷半徑與"響尾蛇"相同,在復雜氣象條件下仍可使用。三是可在近距條件下,對目標實施斜對頭攻擊。在發射距離內,P-73和"響尾蛇"導彈均可對目標實施尾后攻擊。當目標發動機處于加力狀態且接近最大加力時,P-73和"超級響尾蛇"導彈可對目標進行斜對頭攻擊。但"響尾蛇-9E"和"響尾蛇-9F"導彈由于其熱尋的頭的作用距離小、過載小、跟蹤目標的角速度小,無法對目標實施對頭攻擊。P-73導彈與"超級響尾蛇"相比,其最大發射距離和彈頭作用距離均超過后者,其彈頭的偏轉角度和飛行速度也超過后者,可從各種角度完成發射。發射時,導彈不受飛機過載限制。(二)機載雷達性能對比蘇-27(蘇-30)、F-15、F-16的機載雷達都是脈沖-多普勒雷達,性能相近;機載雷達的搜索區域基本相同,水平探測角為±600,垂直探測能力為±600。但由于俄在計算機方面的差距,戰機沒有多目標攻擊能力,使其獨立空戰能力有所下降。(三)電子對抗性能對比蘇-27(蘇-30)裝備的雷達告警器,在測向精度和最大告警距離方面優于F-15、F-16,但在告警識別方式上需硬件編程,與F-15、F-16飛機軟件編程相比,更改比較困難;在電子干擾方面,兩者都裝備有源和無源干擾設備,干擾能力基本相當。但由于蘇-27技術上的差距,仍采用手控式干擾,極大地影響了飛行員空戰的精力;而F-15、F-16飛機采用的是自主式干擾,能使飛行員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空戰任務。我曾聽過俄空軍"俄羅斯勇士"飛行團退役團長的講課,他認為,蘇-27的機動性能遠遠勝于F-15、F-16飛機。因為他曾受美國空軍的邀請,飛過這兩種飛機。同時,他說在全世界的所有航展中,從沒有見過F-15飛機進行飛行表演。只要蘇-27飛機一起飛,F-15就只能老老實實地進行靜態展示。他期待著有一天,兩種機型在和平的氛圍中,在世人的面前共同展示風采。但這一天始終沒有到來。我沒有飛過F-15、F-16飛機,但從性能對比不難看出,蘇-27(蘇-30)飛機在空戰中整體性能略優于F-15、F-16飛機。毛澤東同志曾說過"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武器裝備"。我參加過許多重大軍事行動、演習和試飛,我認為不僅是手中的飛機性能重要,飛行員的綜合素質、訓練水平將直接影響空戰的結果。戰斗機飛行員要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空戰,必須具備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靈活的頭腦和扎實的技(戰)術水平。因此,平時對飛行員的嚴格訓練和要求,技(戰)術意識的培養和復雜條件下的鍛煉就顯得尤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