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兒子2歲了,可是還只是說些簡單的媽媽、爸爸、爺爺、奶奶、弟弟、姐姐等幾個簡單的詞語,看著同齡的小朋友都比他能說,做媽媽的比較心急,想請教眾位,有什么高招能讓我兒子勤開口,平時在家也常和他說話,可他就是不愿說,都聽得懂可就不開口,其它方面都發育正常,到底是什么原因他遲遲不愿說,請眾位給點意見,謝謝
熱心網友
一般孩子首先是理解語言,然后才能表達語言。因此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小兒,應多讓他聽,并幫助他聽懂,為表達語言的發展打下基礎。平時大人可給小兒發一些簡單指令,如“把球給我”,“給媽媽拿鞋子”,“把玩具放到桌子上”等,讓孩子執行命令,提高孩子的語言理解力。 除了讓孩子理解語言外,還要盡可能讓孩子用簡單的詞語來表達語言。當大人發現孩子想要表達某種要求時,要耐心等待,讓孩子用適當的方式表示,如孩子不停地用手指在桌上的東西,大人可說:“你要什么?”讓孩子說出“糖”,然后在拿給他。這個年齡小兒的語言發展還處于“單詞句”階段,即用一個詞表示一句話,如說“糖”表示“要吃糖”,因此大人要結合情景,理解孩子的語言,作出正確解釋,并在單詞句的基礎上鼓勵小兒說出雙詞句。例如孩子看到一個球就會說:“球”,一會兒又說:“寶寶”,這是大人要在一旁補充說:“寶寶球”,并和孩子一起玩球,同時多次重復“寶寶球”,讓小兒主動說出:“寶寶球”。大人也可以結合不同的情景讓小兒學說:“寶寶玩球”,“寶寶看球”等。當孩子能熟練地說出雙詞句后,大人可以把雙詞句加以補充形成完整的句子重復講給小兒聽,讓他知道可以用更完整的形式來表達意思,為以及學說完整的句子打下基礎。
熱心網友
1歲半到2歲是從“被動”轉向“主動”的言語活動期,孩子非常愛說話,整天嘰嘰喳喳說個不停,表現得積極主動。這時期最大的特點是學會說簡單句,一般由3-5個詞組成。語句結構多為名詞和動詞,由主語與謂語組成。如說“媽媽上班”、“寶寶吃飯”。有時語句不完整,句子只有謂語和賓語,沒有主語。如說“買糖糖”,“沒有娃娃”,意思是“媽媽買糖”、“這里沒有娃娃”。有時句子前后顛倒,如“餅餅沒有”,意思是沒有餅干了。有時“偷工減料”省去句中的詞,如說“寶寶車車去”,意思是寶寶坐車子去。在接近兩歲時,孩子語句中出現了少量的復合句,如“媽媽給我筆,明明畫畫”等。這時語句中增加了少量的副詞、形容詞和代詞。
熱心網友
轉載2-3歲這個階段是孩子語言能力突飛猛進的黃金時期,因此,爸爸媽媽們千萬別忘了為小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幫助他們打開絢麗多彩的“語言寶庫”。 兒子奇奇過2歲生日的時候,還基本上不怎么會說話,只懂得少量的詞和一個簡單的句子:……走,他會用這個句子來描述所有他所看到的并且能說出來的東西,例如:花……走!貓……走!看著其他同齡小孩,已經可以說很多完整的句子,甚至能背誦簡單的兒歌時,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還好,我不斷提醒自己,要有耐心,不能太焦慮。因此,每當奇奇用他的句型說出一句話的時候,我還是會鼓勵他,表揚他有進步,并努力不讓自己拿兒子和其他小孩子做比較。可幾個月過去了,奇奇掌握的詞匯量并沒有如我想象中的那么多,這時,周圍的鄰居和朋友也開始催促我帶孩子去醫院看看。 和醫生面對面時,我多么希望她能告訴我說奇奇沒有問題,但是結果卻很沮喪,醫生建議我立刻對奇奇進行相關的語言訓練,并告訴我對于一些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來說,沒有任何敲門或是捷徑,提高他們語言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地讓他們聽,這也就意味著需要有人不斷地和他說話,讓他每天的生活里都充滿了詞匯。早上一睜開眼,就讓他聽到:“天亮了,寶寶起床了。”“媽媽給寶寶穿衣服。”“媽媽喂寶寶吃飯。”……而且,醫生還告訴我一個好消息,就是如果堅持這樣做,奇奇的現狀會有很大的改觀。 從那時起,我就開始關注起和孩子語言發育相關的各種信息,包括雜志、書、電視節目和講座等等。很偶然的一個機會,我發現了一本書,名為《每個媽媽都應該知道的:孩子的聽說讀寫問題》。這本書中提到: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語言能力的突飛猛進和詞匯量的“爆炸期”應該在2歲左右,甚至還會更早一些。而2歲之前這個階段,是孩子從外界環境中獲取信息的時期。因為此時他們已經做好了積極地準備。 去醫院排除聽力障礙 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2歲的孩子經常使用的詞匯還不到20個,并且不會綜合使用,父母首先要做的便是帶孩子到兒童醫院做聽力測試,以排除孩子是否存在聽力障礙。如果只是感冒或者耳道感染后,造成液體滯留在中耳,使聽力受阻的話,問題相對就簡單多了。如果發現孩子存在一系列的聽力和表達問題時,就需要進行特殊治療了。 不要介意孩子用手語 如果沒有外界的幫助,一個語言能力發育不良的孩子會通過越來越頻繁地發脾氣,和一些毫無意義的舉動來表達自己的挫敗感。這時,找到適當地和孩子交流的方式就是至關重要的了。 使用手語,許多專家都認為這是一種不錯的輔助交流的方法,能幫助孩子從單一的詞匯過渡到完整句子的表達。書中指出:“如果孩子模仿用杯子喝水,并且用這樣的舉動向你表達他想喝水的意愿,這表明他已開始知道:如果他提出要求,就會得到滿足。” 查找其他方面的原因 如果醫生認為有些孩子只是比同齡人發育得慢一些時,也許會讓你多等上半年或1年,然后,再看是否需要干預治療。 這時,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盡可能地為孩子創造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另外,這里有一些很常見的、導致孩子語言能力發育遲緩的原因,你可以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并且幫助孩子克服它們。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以下癥狀,應該針對嘴唇和口腔肌肉進行相應的訓練,使他們強壯起來: ·偏愛糊糊狀的食物; ·吃東西的時候總會有湯湯水水流出來; ·平時總愛流口水; ·經常用嘴呼吸。如何加強口腔肌肉的力量 ·吹氣 吹泡泡最有趣的吹氣訓練了。你也可以找一些彩色的羽毛,和孩子在地板上,通過吹氣,讓它們在空中飛舞。另外,一些能夠發聲的玩具和樂器也是很好的選擇,例如哨子、笛子、口琴等。 ·使用吸管 教孩子把嘴唇的力量集中在距離吸管頭部半英寸左右的位置上,鼓勵他盡可能地多用力。 ·吸面條 經常給孩子做一些意大利面條或者是手搟面,盡可以讓孩子用手抓著吃,然后用嘴把面條吸進去。 口腔肌肉協調性的訓練 有時,問題并不是處在孩子的口腔肌肉沒有發育完善,而是協調性不夠。這是因為孩子還不知該如何配合使用它們,在此父母們可實施一些針對性訓練: ·發音訓練 這種訓練方式需要父母靈活運用。父母可以選擇一些孩子喜歡的歌,教他一起唱,或者背誦有趣的兒歌或是古詩。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練習發音。 ·聲音游戲 模仿動物的叫聲是一個很有趣的辦法,而且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愿意練習一些很難發出的音。例如,如果孩子發不好輔音“s”,你可以讓他模仿蛇的聲音“咝、咝”。如果發不好輔音“P”,你可以在每天帶他出去玩的時候,告訴他“跑、跑”。 提醒: 在父母有意識發這些音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和孩子同樣的高度,讓他能夠看到你的唇型。但是,千萬不要反復糾正孩子的發音錯誤,父母要做是讓孩子努力地和你交流,哪怕一開始他的發音有些不準確也沒關系。 在外面,盡量用簡短的語言 有時,在非常喧鬧的環境中下,孩子干脆就不聽你在說什么,這時你所說的話要盡可能的簡短,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聲音上。 講故事的竅門 平時,多給孩子讀書、講故事,最好是選擇那些他熟悉的故事或者是童話。當你讀書時,可以故意拉下兩個詞,留給孩子去補充。等到孩子能夠很好地完成這項“填空”的任務時,你就有意識地在讀書的時候改變一些詞,既可以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新的詞匯上,也能保持他的興趣。 不正常的情況 如果,2-3歲的孩子出現下列癥狀,那么,父母們就該提高警惕了: ·即使很簡單的詞語搭配也不會用; ·大多數時候你都聽不懂孩子在說什么; ·無法和其他的小朋友交流和玩耍; ·聽不懂別人的問題或者做很簡單的回答; ·認不出或者叫不上常見的東西的名字。 專家提醒: 有些年輕父母在發現問題后,總是抱著再看看的態度,擔心過早地尋求幫助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但是他們并沒有意識到耽誤就診的害處。及早發現問題,才能及早治療,而且恢復效果也會更好。。
熱心網友
培養能說會道“小精靈” 2-3歲是小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之一。小孩子在這個階段能夠掌握基本的口語。而像岳岳一樣的小孩子不在少數,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2歲兒童語言障礙的發生率在9%~17%,不僅嚴重影響兒童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還將影響到兒童適應社會的能力,并使注意力缺陷和學習困難等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率增加。為此,在育兒過程中如何把握孩子語言發育的最佳時期,讓孩子“能說會道”,成為爸爸媽媽們都十分關心的話題。我們特地請教有關專家,并和您一起關注這個話題。影響寶寶語言發育三大因素:1、語言環境專家指出,2歲左右的寶寶,腦發育速度十分快,攝取的信息越來越多,他們急于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又不知道該怎么說,于是語言發育與腦發育出現相對不平衡。如果這時沒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正確的語言信息輸入,會對寶寶的語言發育造成很大影響,他們會表現出口吃、語言貧乏、交流障礙等現象。解決方法:給孩子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爸爸媽媽和家庭成員是寶寶學習語言的最好老師,多鼓勵寶寶開口說話,并且在家庭中營造很好的語言交流的環境,讓寶寶能夠得到充足的語言信息,并儲存在小腦袋里,一旦他們能夠開口說話,這些信息將作為軟件源源不斷給孩子以支持。專家提示:* 盡量統一語言。在孩子最初學說話的階段,存在多口音的家庭,應在家庭內部統一語音,讓孩子對一個物品只接受一種讀音,這樣孩子不容易出現意識上的混亂,可以順利地掌握語言溝通。等到他們能熟練掌握語言的時候,再豐富他們的語言環境,對他們進行第二種、甚至第三種語言的多語言教育。* 不使用兒化音。從一開始,就要盡量給孩子正常的、易于交流的語言信息,不提倡用兒話音教孩子說話,比如:把小狗叫成“狗狗”。* 不把孩子交給電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在孩子開始學說話的時候,不要把孩子交給電視。雖然電視節目中的語言豐富,但卻是沒有交流的,被動灌輸的語言模式,不利于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讓老人與孩子多對話。如果是老人帶孩子,一定要讓老人多與孩子溝通,因為很多老年人喜靜,不愿意多講話,但是無聲的環境是最不利于孩子語言智力的發展的。2、語言智力專家指出,語言智力是對語言發育的一種綜合性的評定。寶寶語言的發育可分為4個階段。針對每個階段不同特點,應該對孩子進行不同的語言訓練。0-1歲:是咿呀學語和語言辭匯的儲備階段。到孩子8個月時這種發聲練習達到高峰,并會改變音量和音詞以模仿真正的語言,比如:BABA'MAMA…。。 如何幫助寶寶:爸爸媽媽可以讀書給寶寶聽,平時做事的時候也可以告訴他,如“媽媽在給你洗衣服”,總之給他儲備多多的語言信息,寶寶會逐漸理解每句話的含義。1-2歲:這時期的語言特色是說單字句,能用手勢、表情輔助語言來表達需要;會學小羊“咩咩”叫,還喜歡問:“這叫什么?那是什么?”如何幫助寶寶:爸爸媽媽要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多和他交流,和他做一些語言游戲,比如:向寶寶提問卡片上圖畫的名字是什么。2-3歲:由能說短句逐漸變為會使用復雜句,喜歡提問。如何幫助寶寶:這時應該給孩子一個交流的語言環境,鼓勵孩子用長句表達自己。當他想要餅干時,你可以放慢語速問他:“你要吃餅干嗎?”寶寶也會模仿爸爸媽媽,逐漸使用完整的句子。但不要經常打斷孩子,或者使用“你是想說……”來搶孩子的話頭。3-6歲:說話流利,會用非常豐富的詞類,并能從成人的言談中發現語法關系,修正自己錯誤的暫時性的語法,逐漸形成真正的語言。如何幫助寶寶:這時可以豐富寶寶的語言環境,讓寶寶學習外語或方言,擴展他的語言能力。專家提示:* 按部就班地添加輔食對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很重要。為寶寶發育提供營養物質的同時,咀嚼使寶寶的口腔得到鍛煉,使表達語言的硬件設備趨于成熟。有些寶寶因為沒有咀嚼鍛煉,在學習語言時,咽喉和口腔肌肉不知道如何配合,出現不知如何發聲現象,所以改到添加哪一類輔食的時候,都不要忽視。* 不要操之過急。每個孩子的先天發育不同,他們的語言智力也不同,也許今天還不會說,明天就能說會道。因此在幫助寶寶學習語言的時候要結合孩子的情況,和他們的興趣。3、遺傳因素專家指出,寶寶的語言發育和寶寶的聽力、智力和發聲器官的發育有很密切的關系,這其中一部分受遺傳因素影響。很多寶寶都會出現說話晚的現象,這時候爸爸媽媽要保證為寶寶提供充足的營養,給孩子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孩子慢慢鍛煉說話。有的寶寶存在先天聽力或大腦發育問題,直接影響孩子對于語言的學習。爸爸媽媽要時時關注孩子,發現不妥及時到醫院做聽力篩查和智力測評。有害物質測定鉛等有害物質會損害寶寶智力和其他發面的發育,導致寶寶的語言發育滯后。Tips 訓練寶寶說話5妙法:* 重復同一詞語,鞏固寶寶記憶。你可以從叫“媽媽”開始,不停重復“媽媽”,同時指著你自己,寶寶理解后也會開口叫你的。* 隨時隨地講。在你做事時向他解釋“媽媽在給你做飯”,帶他出去時告訴他“這是花,很漂亮。”* 發音要清晰,對同一事物使用相同的詞匯。總是變換對同一事物的叫法,會讓孩子出現混亂,不明白不同詞語之間的關系,他很可能選擇不再說。* 一次不要給出太多的信息。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要循序漸進,耐心等待他學會一些簡單的詞匯,之后再給他新的信息。不要在他練習說“花很漂亮”的時候,又告訴他“馬跑得很快。”Tips如何正確的引導出現口吃現象的孩子? 有些孩子會出現生理性口吃,首先不要在孩子口吃的時候,用“你怎么又這么說?”“來,跟著媽媽一塊說”或者“不對,應該說”之類的語句來強化孩子的口吃。只要在不經意間用正常清晰的話語帶動孩子,例如:孩子在表達想吃蘋果時出現口吃,你只要清晰地說出:“我想吃蘋果!”就會幫助孩子順利地表達他的意圖,也可以帶動孩子正確地表達,幫他們度過這個時期。如果孩子一直口吃,就要到醫院檢查。 。
熱心網友
1歲半到2歲是從“被動”轉向“主動”的言語活動期,孩子非常愛說話,整天嘰嘰喳喳說個不停,表現得積極主動。這時期最大的特點是學會說簡單句,一般由3-5個詞組成。語句結構多為名詞和動詞,由主語與謂語組成。如說“媽媽上班”、“寶寶吃飯”。有時語句不完整,句子只有謂語和賓語,沒有主語。如說“買糖糖”,“沒有娃娃”,意思是“媽媽買糖”、“這里沒有娃娃”。有時句子前后顛倒,如“餅餅沒有”,意思是沒有餅干了。有時“偷工減料”省去句中的詞,如說“寶寶車車去”,意思是寶寶坐車子去。在接近兩歲時,孩子語句中出現了少量的復合句,如“媽媽給我筆,明明畫畫”等。這時語句中增加了少量的副詞、形容詞和代詞。 這時期孩子學說話積極性很高,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強烈,父母應因勢利導,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鞏固已學會的詞句以外,還可以為孩子講故事、朗誦兒歌、看圖講述,在游戲中對話表演,培養孩子用已掌握的簡單句講述自己的印象,說出故事、兒歌、圖片中的簡單的事物。讓孩子多接觸自然和社會環境,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啟發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鼓勵孩子說話。 另外,父母應為孩子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增加孩子與人交往的機會,并要注意自己的語言,盡量做到發音正確,口齒清楚,語句完整,語法合理,使孩子易懂、易模仿。 有些學步幼兒能快速掌握大量的詞匯,年紀小小,詞匯不少,令親戚朋友嘖嘖稱奇,印象深刻。畢竟,再也沒有什么能比從孩子的嘴里蹦出一個很難的詞語更能令人驚訝的了。而其他有些孩子,無論你怎么努力,就是不肯開口說話,嘴里說的永遠就是那么幾個基本詞匯,靠著這幾個詞對付日子,沒興趣去掌握更多的詞匯。還有一些孩子,雖然開口說話遲了一些,但突然之間進步神速——詞匯量迅速增加。因為早期語言學習方式因人而異,而且大多數孩子都能掌握他們所需的語言技能,所以所有這些孩子都能沿著學習語言的正確道路走下去。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有望成為一名了不起的讀者、作家、詞匯專家或演講者。每一個孩子都只是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在走語言學習這段驚人的旅程。而事實上,語言學習也正是如此。 從2歲幼兒所掌握的不同詞匯量中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在語言學習的速度和方式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普通的2歲幼兒掌握約300個常用詞匯。(也就是說,他知道如何說和正確使用這300個詞匯。) 有些孩子也許只知道70個詞匯。 而有些孩子也許掌握了500個詞匯。 有一點,家長必須牢記心間:兩三歲的孩子在語言學習方面的所謂“正常水平”是一個相當廣泛的范疇。 差異從何而來 為什么孩子在語言學習的進度和方式上有著如此巨大的差異?影響一個孩子學習語言的方式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重要的兩大因素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學習和使用語言的潛力 每個嬰兒的基因藍圖是不同的。這張基因藍圖所反映的一個方面就是這個孩子學習和理解語言的能力。有些孩子在這方面也許具有更大的潛力,這就好比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跑得更快些、跳得更高些一樣。但是,具有潛力并不意味著語言能力必然隨之而來,語言的習得要求孩子去聽,去說。 孩子的語言環境 環境能決定語言潛力能開發到何種程度。如果一個環境充滿了說話聲(如對話、描述、解釋和問題),這種語言環境就能刺激幼兒在早期便開始學習語言,并能伴隨孩子成長的整個過程,不斷提高其語言學習的能力。影響幼兒語言習得的進度和方式的因素還有: 性別由于荷爾蒙分泌量的不同,女孩比男孩成熟得要快些。因此,女孩在早期詞匯量的增加和詞語使用上便占有優勢,但這種優勢通常不大,而且也不是永久的。 經研究顯示,先出生的孩子要比后出生的孩子先學會說話,而且詞匯量也更大。一個典型的現象是,父母更傾向于與先出生的孩子多說話。我建議您多帶孩子做一些促進語言智能發展的游戲,讓寶寶在游戲活動中多聽、多看、多說、多讀。下面,我舉幾個開發語言智能的游戲供您參考。 游戲一:看圖說短句。給孩子出示彩色圖畫,如“小鳥飛了”、“寶寶睡覺了”等,讓孩子練習看圖說話。游戲二:看圖說反義詞。如:“上”和“下”、“高”和“矮”等;游戲三:接句游戲。如:“過馬路,兩邊看。紅燈停,綠燈行”等。另外,多給孩子讀書也是發展語言智能的很好方法。如:在孩子臨睡前,您可以給孩子讀3—5分鐘的故事。您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要表現出一種熱情,讓孩子知道講故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要知道,父母親密的語言、和藹的微笑、熱情的擁抱,對孩子語言智能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還有,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注意訓練孩子說完整的話。比如,當孩子要喝水時,當其說“水,水”時,你不要給他,一定要讓他說:“我喝水。”這樣的訓練非常重要,這關系到將來孩子上小學后寫作文時語句的完整性。當然,家長一定要有愛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