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方面的成就,和有關他的一切資料,謝謝!
熱心網友
文桑·丹第(1851-1931)出身于法國的一個古老的貴族家庭,由于有良好的家庭環境他9歲就開始學鋼琴,隨后又隨拉維尼學習了和聲學,并表現出一定的音樂天賦——雖然不是神童式的人物。但同樣也是由于他的社會地位和周圍的環境使他不能以音樂為職業。丹第開始是學習法律,但是普-法戰爭的爆發打斷了他的學業。不過在1870年戰爭結束后他又重新回到音樂的學習上。丹第在1870年之前創作了一首弦樂四重奏吸引了弗蘭克的注意,弗蘭克稱贊了這部作品,給于丹第很大的鼓勵。1872年丹第正式成為弗蘭克在音樂學院的管風琴班上的學生。從那時起,弗蘭克就成為丹第的老師和摯友,同時丹第也把弗蘭克視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精神領袖。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丹第在1875年從音樂學院畢業后首先來到Châ;;;telet的管弦樂隊充當定音鼓手,很快他就成為合唱隊的指揮,1887年丹第協助了瓦格納的歌劇《羅恩格林》在法國的首演。1896年丹第和Bordes、Guilmant一起創立了圣詠學校,并成為第一任的校長,并在隨后的30多年中繼續領導這個學校。這是他作為職業音樂家生涯中的一件大事。這個學校以弗蘭克的教育體系為基礎,不僅注重當代的作品,而且為學生打開了一個通向過去的窗口,引導學生注意了許多不為人知的中世紀音樂作品。在發展法國交響音樂、合唱音樂創作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培養出了許多著名的作曲家如魯塞爾、薩蒂等,為20世紀的法國音樂做出了巨大貢獻。丹第的生活平靜,他的音樂活動基本只在國內。他是法國民族音樂協會的最早的成員之一,并擔任秘書工作十多年之久,在弗蘭克去世后又擔任了主席的工作。1931年12月2日文桑·丹第病逝于巴黎 丹第真正的音樂創作開始于1874年,他的處女作是根據席勒的《華倫斯坦》寫的一部管弦樂序曲(后來改成他的交響三部曲《華倫斯坦》的第二部)。丹第創作的體裁較廣,從鋼琴音樂到室內樂、交響曲、歌劇、歌曲均有所涉獵,其中不乏精品。丹第的音樂創作受到了三個方面的影響。首先,在作曲技法方面丹第同時受到兩個人的影響,一個是弗蘭克,一個是瓦格納,丹第的創作手法上可以看到弗蘭克的半音化手法以及瓦格納式的主導動機的運用,這些都為他的創作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其次,法國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為丹第提供了創作的素材。丹第的創作是深深的植根于法國的民間音樂之中。自童年時代起,他就經常在塞文山區度假,他對于祖輩的故鄉有著一種強烈的熱愛;他對法國的民間音樂有著廣泛而濃厚的興趣,并致力于法國民歌(尤其是維維埃山區的民歌)的改編工作,曾經出版過一套《法國民歌集》,法國的美妙的民間音樂已成為丹第創作靈感的源泉。最后,丹第的宗教信仰也對他的創作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有人還認為丹第具有“哥特式的精神”。丹第是一個虔誠的教徒,他曾經說過“一切藝術的原則都屬于純粹宗教的范疇”。他崇尚中世紀,認為藝術家應該具有三種德性:信仰、希望和仁慈,即對上帝和藝術要有信仰;對將來要有希望;仁慈是一切創作的唯一原則,就是“愛”。他的創作風格也包括了三個方面:裝飾性、結構性和富于表現性。丹第很自然的的把一些“傳統的”東西運用到他的創作之中,形成了他自己的作曲理論。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