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地大物博的國家 ,但是人均資源占有量卻是很低的 。資源浪費更是驚人 。眾所周知日本是能源匱乏的故國家 ,在能源利用上極盡其能事 。在各個細節方面都很注意節約 。我們作的還不夠好 ,真的需要學習 。只有正視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所改進 。日本人是可恨 ,但是敵人也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只有了解敵人 ,學習敵人的優點才能鉗制敵人 。清朝時就提倡“師夷長技以制夷” 。而今我們為什么做不到呢 ?大家能否舉出實例對比一下 ?
熱心網友
中國要向倭國學習和借鑒的東西有很多,不止資源和環保,而是全方位的。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幾乎同時啟動,但一個成功一個失敗,為什么?
熱心網友
靜下心來細思,真的需要!
熱心網友
頂
熱心網友
三人行必有我師,該學就學,但一定不要崇洋媚外
熱心網友
不
熱心網友
需要學習,首先是民族榮譽感和自豪感,其次才是科技技術。
熱心網友
就是因為你們這些中庸的想法,日本人到今天還不向中國道歉,學別人是永遠也不能富的。就是一個字干!!
熱心網友
雖然日本著實不讓人喜歡,但我們不得不學習他們,經濟與科技
熱心網友
其實,關鍵是要學習他們的觀念和方法和做事做一件是一件的認真。國人缺乏的就是這種觀念和認真。他們的品質觀念是歐美國家都無法比擬的;他們的工作效率是我們望塵莫及的。我們真的是必須好好學習日本人的這種不服輸的精神。
熱心網友
需要 學習小日本的殘忍 將來必以血還血,以牙還牙
熱心網友
從現在的中國社會情況來看 是有必要改我們的改改浮躁之風的
熱心網友
我認為有必要,更要學習他們的團隊精神。
熱心網友
一句話,“揚棄”。
熱心網友
我不愛日本,見了就..........!
熱心網友
當然需要,但是不要望了國恥就可以了完全可以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嗎
熱心網友
至于 節約 這方面是需要學習的,別的方面不敢說。
熱心網友
終于走回到正軌了。不錯不錯!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總算是聽到了一句順耳的話。在這里難得不遇見一個糞青真是清凈不少。當然需要學習!就是中國就是學少了學得不夠認真才如此的吃虧上當受騙。當然也不是完全的照抄比如島國民族的狹隘心理就不要照抄。在工程領域有一門非常先進的技術日本是世界上曾經領先于美國的國家這就是工業工程。說起來似乎很玄但是說白了很簡單就是用盡可能少的資源取得盡可能多的利益。打個比方,在工廠中如果能夠取消庫存,運輸等不增殖環節,則可以大大提升企業的利潤。日本的很多工廠就采用了這樣的零庫存生產和準時制生產模式節約到了極點這是我們要學習的。還有比如日本企業中的很多的人體工程學考量也是應該學習的。這絕對不是貪圖享受。在一個盡量舒適的環境中工作能成倍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能受到工人的擁護。既有凝聚性又有實際利益性。這比起建立血汗工廠無限增加工人的疲勞強度來不無疑是更先進的生產模式。實際成本的測算表明血汗工廠實際的利潤遠低于工作條件好的工廠。這些都是很具體的東西。當然還有更深層的東西要學習如團隊合作精神。先從網上就要盡可能的消除窩里斗的現象。也不要爭取什么主導地位。要靈活,有效的團結合作同時也要尊重分歧。不要以為聯盟中就沒有分歧。正是因為對分歧的容忍和尊重態度才使團隊合作成為可能。。。。。。。。。我覺得說得太多了。。。。。好,就到這里吧。
熱心網友
取其之長為我所用,以夷制夷,但 勿忘國恥
熱心網友
日本的民族那股認死理的勁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民族就缺這個!!!!!!!!!!!!!!!!!!!!!!!!!!!才會被小日本欺負
熱心網友
民族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樣的,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優點,只有吸收別人的優點提高自己才能有所提高,不僅僅是日本每個民族都有相互學習的必要。
熱心網友
是的!別說一個民族,就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點,都會有可取之處。日本雖說一個小島國,各方面的資源也很缺泛,但是卻很富有、很強大,因為他們有著很強的民族精神,教育方式好,注重禮貌行為,會合理利用資源。
熱心網友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是沒錯. 可是為甚麼一定要像日本學習,日本國所宣揚出的民族精神我是非常不認同.既然要學習,為甚沒不選擇比較優秀的國家來學習,比如韓國.在文化上我們也有很多的相似性.
熱心網友
關鍵是社會體制問題!這個問題恐怕大家都左右不了!日本是多黨派國家.中國呢?日本的義務教育普及到高中!2戰結束后,美國人要日本政府普及高中教育,日本說自己國家已經沒有那么大的財力,只能普及初中教育.美國人說你普及初中教育恐怕在過一個世紀也沒有發展,日本最后還是聽了美國人的話普及了高中教育.一個日本人不管到了那里,都能享受到自己本國的教育.大家都看網上新聞,恐怕都看到過好多朝鮮人跑到北京的日本學校.教育是國家的根本.
熱心網友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熱心網友
目前日本比中國強大,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我們中國人多地大,難道連一個小日本都贏不了嗎?(表示憤慨)日本給中國造成的損失巨大,他們取得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中國身上的。我們應該奪回來,而且要多得
熱心網友
互相學習永遠需要.
熱心網友
我覺得我們中國應該學學日本的動漫制作
熱心網友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熱心網友
又一次抓到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中國人口眾多,節約能源應該是重中之重,中國人只有節約,才能生存,一旦浪費起來,后果不堪設想,中國的人均資源是很少的。 一是資源,二是環保,這兩大問題不能再忽視了。 過去20多年特別是最近10多年中,中國經濟建設突飛猛進,日本卻陷于停滯甚至負增長的泥潭。面對中國蒸蒸日上,日本似乎走下坡路的趨勢,某些人的頭腦中逐漸形成一個“幻覺”:中國即將超越日本。所以誤認為中國那里還需要跟日本學習什么呀!。 日強華弱,由來已久,從明朝不敵倭寇,就已被日本看不起,后明軍又不敵豐臣秀吉。說明漢文化比和文化在實用上有缺失,必須向日本學習。日本為什么在明治維新后發展如此迅猛,干什么成什么,而我國是干什么,不成什么,現在的學術界都沒有切實的回答,所以懇切希望國人象日本當年派出遣唐使一樣,虛心并迫切的向我們的日本表弟學習。 中國正在快速崛起。這是事實。但只是部分事實。從諸多指標看,中日兩國的差距依然十分懸殊,在許多方面中國要趕上日本,不僅非常遙遠而且困難重重。中日兩國的差距,中國真正的狀況值得國人警省,而不能再陷于自欺欺人的幻覺之中不可自撥。 讓我們先來看基本數據。中國的國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日本的國土面積是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中國國土面積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從版圖和人口數量而言,中國的確是大中國,日本的確是小日本。 但是,兩國的經濟總量卻掉了個個。2003年,按世界銀行2004年《全球發展指標》統計,中國的GDP116898億人民幣,合美元1.4萬億美元,屈居全球第七位。日本的GDP卻高達4.3萬億美元,傲列全球第二。小日本是大中國的3倍。 以匯率折算的經濟總量比較中難免有誤差的成分。然而,改以購買力平價或真實比價計算,大多數的統計結果表明,中日之間經濟總量仍相差1-2倍。 2004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19。7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15。2%,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費國。 在驚人的增長之外,中國重要資源和能源的產出效率不僅大大低于發達國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中國GDP約占世界的4%,但資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石油為7。4%、原煤為31%、鋼鐵為27%、氧化鋁為25%、水泥為40%。 當前,資源瓶頸制約經濟發展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據有關報告,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將受到用水短缺的影響。我國在這方面的問題已經凸現,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氣人均占有儲量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鐵礦石、銅和鋁土礦儲量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6、1/6和1/9。電力、煤炭、石油、鐵礦石、淡水的供應比較緊張。 長期以來,我們的資源利用效率比較低,經濟總量雖然在不斷擴大,但經濟效益并不理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目前資源利用率低20%―30%,單位產品耗能高40%。為了加快推進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我們要抓緊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讓我們來看看最近日本的能源方面的結構調整: 1998年6月,日本政府提出了“長期能源需求預測”,其中提及日本國內能源的供應構成時 說,2010年日本的能源結構發展方向應該是石油比例下降,核能比例增加。其中,石油在能 源中構成比例將由1996年度的55。2%下降到47。2%,核能則由12。3%上升到17。4%。可以說,上 述預測體現了日本政府當時的能源政策發展方向。為改變能源結構,日本政府計劃在2010年 之前增建16到20座核電站。 但是,這一政策因去年日本發生一起核泄漏事故而出現了變化。去年9月 ,茨城縣東海村JC O核材料加工廠因工人操作程序不規范引起核泄漏,到目前為止已有兩人死亡,數十人受到 輻射,周圍一帶農作物也遭到了核污染,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東海村核 泄漏事故使日本國民對核能利用產生不信任感,一大批人反對政府增建核電站。在這種情況 下,日本政府不得不對其“核能為能源政策基礎”方針進行修改。 首先,日本通產省計劃通過控制核電站的數量、發展新能源、提倡節省能源來改變以發展核 能為主 的能源政策。節省能源可降低能源需求,增加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新能源的利用,可彌補核電站數量減少所造成的電力不足問題。但是,利用新能源存在的問題就是成本太高,通常是已有電力成本的2到6倍。 其次,日本政府計劃多用天然氣,來減少石油和核能的使用。天然氣的世界儲量豐富,不像石油需依靠中東地區。與石油、煤炭相比,天然氣二氧化碳排放少,對環境污染小,利用起 來也不需特別的技術。目前,日本正在俄羅斯撒哈林州開采石油天然氣,日本貿易公司稱, 21 世紀將是天然氣時代,并期待通過銷售撒哈林產的天然氣來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結構中所 占據的份額。 日本的人均資源也很貧乏,但日本人懂得通過優秀的加工而揚長避短。 按過去的趕超速度,在“世界工廠”的道路上,中國要趕上日本至少還有幾十年的路要走,而且接下來會越走越艱難,能源問題、環保問題、勞工問題、市場問題都會困擾中國。 日本的人均資源也很貧乏,但日本人懂得通過優秀的加工而揚長避短。1955年至1975年是日本增長最快的時期,日本制造業產值占工業比重從81.4%上升到96.0%,而礦業從10.1%下降到0.62%,電力、煤氣、供水等基礎產業從7.74%下降到3.38%。中國也是人均資源不豐富的國家,但中國經濟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仍是靠廉價出賣資源。以2000年為證,中國資源型產業占全部工業的比重高達54.5%,其中,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工業占輕工業的62.0%,采掘和原料工業占重工業的50.5%。 中國現在開始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在這方面,日本比中國先進得多。以單位能源每千克油當量的使用所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計,中國大約是0。7美元,不僅低于發達國家,也低于印度等許多發展中國家,而日本同樣能源使用所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卻高達10。5美元,為全球之冠,約相當于中國的15倍。 同樣的資源和能源,日本人竟創造出比中國高出15倍的產值來?中國人又喜歡高談“老子”,講“天人合一”,可是中國人對大自然的珍惜何嘗比得上日本?! 中國正進入新一輪黃金增長時期。然而,2004年經濟增長甫一發力,GDP總量剛剛占到世界的4%,石油消費已躍居世界第二,發電量消耗占全球消耗的13%,此外還有鋼材消耗占全球的27%,水泥消耗占全球的40%,煤炭消耗占全球的31%。因此,惹得全世界的人都擔心中國長期增長會否導致全球資源不足,“中國會不會餓死全世界”? 事實上,中國應該謙虛地向日本學習,并且要象日本那樣去倍加珍惜資源,高效地利用資源。中國眼下正進入一個苦心制訂種種“能源戰略”和“資源戰略”的熱潮,其實,大道至簡,中國應該象日本那樣,眼光向內、銳意挖潛,如此中國的能源和資源就可以在目前基本保持不變的水平上支撐中國經濟翻上好幾番。 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是中央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大意義,加快推進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步伐。 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九大舉措(大綱):第一,牢固樹立節約觀念。 建立節約型社會必須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節約意識,要使節約成為全民的主流意識;要使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各級黨政干部深刻認識資源浪費的根源,懂得節約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尚,從而使節約變成每一個人的自覺行動。第二,建設節約型行政機關。 行政機關要成為全社會節約的表率,行政干部要起好模范作用。第三,建設節約型企事業單位。 超大型企業是社會發展的支柱,社會顯示度高,資源使用量大,資源利用率提高空間大,因而建立節約型社會要高度重視超大型企業的節約。第四,建設節約型社區。 廣場、馬路設計規劃要合理、適度;減少路燈數量,更換節能燈具等。第五,建設節約型家庭。 家庭應在節約用水、電、氣等方面努力,盡量減少浪費。第六,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最主要的是依靠科技自主創新,增強節約能力,切實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第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通過對資源的循環利用,能夠有效地促進節約。第八,建立有利于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體制、機制。節約型體制是資源節約型制度的實現形式和組織方式,包括節約型經濟體制、法律體制等。 節約型機制是節約型制度、體制在經濟運行過程中形成的互為關聯、相互作用、彼此約束、協調運轉的各種機能的總和。第九,加強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領導和宣傳。 要成立專門領導機構,研究制定有關節約的政策,宣傳節約的意義,總結推廣節約的經驗,監督企事業單位的節約等。。
熱心網友
擇起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熱心網友
我曾經在一個貧困的山區鄉呆過,那里水資源缺乏,到栽種季節,很多農民要到好幾里外的地方馱水,很辛苦.在今天,光嘴上說節約,如何經得起高速消耗的腳步,我們還需要一點點的智慧和創意.在利用資源方面我認為也應該向日本人取取經,特別是在用水方面應該學習一下,在上讀到日本主婦將節約水作為一門學問來研究.我覺得就很好啊,值得學習.
熱心網友
怎么能說沒有學?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從改革開放初期開始到現在,日中貿易額和在華投資連創新高,中國引進了大批日本產品和技術,還有日本的企業管理理念和模式。日資企業自然不用說了,在大陸投資的臺資、港資企業很多都是照搬小日本的那一套,連海爾著名的“OEC”管理方法(日事日畢, 日畢日清,日清日高)不就是從日本“拿來”的?!會拿來而且干的比他們還好,這才是中國人應有的精神和氣概,就像海爾。大家不用老盯著自己人“恨鐵不成鋼”,中國已經上路了,國人再也不是“東亞病夫”,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實干家。每個人多為國家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情,我們就能走得更快!
熱心網友
日本看上去是比中國做的好,但以中國目前的國力不可能做到啊!我們也要體諒濤哥的苦啊!
熱心網友
當然需要。遠的不說,且說二次大戰后。日本1945年投降,國民經濟完全崩潰,但很快在廢墟上站了起來。原因不止一個,勞動力的素質無論如何占據著重要地位。從1945年到1960年,日本經濟得到了奇跡般的恢復,奠定了實現現代化的堅實基礎。其間,1958年7月到1961年12月,被稱為"巖戶繁榮",長達42個月,經濟增長率連續3年超過10%。從1965年11月到1970年7月的"伊奘諾景氣"更長達57個月,平均經濟增長率達到11。8%。再回想我們自己,1958年,我們也試圖來個"大躍進",結果是勞民傷財,直接導致三年饑荒。這里頭,知識大差距所產生的作用不可忽視。以煉鋼為例,日本有人才,搞的是科學煉鋼,1970年原鋼產量就達到9332萬噸。我們當年的宏愿是年產1070萬噸鋼,但沒有人才,沒有知識,有的是熱情和干勁,靠沒有文化的老農民土法煉鋼,煉出來的是一爐爐廢渣。到如今,我們是否真的吸取了歷史的教訓,大可懷疑。許多貧困地區,有錢制造粗劣的景點、大而無當的廣場、公德碑等等形形色色的形象工程,就是沒有錢辦教育。還有的地方拿國家撥去的教育經費大吃大喝,或者挪作他用。可是,他們口頭上總是說的很動聽,說什么"再窮不能窮教育"。 最近在一篇文章中讀到安徽農村的一句俗話:"三代不讀書,不如牛馬豬"。我想,這里的"不如",不是指道德人品,而是指眼界、技能、思路、習慣、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我們每天都可以從報紙和電視上了解到千奇百怪的事情,歸根結底,這些事情的最終根源是教育問題。 爭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罵罵咧咧解決不了問題,要一點一滴做起,每個人都從自己做起,埋頭苦干。如此,三十、五十年后,便可見分曉。否則,一百年后,還會受今天這樣的窩囊氣。 。
熱心網友
中國需要學習一切優秀的東西以迅速地提高自己.
熱心網友
三人行,必有我師!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熱心網友
說得不錯%^^66我就是反日一族~~~~~不過,也要面對現實噻^^中國人就是太浪費^^一點都不團結(換句話說,就是不愛國)當然指滴是一部分人哈&&&我記得我看過一篇文章,詳細內容記不清了,主要說的就是一個富翁在結賬時,服務員應沒有零錢而少找了富翁5毛錢^^^而富翁清點不對后,非向服務員找他^^^^^^這不是小氣~~~~~而是一種大多數中國不具備的素質^^^喂喂~!!!! 老兄,偶沒有指名說你喲^^^^你拿把菜刀爪子^^6^^^不要過來^^^閃~~~~~~~~~~~~
熱心網友
當然需要,日本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