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小白到底是誰???電視劇里邊的人么?為什么這么多人都說啊!有的人還自稱自己是公子小白。給我說說,詳細點??!謝了啊~
熱心網友
“……公子小白又聰明又有心胸,比公子糾強多了。”大臣們聽他說的有理,就立公子小白為國君。這個新國君就是后來很有作為的齊桓公。管仲與鮑書牙--------------------------------------------------------------------曉 玉 管仲和鮑書牙都是春秋時期的人。他們曾經在一起做買賣,并且一起打過仗,非常要好。后來,他們到了齊國。當時,齊國的國君有兩個弟弟,一個是公子糾,一個是公子小白。管仲做了公子糾的師傅,一塊住在齊國附近的魯國,鮑書牙做了公子小白的師傅,也離開齊國,到附近的莒國住著?! ∮幸荒辏R國發生了內亂,國君被人殺了。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想繼承王位,就搶著回齊國去。管仲陪著公子糾往回走,忽然想到莒國比魯國離齊國近,萬一讓公子小白搶了先,那就麻煩了,管仲決定自己帶一支人馬先走,如果公子小白來了,就把他擋住。剛走了一會兒,果然看見公子小白的大隊人馬。管仲搶先幾步,走到公子小白坐的車前問:“公子上哪兒去呀?”公子小白說:“回國去。”管仲急著說:“有您哥哥在,您就別回去了,不然鬧出事可不好辦?!弊诠有“着赃叺孽U書牙大聲說:“管仲,你我雖是好朋友,可現在各人有各人的事,你就別管這么多了!”管仲只好走開了。他躲在一棵大樹后面,拿起弓箭,對準公子小白,“嗖”地放了一箭。公子小白大叫一聲,口吐鮮血,直挺挺地倒在了車里。管仲那一箭,只射中了他的衣帶鉤。他怕再有一箭,就故意大叫一聲,咬破舌頭吐出鮮血,倒在車里,等管仲走遠了,他才睜開眼。鮑書牙連忙下令抄小道走近路,搶先到了齊國。鮑書牙對大臣們說:“這一回定要立個有能耐的國君。公子小白又聰明又有心胸,比公子糾強多了?!贝蟪紓兟犓f的有理,就立公子小白為國君。這個新國君就是后來很有作為的齊桓公。 齊桓公要報那一箭之仇,派人逼死了公子糾,把管仲也逮了回來,要治他的罪。鮑書牙勸他說:“請您千萬別殺管仲,他可是有才能的人。當初他是公子糾的師傅,各為其主嘛,自然幫著公子糾,這不能怪他?!饼R桓公問:“他比您如何?”鮑書牙笑著說:“論年紀,我比他大;論本領,他比我強。我和他是好朋友,最了解他了。大王如果重用管仲,齊國準能強盛起來?!饼R桓公聽了鮑書牙的話,真的讓管仲做了相國(相當于丞相)。鮑書牙甘心情愿地當了管仲的副手?! 『髞恚R桓公和管仲合作得很好,齊國很快成了各國的首領。人們都稱贊管仲的才能,但也沒忘了鮑書牙謙虛和識人的美德,流傳很廣的“管鮑之交”這句成語,就是用來形容朋友之間深厚友情的。。
熱心網友
齊桓公
熱心網友
管仲,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潁上(潁水濱)人,春秋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公元前658年,管仲幫助齊國公子糾跟公子小白(后來的齊桓公)爭奪君位,雖然一箭中了公子小白,最終卻失敗了。他和公子糾逃到魯國,公子糾被害死,自身被囚禁在魯國。這年,齊桓公派人把管仲從魯國押回齊國。一路上,管仲他們冒著毒辣辣的太陽,翻山越嶺,好不容易才來到魯國邊境的綺烏。他們又累又渴,差吏便押著管仲到管邊疆的魯國人那討吃的。管邊疆的魯國人見押過來一名犯人,就問:“這個人犯了什么罪?”差吏回答:“這就是用箭射傷我們大王的管仲??!恐怕他難逃死罪了?!惫苓吔娜嗽缇吐犝f過管仲的名字,知道他有很高的聲望,心想:“這可是到齊國做官的好機會啊!如果我現在好好待他,倘若將來他不死,說不定還會被重用。那時,他必定感恩圖報,況且我又不必費多說力,真是小本大利啊!”于是,管邊境的魯國人跪著向管仲敬獻了飲食。自己是一個囚犯,一路遭人嘲笑。想不到此時竟會有人這樣對待自己,管仲十分感激,真誠地道謝。管邊疆的人趁機說:“如果您能幸運的回到齊國,不被處死反而被重用,你將怎樣報答我呢?”管仲想:“我原想患難時,粒米之恩也應重重報答??墒沁@人既不是同情于我,也不是敬重于我,而是趁人之危,索取報酬?!庇谑牵溃骸拔疑頌橹胤福离y料,被重用更是無望。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能被齊國重用,我將錄用有才德的人,按功評賞。你呢?有何才能,不妨說出。”管邊疆的人哼呀了好一會兒,也道不明白?!薄澳愠死账鳎€能干什么?你說,我能怎樣報答你呢!”管邊疆的人十分惱怒,可又無可奈何。管仲他們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回到了齊國都城。由于大夫鮑叔牙的舉薦,齊桓公赦免了管仲,任用為卿。從此,管仲輔佐齊桓公,大興改革,舉賢任能,齊國日漸強盛。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終于成為春秋時代的霸主,他尊管仲為“仲父”。身為囚犯的管仲,仍能做到光明磊落,實話實說,真乃令人可敬可佩!。
熱心網友
應該是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任用管夷吾為相,使齊國大治,國富兵強。又尊崇周王室,在諸侯中樹立了威信,又幫助燕國征服了北戎,為燕國開拓疆土數百里。所以當時魯,鄭,宋,燕等等諸侯國都愿意聽從齊國的號令。齊桓公曾經九次召集諸侯相會,處理中原各國的糾紛,和南方的楚國相抗,儼然成為中原諸侯的盟主。歷史上稱為“尊王攘夷,九合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