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就是政府上網嗎?

熱心網友

電子政務的定義  電子政務是借助電子信息技術而進行的政務活動。由于電子政務是電子信息技術與政務活動的交集,所以它的內涵和外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對于電子信息技術和政務活動所下的定義。也就是說,要想明確電子政務的概念,我們首先必須界定"電子信息技術"和"政務"這兩個概念。  政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其中,廣義的政務范指各類行政管理活動,而狹義的政務則專指政府部門的管理和服務活動。目前大家在探討電子政務建設的時候,更多地是指政府部門的信息化建設,但實際上黨委、人大、政協、軍隊系統和企事業單位等同樣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活動,而且這些活動同樣能夠借助電子信息技術來進行。所以,電子信息技術在公共管理中的應用,實際上要遠遠超出政府系統的范圍。  為了避免同狹義的電子政務概念產生沖突,也許我們應當把這些新的交集分別命名為電子黨務、電子政協、電子人大等。或者我們干脆可以選用廣義的政務概念,從而把上述這些活動全部并入廣義的電子政務的范疇。無論我們采取哪種具體的處理方式,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提高辦公效率,并不是政府部門的專利。因此,我們在密切注視政府系統的信息化建設的時候,還應當關注信息技術在其它管理領域更為廣泛的應用。下圖表明了廣義電子政務與狹義電子政務之間的關系。  為了分析的方便,我們下面將采用狹義的政務概念,即政務專門指政府部門的管理和服務活動。與此相對應,我們所認定的電子政務的應用主體,也就局限于各級政府部門。  與"政務"一樣,"電子信息技術"這個概念同樣需要進行界定。并非所有的電子信息技術與政務活動相結合,都能夠稱之為電子政務。例如,政府部門通過傳真來傳遞信息,就不能算作是電子政務,因為電話在這里充其量只是一個傳遞信息的途徑和手段,而不能對政務活動的內容和開展方式產生根本性的影響。電子政務真正作為一個獨立的概念出現,是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相對成熟和普及之后。這是因為,只有在網絡技術出現之后,大量政務信息的實時共享和雙向交流才在技術上成為可能,從而使傳統的政務開展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觀。從這個意義上說,電子政務的物質基礎是計算機網絡技術。  根據上述的狹義電子政務定義,電子政務主要包括三個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門內部的電子化和網絡化辦公;二是政府部門之間通過計算機網絡而進行的信息共享和實時通信;三是政府部門通過網絡與民眾之間進行的雙向的信息交流。具體地說,目前各級政府部門所廣泛使用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屬于第一類電子政務的范疇;國家最近建設完成的"三金"工程和電子口岸執法系統,是第二類電子政務的典型例子。政府部門通過自己的互聯網站發布政務信息,以及進行網上招標、網上招聘,接受網上投訴等,則屬于第三類電子政務的范疇。一個完整的電子政務系統,應當是上述這三類系統的有機的結合。下圖表明了一個完整的電子政務系統的基本結構。二、電子政務與其它幾個相關概念的異同  要想明確一個概念,除了要說明它是什么之外,還要說明它不是什么。尤其是當幾個十分相似的概念同時存在的時候,如果不進行認真的區分,必然會導致認識上的混亂和交流中的困難。所以,我們認為,要想真正明確電子政務的概念,除了要盡可能地對它下一個明確的定義之外,還應當把它與其它幾個類似的概念加以對照和區分。下面就讓我們分別分析一下電子政務和辦公自動化?quot;電子政府"、政府上網這三個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熱心網友

地方政府每年的采購支出和其他也沒見著公開過,虛啊~~

熱心網友

在中國這些都是這有說法而沒有行動的!!!

熱心網友

政務公開,無非是就目前很多對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問題提出的最直接的要求,就是要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知情權,此法能有效監督政府官員的工作紀律等等

熱心網友

政務公開就是政府的各項重大事務向公眾公開,以便接受監督。

熱心網友

政務公開的原則:嚴格依法、全面真實、及時便民 。   “實行政務公開,就是為了使老百姓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這三權之中,知情權又是基礎。知情權得不到保障,參與、監督就無從談起。” 有關專家指出,公開政府辦事制度、辦事過程、辦事結果,主動接受群眾的監督,政府才能真正做到科學、民主、依法執政。

熱心網友

政務公開:就是把大家都知道的事公開;電子政務:就是政府辦公人員都配上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