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現在十八個月大,眼白是藍色的,已經有三次摔骨裂的記錄,醫生說這是“骨萎癥”,是先天遺傳的(我老公也是這樣的)。我自己沒有這樣的問題,懷孕時開始補鈣一直到斷奶。

熱心網友

骨萎癥,又稱骨質疏松癥。  骨折骨質疏松(osteoporosis)系指每個單位內骨組織數量減少。骨骼的生長和發育起自胚胎時期,并持續到出生后20多年。成年人骨骼的數量不再發生變化,但骨的代謝卻持續不休,即骨的生成和骨的吸收這兩個過程處于平衡狀態。年齡超過40歲后骨的生成保持不變。但骨的吸收卻增加,數十年后骨組織數量僅及30歲時的一半量。一旦骨的密度降低至難以忍受日常生活中所受的應力,便會...

熱心網友

骨萎癥,又稱骨質疏松癥。  骨折骨質疏松(osteoporosis)系指每個單位內骨組織數量減少。骨骼的生長和發育起自胚胎時期,并持續到出生后20多年。成年人骨骼的數量不再發生變化,但骨的代謝卻持續不休,即骨的生成和骨的吸收這兩個過程處于平衡狀態。年齡超過40歲后骨的生成保持不變。但骨的吸收卻增加,數十年后骨組織數量僅及30歲時的一半量。一旦骨的密度降低至難以忍受日常生活中所受的應力,便會發生病理性骨折。  【治療措施】  (一)急性期治療 椎體一旦發生骨折,即需臥硬板床休息,膝下墊一枕頭以減輕下腰部的應力。注意褥瘡護理。可以用些止痛藥。疼痛消失后即應開始鍛煉,并逐日增加活動量。疼痛劇烈者可佩戴支架。  (二)增加骨組織的方法  1.口服鈣劑 碳酸鈣、磷酸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都可應用,口服鈣劑后應鼓勵多飲水,以防止尿路結石。  2.補充維生素D 必須注意大劑量補充維生素D會引起高血鈣癥。絕經期前后的婦女,每天的劑量為400單位。  3.補充求偶素 適用于絕經期前后的婦女。劑量為每天0.6mg,長期使用有致癌可能,不宜作為常規治療方法。  4.運動 每天至少需作30分鐘的散步,即可負重下鍛煉,又可吸收光照。  5.氟化鈉方法 每天口服氟化鈉1mg/kg,分36次服用,必須同時加用鈣劑。過量服用會出現氟中毒,應用后18個月90%病例不再有骨折。  6.其它藥物 有雙磷酸鹽,降鈣素與促進合成代謝的皮質醇如stanozolol。【病因學】(一)絕經后和老年性骨質疏松(二)遺傳性骨質疏松1.成骨不全2.高胱氨酸尿癥(三)內分泌疾患所致骨質疏松1.性腺功能減退2.甲狀腺功能亢進3.甲狀旁腺功能亢進4.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四)與飲食有關的骨質疏松1.缺鈣2.缺維生素D3.缺維生素C4.慢性酒精中毒(五)藥物所致骨質疏松1.長期使用肝素2.長期應用氨甲蝶吟(六)廢用性骨質疏松(七)其它疾病所致骨質疏松1.各種慢性病2.各種髓內腫瘤 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和白血病(八)特發性骨質疏松1.特發性少年骨質疏松癥2.特發性成年骨質疏松癥【病例改變】有許多因素可以影響骨組織的數量。(一)全身性疾病 吸收不良、肝腎疾病、酒精中毒、皮質類固醇類藥物與光照不足都可以擾亂骨代謝。(二)種族和遺傳性 白種婦女,尤其是西北歐婦女骨折疏松發病率高,而黑人婦女的發生率卻低。(三)營養狀態 與鈣和維生素D3的攝入量有關。兒童的每天攝鈣量應為400~700mg,生長期少年為1300mg,絕經期婦女為700mg,孕婦1500mg, 哺乳婦女為2000mg, 絕經后婦女每天需攝入鈣1500mg才能防止骨丟失。奶制品和綠葉蔬菜是食品中鈣的主要來源;而高蛋白飲食亦會增加尿內鈣的丟失,蛋白質攝入量增加1倍,尿鈣丟失增添50%。人體維生素D3來源一半來自食物,另一半來自日光照射。老年人光照不足,可致維生素D3缺乏。青年成人每日需維生素D400IU,老年人為800IU。(四)年齡和性別 骨骺關閉后,骨骼的形態發生變化,骨膜和內骨膜的面積都在增加。年齡超過40歲以后,內骨膜面積增加迅速,皮質骨數量逐漸減少,骨小梁亦漸見減少,女性比男性更為明顯。平均每年減少了0.5%。在骨組織減少過程中,兩性的差別很顯著。男性的遞減率為每年0.5~0.75%,女性為1.5~2%,甚至有高達3%的。(五)內分泌因素 絕經后的骨質疏松與求偶素低下有關系。已證實求偶素對骨骼的代謝起著關鍵性作用。骨折疏松與甲狀旁腺激素也有著一定關系,老年人給以甲狀旁腺激素后,腎生成1-25-(OH)2D3的反應削弱,而破骨細胞對內源性甲狀旁腺激素反應活躍,則與求偶素不足有關。(六)活動與負重 機械性負重應力為影響骨骼發育和再塑的主要外來因素,不活動的人比活動的人容易產生骨質疏松。宇宙飛行時由于處于失重情況下亦可出現骨組織丟失,失重情況下84天后其骨折疏松情況極似廢用性骨質疏松。目前還認為喪失了肌肉收縮是引起骨質疏松的主要原因。例如骨折后石膏制動,神經與脊髓損傷和長期臥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