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一年實際上是365又四分之一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更準確地說,一個太陽年是365日5小時48分46秒。因此,如果每年定365日的話,每四年就會少23小時15分4秒(差不多一日),所以陽歷歷法規定每四年要多加一日,這一年為366日。多加一日的年份稱為“閏年”,其余的年份稱為“平年”。閏年多的一日加在2月中,故閏年的2月是29日(平年的2月為28日)。以上是陽歷(公歷)的設置。至于陰歷(夏歷),則以月相的變化周期為一個月(即一個“朔望月”,現代科學指月球繞地球轉一周),一個朔望月為29。53日,所以大月30日,小月29日。陰歷定12個朔望月為一年,這樣,陰歷一年只有354。36日,比一個太陽年少10。89日,3個陰歷年就比3個太陽年少32。67日(一個月多點)。為了不讓陰歷年的日數與太陽年的日數距離越拉越大,古代陰歷歷法規定每3年就要增加一個月。增加的月稱“閏月”,3年增加一個月叫做“三年一閏”。但是“三年一閏”的總日數還是不足,于是又改為“五年再閏”(五年閏兩個月),“五年再閏”又造成總日數多了些,后來又改為“十九年七閏”(十九年閏七個月),直到現在。
熱心網友
365天多一點點
熱心網友
地質歷史時期的一年有多少天 青少年朋友都知道,現代的一年有12個月、365天,一天有24小時。那么,你是否也知道地質歷史時期的一年有多少天/。一天有幾個小時?恐怕不知道吧!你想知道嗎?請你到不同地質歷史時期珊瑚骨骼表壁的生長帶上去尋找答案吧! 珊瑚蟲是具有兩個胚層的腔腸動物,它的外胚層可以分泌鈣質,形成骨骼。外胚層細胞分泌鈣質形成骨骼的過程,對環境因素的變化十分敏感。海水溫度的季節和晝夜變化,直接影響珊瑚蟲形成骨骼的速率;溫度高,形成骨骼的速率快;反之則慢。因此,在珊瑚骨骼表壁上發育了反映海水溫度季節和晝夜變化節律的生長帶和生長線。生長帶是珊瑚蟲年生長變化的結果,它由膨脹帶和壓縮帶及其間的若干生長線構成。膨脹帶代表了夏季生長,因此環境條件有利,珊瑚蟲分泌的鈣質多,致使骨骼表壁明顯膨凸;壓縮帶可能是冬季或不利條件下的生長物。在一個生長帶內,有許多寬度僅若干微米的細環脊(即生長線),這是日生長周期的反映,可能與光線變化強度有關。這樣,地質歷史時期不同年代的季節和晝夜變化節律,就以生長帶和生長線的形式記錄在珊瑚骨骼的表壁上了。難怪有人稱珊瑚化石表壁上保留下來的節律生長痕跡為“古生物鐘”。 1963年,威爾斯首先通過數距今3。6億多年前泥盆紀半拖鞋珊瑚標本表壁上的生長帶,確定泥盆紀時每年約400天。后來又確定石類紀時每年約390天。為證明用生長帶確定地質歷史時期一年天數的正確性,他還數了現代珊瑚幾個種的標本,結果為每年大約有365條生長線。這說明,根據珊瑚骨表壁的生長帶,是可以確定地質歷史時期一年的天數的。 如果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不變,它公轉一周的時間就不大可能有變化。這就可以用下面的代數式,求出當時一天有多少個小時。365X24=400X X=21。9(小時) 即泥盆紀時一年的天數比現在多,但一天的時間比現在少(為21小時54分。) 根據珊瑚骨骼表壁生長帶,推算出泥盆紀和石炭紀時一年的天數要比現代多,而一天的時間要比現代少,這已為地球物理學和天文學的計算結果所證明,因為潮汐摩擦,使地球自轉速度變慢,使每天的時間經過一個世紀后大約增加0。0016秒,故每年的天數也緩慢減少。 。
熱心網友
閏年366天.2月分有29號.要是誰2月29號生的,4年過一次生日.
熱心網友
平年365天,閏年366天。當逢千年時能被40整除就是閏年,其他年份被4整除就是閏年。閏年時2月份29天。
熱心網友
每年的天數并不相同。公歷:2月有28天,也有29天。農歷:每個月有的是30天,有的是29天,有些年是12個月,有些年是13個月。
熱心網友
世界上哪有這么肯定的事呀.你不會沒過過潤月吧.不是每年的除夕都是30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