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南方網訊 核心提示 人們從數以百計的功夫片中熟悉了黃飛鴻的“無影腳”和李小龍的“截拳道”。因為黃飛鴻和李小龍,因為近代以來涌現無數武術名人,佛山被視為中國武林的“圣地”之一,并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首個地級市“全國武術之鄉”稱號。今年11月,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管理中心和佛山市政府將共同在佛山主辦首屆武術文化節。中華武術正為佛山文化建設增添獨特色彩。 時空透視 武林宗師的生前身后 穿梭在佛山的大街小巷,我試圖尋找那位名叫黃飛鴻的武林高手的足跡。 可惜的是,雖然黃飛鴻就生活在上個世紀初,但無情的歲月還是讓這位英雄匆匆消失在了滿目的高樓林立中。于是我只能從后人開設的紀念館中去感受這位英雄曾經有過的故事,當然這樣的感受會太過簡單。 時間如果退回100多年,無論是在佛山還是廣州,黃飛鴻遠沒有今天的知名度。即使你在街頭茶館、尋常巷陌與其邂逅,也難以認定此人日后將聲名遠播。但不管黃飛鴻是不是能走紅江湖,有一個事實不能改變的是,佛山在清朝時就已經成為中國武術的一個重要基地。 佛山能夠成為中國武林重鎮并非偶然。佛山是我國明清時代四大名鎮之一,屬于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庶地區,但這里地域狹小,地勢平坦,天然防御條件差,且地處廣州西南部交通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居民為求自保,很早就形成了習武強身自衛的傳統。最鼎盛的時期,佛山云集了蔡李佛拳、詠春拳、洪拳、少林拳、梅花樁、龍形拳、白眉拳、木蘭拳、太極拳等多個門派的高手。黃飛鴻就是在這么一個環境下走出佛山的。 他所生活的時代恰恰是中國歷史上最動蕩不安的年代。其個人復雜的經歷也證實了這一點:他曾經在佛山和廣州兩地隨父親賣藝為生,也曾經在臺灣參加過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斗,更曾擔任過廣東民團總教練。不過,黃飛鴻最喜歡也是他最后的職業是廣州仁安街寶芝林醫館的“老板”。但即便是退隱江湖只當一個小老板,黃飛鴻仍然改變不了他凄楚的結局。黃飛鴻真正被人們所認識,還得感謝其第四任夫人莫桂蘭和他的那些徒弟在老人過世后仍然繼續著他未竟的武術事業。當然,讓黃飛鴻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最關鍵的還是要感謝粵劇大師關德興,如果沒有關德興那70多部關于黃飛鴻的電影,黃飛鴻現在可能依舊保持著他神秘的色彩。而褪去了神秘色彩的黃飛鴻,因為其一生行俠仗義、鋤強扶弱、濟世為懷,成為一代武林宗師和跌打名醫,深受世人尊敬。 在尋找黃飛鴻的同時,另一位佛山武術的代表人物、有著“功夫王”美譽的李小龍,也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翻來覆去地跳動著。可惜的是,出生在美國三藩市、長在香港的李小龍并沒有在佛山留下任何印記,雖然他父親李海泉和他師傅葉問都生在這里、長在這里,但年輕的李小龍最終還是沒能走進他的故鄉。 專家們考證之后發現,外文詞典新出現的功夫(KongFu)這個詞來源于廣東話。這與李小龍的電影密不可分。而在不少外國人的眼中,功夫就是中國武術,李小龍便是“功夫”的化身。在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武術的基礎上博采眾長,勇于改革和創新,這是創立了“截拳道”的李小龍在其短短30多年人生路中取得成功的秘訣。1973年7月20日,33歲的李小龍在香港猝然逝世。而關于李小龍的傳奇故事,就像他所拍攝的電影一樣精彩,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穿梭在佛山的大街小巷中,我已經很難感受到黃飛鴻和李小龍的師傅們當年生活的情景,但布滿城區每一個角落的武術班招生廣告似乎在告訴我,不管是當年還是現在,這里都是一個有著濃厚底蘊、到處都可能有高手的武術城。 事實上,源遠流長的佛山武術并不是只有黃飛鴻和李小龍,光是近代以來,佛山武術界涌現出來的武術名人就不下百人。當然,埋沒在民間的遺世高手更是不勝枚舉。這也使得佛山被國際武術界視為中國武林的“圣地”之一。而據佛山市體育局楊振富局長透露,佛山已經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首個地級市的“全國武術之鄉”稱號。11月13日,佛山市還將舉辦首屆佛山武術文化節。這項由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管理中心和佛山市政府共同主辦的活動,是全國武術界和佛山體育界今年的一件大事。 “我們要把最有嶺南特色的文化做大,做出影響力。”省委常委、佛山市委書記黃龍云的話道出了佛山如何建設文化名城的基本思路。而以武術帶動整個城市建設文化名城,正是佛山文化獨有的特色,也是佛山武術界的驕傲。這一刻,或許也是黃飛鴻和李小龍那些佛山武術界的前輩們最期待的時刻。詳情查詢 。
熱心網友
的確有其人!
熱心網友
電影里還真有~佛山無影腳~
熱心網友
黃飛鴻是平民英雄,平民武術家,留下的資料很少,收集資料難度很大。
熱心網友
黃飛鴻是廣東一拳師,當過團練教練,辦過寶芝林,確有其人
熱心網友
說有的拿去掌嘴(說謊)說沒有的全部流放(沒民族氣概)現在你知道有沒有了吧
熱心網友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