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兩江四岸工程中,有兩個學生為了研究小彩燈的發光情況,發現小彩燈上標有2.5V0.25A字樣。他們發現當其中一個小彩燈的燈絲斷了以后,其余的還可以正常發光。他們又看到燈絲R1上并接有一個阻值為R2的不發光的電阻。于是他們關于R1和R2的大小發生了爭論:一個人認為R2比R1小很多,R1發光的時候,R2于R1之間有一層薄薄的絕緣皮,燈絲斷了后,電流擊穿了絕緣皮,導通了R2,其余小燈泡正常發光。另一個人認為R2比R1大的多,R1發光時,通過R2的電流可以忽略不計,燈絲斷了后,R2使電路導通,其余小燈泡正常發光。請高手幫忙回答一下,到底哪個人的說法正確,并給出參考文獻,謝謝?。。。ㄕ娴挠羞@兩種燈泡嗎?)

熱心網友

參考文獻我沒有。第二個人肯定是錯的。如果R2電阻大,燈絲斷了它和其他彩燈串聯的時候分壓較多,會影響其它彩燈發光的。第一個人的想法是對的。R2的電阻必須在短線后由極大變為極小。至于是否是電流擊穿絕緣皮那我就不得而知了。我見過一個壞了其他還會亮的彩燈串,不過從來沒注意過燈泡里面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