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信息技術的興起與發展,使人類進入了信息社會。信息技術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是通過信息網絡化來體現的。深刻認識信息網絡化的特點和發展趨勢,有助于我們認識信息網絡化給我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進而把握機遇,迎接挑戰。 一、信息網絡化的發展趨勢 信息網絡化正迅猛地向前發展,其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將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信息網絡化既不斷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又不斷創造人們的消費需求。 將導致人類交往方式的深刻變化。信息網絡的超時空性,突破了人類文明史上交往的時空限制,并使這種交往方式具有平等性、交互性、普遍性和無限性等特點。 將引發人類教育的深刻革命。使人類構筑以主動性學習、個性化教育為特征的終生教育體系成為可能,實現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知識點開始、選擇任何課程。 將對人類消費方式產生深刻影響。信息網絡化能有效解決生產服務商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問題。 將帶來人類閑暇方式的變化。信息網絡化提供了全新的閑暇方式,尤其是信息網絡的虛擬性。 將產生更多的虛擬社會組織。這些社會組織既可能對社會有積極作用,也可能對社會有消極作用。 將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信息網絡化能有效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提高傳統產業的競爭力。 將使人類面臨一些新的社會問題。在信息網絡化的推進過程中,已經表現出一些易見或隱含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對社會產生或多或少負面效應,甚至影響社會穩定及國家安全。 二、信息網絡化給我國帶來的機遇 信息網絡化能激活和發掘我國人口多、市場大的潛力。我國具有發展和加快信息網絡化的優越基礎條件,這是歷史上難得的機遇。 信息網絡化為我國人力資源開發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手段。能夠有效緩解我國人力資源開發任務極重與教育資源十分緊缺的矛盾,并使更多的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和主動學習的權利。 信息網絡化為我國的科技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能使我國更多地利用世界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提高科技創新的效率,尤其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低水平重復。 信息網絡化為我國扶貧攻堅和西部大開發提供了得力工具。信息網絡化除了通過信息的直接作用使人們脫貧致富,還通過人力資源開發縮小貧困地區、不發達地區的科技差距和教育差距,使其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息網絡化為我國企業、產業、經濟、社會諸方面的新陳代謝提供了催化劑。信息網絡化帶來了對社會資源的重新分配,也加快了傳統企業再造、傳統產業更新、傳統經濟轉軌。 三、信息網絡化給我國帶來的挑戰 信息網絡化在給我國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信息網絡化使我國面臨現實信息能力差距的挑戰。國家統計局2000年發表的研究成果表明,美國是世界上信息能力最強的國家,其后是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我國在28個國家和地區樣本中居倒數第二位。如果不加快發展,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信息能力差距還可能拉大。 信息網絡化使我國面臨“數字分化”的挑戰。有條件者可以上網且能從網上得到更多的信息資源,而無條件者則只能徘徊在網絡的大門之外。 信息網絡化使我國面臨“話語霸權”的挑戰。盡管全世界大約有20000種語言,但微軟發布的軟件只有64種語言,話語霸權使西方學術界及新聞媒體的焦點占壓倒性優勢。 信息網絡化使我國面臨西方文化侵蝕的挑戰。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殖民文化侵蝕,會對我國的思想、觀念、政治、倫理道德等產生沖擊。當然,信息網絡化的發展必然孕育一種全新的網絡文化,這種具有全球性特征的文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國主流文化發生碰撞。 信息網絡化使我國面臨基礎性建設及環境的挑戰。在信息網絡技術方面,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及產品少,尤其是核心技術的命脈掌握在他人手中。我國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產品嚴重倒掛,前者只占計算機市場總額的10%左右。在信息網絡建設方面,我國各地的發展不平衡。在信息網絡管理方面,我國的相關法規制訂相對滯后。 信息網絡化使我國面臨信息安全的挑戰。目前,因特網已覆蓋我國200多個城市,并有3000多個政府數據庫和10000多個企業數據庫與之連接,且發展加快,信息網絡的開放性和交互性等特征,同時又帶來了信息安全的先天性不足和脆弱性,加之我國在信息網絡安全技術方面的差距、相關法規滯后、管理水平較低以及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使信息安全問題日益凸現。 信息網絡化使我國面臨人才緊缺的挑戰。我國信息網絡方面的優秀人才外流較多,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甚至直接打到了我們的家門口和校園內。 信息網絡化給我國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從根本上講,加快信息網絡化進程,是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創造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也是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舉措。我們要從國家、民族未來生存發展的高度來認識信息網絡化的重要性,努力推進我國信息網絡化進程。